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彥霖
摘要:隨著教學改革的逐步深入,以及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新型“微課”教學方式也逐漸成為教育界關注的熱點,它向傳統教學模式提出了挑戰。以職業院校剪紙藝術課程中“剪紙的基本方法和步驟”為例,嘗試探索微課教學模式的教學環節設計與實踐,對剪紙藝術課中實踐操作環節的設計思路與實施過程進行闡述,并討論微課教學模式在此課程中的意義。
關鍵詞:微課教學模式 剪紙藝術 應用
中圖分類號:J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8)20-0181-02
剪紙是傳統美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民間藝術的一種。在職業院校的美術鑒賞課程中,關于剪紙藝術的介紹雖然不多,但卻同樣能提高學生的動手和創造能力以及審美和鑒賞能力。結合職業院校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個性特點,教師在講授剪紙藝術課的同時,也需要嘗試新的教學模式。本文試以微課教學模式為例,探討它在剪紙藝術課程中的應用。
一、“微課”的相關概念
在職業院校藝術鑒賞課程中,除了相關書籍、教科書等文本資料外,教師還可以借助圖像、視頻、語音處理技術等,根據藝術作品或教學環節設計教學課程方案,從而將理論化、抽象化的知識轉化為可視化、具體化的教學內容,展現在學生面前。
“微課”的全稱是“微型視頻網絡課程”,主要是針對某一個知識點或某一個教學環節而精心設計的一種情境化的課程視頻資源,用于學生課前自學。微型視頻網絡課程一般時間在十五到三十分鐘,所以它的主要特點即為時間短,目標明確,生動有趣,學生易于理解。同時,教師在授課時,也更需要注意知識結構之間的關系。
二、“微課”教學的優勢
(一)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微課教學模式下,傳統課堂上的知識點講授便可以在課前完成,教師通過多媒體技術手段,把相關知識點制作成PPT或小視頻的形式發布到學生群里或者其他網絡平臺,供大家提前自學,實現資源共享。微課教學模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對學生的自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合理分配時間,消化知識點。
(二)有利于個體化輔導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講授內容的同時,還要兼顧課堂秩序,往往只能顧及到大部分同學,無法關注到每一個個體。而微課模式為個體指導提供了方便,教師可以在網絡平臺上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發現學生的學習難點,從而更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做到個體輔導。
(三)有利于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學生通過前期的自主學習和相互探討,對相關知識已經有了一些儲備,做到心中有數,相對準備較充分,因此在課堂上也會更加投入,更加積極地參與實踐和討論,從而有助于增加課堂氣氛,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三、“微課”教學模式在剪紙藝術課中的應用
(一)教學設計思路
筆者在此探討的微課教學模式主要是針對“剪紙的基本方法和步驟”這一教學環節,此環節在整個剪紙藝術課中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學生在之前已經學習了相關的理論知識,例如:剪紙的概念、剪紙的起源、剪紙的題材以及南、北派剪紙的不同藝術特點和審美特點等。在此基礎上,學生需要進行實踐操作,親自動手剪一剪,才能掌握剪紙的方法和技巧,感受其中的樂趣。學生在動手操作之前,如果只看書上的文字介紹或課件PPT上的圖片是難以掌握剪紙要領的,有可能會直接影響剪出來的作品效果。針對這種情況,筆者按照微課的教學理念,按照以下思路設計了主要教學流程。
學生:自主學習——提出問題——消化知識——動手實踐——課后拓展
教師:分享資源——答疑解惑——課堂交流——巡回指導——總結提升
(二)教學實施過程
1.教師課前準備,分享學習資源
在微課教學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是分享優質的教學資源。在課前,教師通過分析“剪紙的基本方法和步驟”這個教學環節,將剪紙的“折、畫、剪、展、貼”的全過程制作成小視頻,并列出其中的重點和難點,提前一周發布到網上,分享給學生,讓學生對剪紙的基本方法和步驟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
2.學生自主學習,提出問題
學生在學習微課的過程中,會有很多疑問。就剪紙的基本方法和步驟來講,其中“折”這一步是一個難點,有很多種不同的折疊方法,學生可能理解有困難,同學之間的討論也會存在分歧,那么就可以通過QQ、微信等方式向教師提出,教師可以有效解答學生的疑問,實現師生之間的交流討論。
3.課堂交流,消化知識
學生提前學習微課之后,對“剪紙的基本方法和步驟”已經有了一定了解,那么在課堂上,教師便可以請學生談談學習體會和感受,自學的過程中遇到哪些困惑和疑問,例如剪紙的“折”有哪些方式和技巧,“展”和“貼”時需要注意什么問題等,然后教師再針對這些重、難點進行歸納總結。
4.動手實踐,交流研討
通過一周時間的微課學習,加上網絡平臺上的答疑解惑,課堂上的交流討論,學生對“剪紙的基本方法和步驟”這一環節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更需要學生發揮動手能力,親手實踐剪一剪,完成一張簡單圖案的剪紙,從而體會剪紙的技藝和樂趣。教師在此過程中可以積極引導,并巡回指導,發現問題,進行個別化交流與輔導。因為有了前期的微課學習做鋪墊,學生在練習剪紙時明顯更有條理,更有自信,最終的完成效果也更好。
5.課后拓展,總結提升
課后拓展是課堂教學的繼續和延伸,也是實現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重要方式。在課上完成一張簡單圖案的剪紙作業之后,有必要進行課后延伸練習,繼續完成一幅相對復雜的窗花圖案的剪紙作品,并要求學生將作品粘貼在白色卡紙上,教師收集優秀學生作品,舉辦剪紙藝術作品展。在觀展時間,學生之間可以交流經驗,互相借鑒學習,教師再稍作點評,以完善剪紙藝術的教學。
四、“微課”教學模式在剪紙藝術課程中的意義
剪紙藝術課程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在實踐環節,要求學生動手剪出一幅圖案。在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中,學生難以做到課前有效預習,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進行剪紙實踐,教師需要進行示范,這樣會耗費很多時間,而且效果并不理想。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可能還會引起教學節奏無法把握、教學秩序混亂等問題,而采用微課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自己練習,對剪紙的基本步驟和方法有具體和感性的認識,通過這些措施可以有效解決傳統課堂的一些問題。
剪紙藝術課屬于美術鑒賞課程里的一部分內容,由于課堂教學時間較短,加之學生自身的知識結構和專業能力參差不齊,因此在課堂內進行灌輸,學生有可能無法很好地接受相關知識點和技能點。微課方式可以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因為有了課前自主學習,課堂上師生互動時間就相對充分,由此可以相互交流,彼此分享見解、思路和經驗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揮、觀點的表達,提高了課堂參與度。教師把關注點放在學生個體身上,鼓勵學生大膽實踐,勇于表達,并發現學生的學習困難點,進而加以輔導,更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
五、結語
經過探索,微課教學模式適用于剪紙藝術課中的實踐環節,并顯現出一定的效果,它使傳統被動教學轉化為學生主動學習,提高了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利于提升教學效果。
新型微課教學模式對教師和學生來說都是一個全新的挑戰,教師的備課方式需要轉變,同時,對師生各方面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相信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剪紙藝術課程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成果。
參考文獻:
[1]陳加敏,朱承慧.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變式實踐與反思[J].課程·教材·教法,2014,(11):86-91.
[2]任偉,卞小燕.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藍印花布藝術鑒賞公選課中的應用[J].新校園(閱讀),2015,(06):125-126.
[3]高巖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中學美術鑒賞課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6,(45):174.
[4]蔣保偉.美術鑒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6,(08):119-120.
[5]蔣保偉.“翻轉課堂”理念在美術鑒賞課教學中的可行性探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6,(05):118-119.
[6]汪萍燕.剪紙藝術教學實踐初探[J].大眾文藝,2010,(02):169.
[7]董樹裔.意義的重構——淺談探究式教學在中職藝術欣賞課中的運用[J].新課程(下),2015,(11):128-130.
[8]劉銳,王海燕.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和實踐[J].現代教育技術,2014,(05).
[9]何克抗.從“翻轉課堂”的本質,看“翻轉課堂”在我國的未來發展[J].電化教育研究,2014,(07).
[10]寧大利.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模式及其實施策略探析[J].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15,(04).
[11]蘇小兵,管玨琪,錢冬明,祝智庭.微課概念辨析及其教學應用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07).
[12]中國民協,河北省文聯,蔚縣縣委宣傳部.感悟民族文化千年輝煌體驗剪紙藝術迷人魅力[N].中國藝術報,2010-08-1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