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榮 賀紅巖
【摘 要】:目的 分析心理護理干預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4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數字隨機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各30例。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實驗組則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進行心理護理。護理結束后,進行護理滿意度評估以及SAS焦慮評分量表和SDS抑郁評分量表進行心理狀況評估。結果 根據SAS焦慮評分和SDS抑郁評分結果得知,實驗組的心理狀況都好于對照組且實驗組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數據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進行心理護理方式可以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值得臨床護理應用。
【關鍵詞】:心理護理;維持性血液透析;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9--01
維持性血液透析是依靠血液透析或是腹膜透析來延緩尿素癥患者生命,但因為近幾年來各種疾病的增加,終末期腎病患者也逐漸增多。除此之外,血液透析雖然是現在常用的腎臟替代療法,即便它能夠改善患者的尿毒癥癥狀,延長生存周期,但是血液透析無法代替腎臟所,而長期的血液透析,會導致維持性透析的并發癥發生[1]。維持性血液透析雖然可以減緩疾病的發展速度,但同時也會給患者帶來高強度的精神壓力以及經濟負擔,而過度的思慮都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因此,對于如何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護理,本次研究以用心理護理關于進行研究,分析是否會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有好的影響,現將報道如下。
1 資料及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4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為此次研究對象,根據數字隨機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為3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為17例,女性患者為13例,年齡在23~78歲,平均年齡為(56.5±2.3)歲;實驗組為3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為18例,女性患者為12例,年齡在24~77歲,平均年齡為(54.9±2.4)。將兩組患者一般資料進行比較,數據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對照組的30例患者均使用常規性護理方法進行護理。每天對患者的病情進行看護,隨時注意患者病情情況,如若發生腹痛、打哈欠或是低血壓和出現腰酸背痛等低癥狀,需要及時告知醫生進行處理[2]。并且在治療階段,應隨時注意患者血壓的變化情況,和患者及其家屬保持較好的溝通。
觀察組:觀察組除了進行常規性的護理方法之外,還應在其基礎上增進心理護理干預。第一、對患者進行患者相關疾病的健康知識講解,幫助患者正確認識所患的疾病,了解接受血液透析的重要性,從而消除患者對疾病及治療方式的不理解而造成的負面情緒。第二、醫護人員應與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溝通,仔細觀察患者內心特點根據其個性特征對其進行心理溝通,以此幫助患者丟掉負面情緒,減輕壓力,使患者盡可能的積極配合治療工作。第三、醫護人員除對患者進行溝通外,也應與患者家屬進行適當的溝通,鼓勵家長,樹立信心,從而讓家長也鼓勵患者本人,關心患者,讓患者后顧之憂,積極配合治療。第四、取得家屬及社會的關注,通過家屬的鼓勵,讓患者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并且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通過一些正規渠道,以此來尋求社會上的支持,在不管是經濟方面還是人生價值觀上,都能夠幫助到患者樹立起良好的戰勝疾病的信心。第六、在患者治療過程中,為了開闊患者的視野,調節患者心理情緒,可組織戶外活動,使患者放松心情,解解壓力。第七、與家屬進行溝通,要求家屬在日常飲食上所要注意的事項,告知家屬應控制飲食,預防感染等有關患者身體健康的注意事項。
1.3 觀察指標
治療結束后,實驗焦慮評分量表(SAS)和抑郁評分量表(SDS)對患者進行心理狀況評估,SAS分值越高代表心理狀態越差,SDS分值越低代表心理狀態越好。選用滿意問卷表進行患者滿意度評分。其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三個指標,其中總滿意率=(滿意+不滿意)/總例數X100%[2]。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數據均納入SPSS21.0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其檢驗標準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SAS、SDS評分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焦慮評平均分分為(40.1±2.1),抑郁平均分為(39.7±2.3),對照組患者焦慮評分為(43.5±3.7),抑郁平均分為(41.5±3.7),可明顯看出對照組的焦慮評分高于實驗組,且組間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SAS:t=4.377 p=0.000;SDS:t=2.263 p=0.027)。
2.2 滿意度比較
治療結束后,發放的滿意度調查表,總共填表人數為60人,兩組各30人,其中實驗組的患者有25人(83.4%)非常滿意,4人(13.3%)滿意,1人(3.3)不滿意,其總滿意人數為29人(96.7%);而對照組的患者有5人(17%)非常滿意,9人(30%)滿意,16人(53%)不滿意,其總滿意人數為14人(47%)。根據數據分析,可以看出實驗組的滿意度(96.7%)顯著高于對照組滿意度(47%),且組間數據差異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x2=61.063,p=0.000)。
3 討論
隨著各種疾病的增加,其中腎臟疾病的發病率也持續上升,其中接受維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也逐漸增多[3]。維持性血液透析不但可以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還可以增加患者的生命周期,但長時間的血液透析也不僅會為患者的身體帶來一定的傷害,高額的治療費用,還會對患者的心理狀態帶來巨大的壓力,有些許患者因其種種原因還會出現抵觸治療,抗拒治療甚至是放棄治療的現象發生[4]。因此,足以想象患者在治療的同時擁有一個好的精神狀態,對于治療疾病來說,是如此重要。所以,在患者進行血液透析的治療過程中,應該對患者在基礎常規護理上加以實施心理護理,醫護人員應具體分析患者心理狀態,對患者實行心理疏導,讓其患者盡可能感受到醫院所對他們的關心,讓其能夠積極配合血液透析治療。
綜上所述,在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療時,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干預的護理方法可以幫助患者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環節患者的精神負擔,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值得推薦于臨床應用或研究。
參考文獻
徐開香. 心理護理干預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J].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6, 7(14):245-246.
霍玉瑩. 試析臨床心理護理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的影響[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6, 16(89):318-319.
胡蓉. 臨床心理護理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的影響[J]. 當代醫學, 2016, 22(11):96-97.
曲兵, 王玉蘭, 琚曉蓓. 家屬參與式心理護理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分析[J]. 當代醫學, 2017, 23(8):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