楊凡
摘要:當今古箏技法不僅揉入了中外經典樂器的演奏技法的精髓,而且和這些優秀技法結合,形成了更具民族特色、更具觀賞性的演奏技法。本文在對各個階段比較具有代表意義的古箏演奏技法進行探究和歸納的前提下,總結出古箏歷史演奏技法傳承的部分,以及歷代箏人努力創新的部分,從而分析出人文視角下古箏演奏技法的傳承與創新所依托與根植的社會原因、文化原因、地域原因及傳承原因。
關鍵詞:人文視角 古箏 演奏技法 傳承 創新
中圖分類號:J63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8)20-0071-02
古箏的歷史源遠流長,與春秋戰國后出現的封建社會的歷史幾乎同步。在過去的這兩千多年中,古箏演奏技法一再變化,從原本的一種到后來的多種,從原本的簡單,到現在的繁雜,古箏的發展是一個極為漫長的歷程。
伴隨社會的前進,民眾對于藝術有了這更大的需求,欣賞藝術的水準也在不斷提升,這也讓古箏不斷革新,形成新的發展動力。所以,即便是古箏音樂,也應該尋求突破,和時代發展同步。面對這一形勢,古箏的曲目需要有更深的內涵,更為全面的內容,情感更加細膩,表達更加多元,促使古箏演奏技法在傳承的基礎上不斷創造和創新。
一、20世紀古箏的傳承與創新
建國以后,新創了不少的古箏樂曲,尤其是部分有著濃郁地方特色的樂曲,以及西方樂曲的引入,讓古箏演奏技法有了巨大改變。部分作曲家突破傳統樂曲格式的限制,在充分吸取古法精髓的基礎上,不受常規的限制,從古箏樂曲多樣化的意境展現到演奏技巧的嫻熟、甚至其作曲方面的改善方面均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他們依托自身的想象力,融入哲學思考,推出一些全新的音樂技巧,進而構成讓人面目一新的音樂氣質,而這些創新都在古箏樂曲的創作過程中得到了展現。部分古箏樂曲更是通過模擬外界的事物,帶給人們不同的音樂效果。
傳統古箏演奏技法盡管引入了西洋樂曲的和聲、復調等技巧,然而其最本真的民族氣質依然不受影響,其有著自身的器樂特征。這就好像一個源源不斷的河流,盡管不斷有小溪匯入其中,但依然能夠追溯到其源頭。
保留“以韻補聲”的特征,而在將來的古箏樂曲的發展過程中,“聲韻并驅”是一個主導的潮流,在不遠的將來,古箏樂曲的發展必然呈現多聲思維。這一方面是中西文化相互融合的結果,另一方面也是人們欣賞水平提升的必然走向。
當代古箏演奏技法的逐步發展和創新大致分為兩個時期:首先是20世紀50至60年代早期,此一階段是古箏演奏技法發展的探索時期。最初,古箏演奏是向西洋樂器學習,試著用五聲音階為基底的傳統和聲語言,掀開了左手彈弦的新的發展畜序幕。此時,新增了不少的演奏技法,而左手彈奏和聲最具代表性。其次是20世紀60年至70年代,古箏技法有了極為明顯的進步。這個時期箏曲依然保持創新,箏樂織體的創作變得更加多樣,同步革新的還有演奏技法。此時,新出現的演奏技法事關如下幾類:多弦搖指、單手琶音轉位、移柱變音等演奏技法。
二、古箏演奏技法的傳承和發展
作為傳統的彈撥樂器,古箏傳承的這兩千來年間,古箏已經從國內傳到到國外。以地域為依據對其進行劃分,包含南北兩個派系,而加上具體風格對之進行細分,則又包含九大流派。
(一)古箏演奏技法的傳承
從最初存在古箏開始,到現在已經度過了兩千多年的時間,對其演奏技法進行分析,一直都離不開“右手司彈,左手司按”的特點。其中,前者指的是右手的各個手指用來彈動古箏弦線,通過各種演奏技法,彈奏出不同的樂曲。大多時候,右手彈弦均是單指,有時候也使用多指聯動的方式挑動箏弦,在發聲的同時,調整樂曲的節奏,改變音符的強弱。而所謂“左手司按”則是堅持左手按弦,不直接彈動箏弦,而是通過左手揉、按等技法,給樂曲演奏增添韻味,其不會對樂曲的節奏和強度帶來任何改變。
對于現代古箏演奏而言,傳統的演奏技法依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雖然古箏演奏有了巨大的改變,但是只要說起古箏,人們的直覺中認定的依然是那些比較古典的技法,它們依然是古箏的代表。
(二)古箏技法的發展
不管新的技巧如何新奇繁雜,曲調如何靈動婉轉,但絕沒有任何一個樂曲會因為新的演奏技法的運用而舍棄傳統技法。“吟、揉、顫、注”還是公認的最能代表古箏的演奏技法。
1.對傳統演奏技法的改良
在經濟快速發展,文化愈加繁榮的背景下,傳統演奏技法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加之古箏教育的專業水準的不斷提升,古箏演奏技法變得愈加繁復,呈現多聲化發展的趨向,而這些均是在對經典演奏技法進行改善的基礎上完成的。
2.為基本演奏姿勢及手型建立標準
以前的古箏演奏都是采用口傳心授的途徑加以傳授。在傳授的進程中,演奏的手勢隨著教授人員的不同而有所差異,沒有固定的標準。當前,古箏傳承體現出多元化的傾向,不僅有專門的教授人員,也有演奏家等,分工加以細化。教授人員可以將更多的心思用來研究古箏的教導和傳授,因此,他們逐漸總結出了古箏演奏的基本姿勢,以及對應手型,將它們加以規范,確定了相應的標準。
3.增加了部分左手技法
在傳統的古箏演奏技法中,左手是不參與古箏演奏的,其只是通過一些簡單的技法,對右手演奏的樂曲加以潤色。審視當前的演奏技法,盡管增加了左手演奏技法,但是它也沒有放棄對應的潤色的職責,反而是突出了其在潤色方面的影響力,對之作出一定的改善和調整,比如,新增了雙滑音等技法。
(三)其他樂器對古箏的影響和創新
1.其他民族樂器演奏技法的古箏化
在古箏演奏技法方面,無論是其發展還是有所更新,均不是憑空而來,而是依托相應載體,再聯系本身樂器的特征逐步演化而來,比如,模仿木魚的敲打聲等。
2.對西方樂器演奏技法的學習和演化
古箏文化的傳承進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社會文化變遷的影響。比如,西方音樂的傳入就給它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在西方音樂進入我國音樂領域之后,給我國古箏的演奏技法帶來了極大的改變,比如,強化了大指、中指的演奏能力,而且豐富了左手彈奏的技法。
三、古箏演奏技法發展的展望
(一)技巧的高度發展
事物總是在變化的過程中不斷發展起來的,這就是事物發展的規則。古箏作為傳承了兩千多年的樂器之一,到現在依然有其獨有的藝術魅力,其根源就在于在之前的歷史傳承過程中它并不是一直不變的。外界的事物發生變化,人們的審美有所發展,都會給古箏帶來不同程度的改變。古箏在之前的兩千多年間,從最初的筑到后來與瑟相近,直至最終的21弦箏,它所用的演奏技法始終都保持著比較細微的變化。
(二)演奏技法的發展
筆者覺得,在演奏技法方面,古箏將會和鋼琴相似,在將來必然會向更高難度、高技巧的方向前進,把當下樂器形制所展現的古箏展現到極致。
1.先將小指“解放”出來
在古代人看來,古箏演奏過程中,小指是不能參與彈奏的。其技法直至現在,還有部分演奏者不會運用小指,有極少數“閑指”。我們將之和鋼琴、二胡等樂器的演奏進行橫向對比,別的樂器演奏過程中,“小指”的作用都是不能忽視的。而為何到了古箏這里“小指”就繚無用處了呢?比如,在“快速指序”被發明之前,“無名指”僅在“琵音”的演奏過程中使用。而在這一指序使用之后,其運用場所見多,后來,其地位幾乎和中指、大指一樣。
2.左右手技法均衡發展
對于鋼琴而言,左手和右手的作用是一樣的,它們有著幾乎一樣的技法,這就意味著,左手和右手一樣可以適應一樣難度的技法,關鍵在于最初的訓練。然而對于古箏演奏者而言,這也是今后技法發展的必然趨勢。
在目前逐漸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古箏音樂文化所產生的價值趨向還通過對文化的傳承得以展現,同時,還能拓展表現方式。目前在古箏演奏技法方面的創新性等都是在不斷的嘗試,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是古箏演奏發展進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環。
參考文獻:
[1]申波.審美意識與音樂文化[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1.
[2]洛秦.音樂中的文化與文化中的音樂[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4.
[3]梁茂春.當代中國音樂[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4.
[4]王耀華,喬建中.音樂學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