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陽
摘 要: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是為了滿足物流業對人才需求,是高校培養物流人才質量衡量主要標準。但目前高校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因師資、教學設備、設施等條件不如人意導致實踐教學效果不理想。構建校內校外相結合的物流管理實踐教學體系,是解決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不足,滿足物流行業對人才素質要求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創新創業; 物流管理;實踐教學
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網上交易額逐年增加,帶動實體物流業蓬勃發展。2017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 252.8 萬億元,同比增長6.7%。物流業的發展需要大量專業的具有創新創業意識的物流人才來支撐,然而目前物流人才的供應出現錯位現象,一方面高校培養的人才因實踐經驗不足,動手能力不強,缺乏創新意識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另一方面用人單位急需卻找不到合適的人才。這就需要高校在培養物流人才上要和市場接軌,培養滿足用人單位要求具有實踐能力、創新創業意識的學生。
一、應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研究重要性
物流管理專業是按照物流活動的規律、功能設置教學內容,培養學生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學方法,解決物流行業在運營中的各種問題,提高管理效率的專業。西安高校資源豐富,開設物流管理專業的高校較多,但教學層次各不相同,培養目標也各不相同。以長安大學為代表的211院校以培養研究型高端人才為目的;以西安郵電學校為代表的二本院校開設物流管理專業以培養高層管理人才為目的。而筆者所在的西安培華學院為代表的應用型本科院校,是為西部地區培養中基層物流管理專業人才。還有部分高職高專學校開設物流管理專業以培養基層操作從業人員。眾所周知物流是實踐性較強的行業,特別是中基層從業人員應具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才勝任崗位工作。這就要求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學安排上一定要加大實踐教學的比例和實踐教學的內容,夯實學生在校期間的實踐能力,為步入工作崗位奠定基礎。
二、應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根本任務指出要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精神與能力,強化學生實踐動手能力。應用型本科院校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在物流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制定上都會適當的安排實踐教學計劃和創新創業教育,但實踐教學配套設施、開展的形式和效果卻差強人意。
(一)實踐教學設施設備缺乏
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不同需要借助教學設備、教學設施來輔助完成教學內容,特別是物流活動中使用的設備和設施較多,每項活動都有相應的專業設施和設備。在物流管理專業教學中有些課程只有借助實踐設備才能完成,如《運輸實務》《倉儲管理實務》《物流設備與設施管理》等課程的教學中需要專業的實訓來完成。但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受資金、教學場地的制約,一些學校沒有專業的物流實驗室,實踐課程只能在一般教室來完成。有實驗室的高校也大都是購買一些教學軟件,這些軟件不能時時更新與行業發展脫軌,從而導致學生有實踐課程但實踐能力得不到鍛煉,也激發不了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
(二)雙師型師資力量薄弱
實踐教學教師需具備一定的從業經驗,不但要掌握物流管理專業理論知識,還要熟悉實際操作要領,這就具有“雙師型”教師的素養。由“雙師型”教師來承擔實踐教學任務才能較好的指導學生完成實踐教學內容。但實際高校的物流管理專業的師資大都是理論教學出身,沒有行業工作背景,在指導學生實踐教學中都是摸索著前行。同樣他們也是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者,沒有行業經驗不能深入的了解行業對人才的需求,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三)實踐教學質量無法保證
高校在制定實踐教學計劃時主要依據學校的教學資源和師資力量來定,需要完成專業實踐的核心教學內容因沒有設備設施只能通過理論教學來完成。需要學生外出頂崗實習實踐環節,因高校沒有聯系到合適的實習用人單位而變成學生自行聯系實習單位,最后只要有單位給學生實習鑒定表蓋章就認定完成實習任務。這些客觀因素導致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流于形式沒有系統性,實踐質量無法考核和保證,致使實踐教學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
三、應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根據物流行業的工作任務對職業能力的要求,確保學生掌握每個物流功能中的工作任務所具備專業核心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實踐動手能力。構建以校內物流實踐教學平臺為主,校外用人單位實習基地為輔的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通過校內校外相結合共同完成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實踐教學內容。校內實踐分為課程實訓和專項實訓和綜合實訓,校外實習分為認知見習、專業見習和畢業實習三個階段,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如圖所示。
(一)校內實踐項目
課程實訓:根據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學計劃安排,在核心專業理論教學課程中設置部分實踐教學環節。如48學時的《物流設備與設施》課程,由理論教學32學時,實踐教學16學時來完成。學生前期在課堂上聽老師傳授物流設備與設施的相關理論知識,后期到實訓室動手親自操作。這樣可以確保學生學好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同時避免純理論教學帶來的枯燥和理論與實踐脫節現象。專項實訓:根據物流管理功能設置專項實訓環節,如運輸實訓、倉儲實訓、配送實訓、流通加工實訓等七個專項實訓項目,根據每個功能的工作流程進行模擬操作或仿真演練,訓練學生的專項技能。綜合實訓項目:物流管理項目策劃實訓,物流管理仿真實訓大賽,物流管理ERP沙盤操作等項目來訓練學生的專業策劃書的撰寫能力、設計能力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校外實習項目
校外實習從學生剛入校門開始階梯式推進。首先是認知實習:大一階段安排學生到企業參觀學習,通過企業的宣講和觀看工作場景使學生了解物流行業的發展趨勢,工作內容和行業對人才素質的需求,培養學生對物流行業和物流職業的認識意識。其次是專業見習:當學生掌握了一定專業理論知識后,在大二和大三階段安排學生到實習單位去見習,配合在職人員從事一些簡單的工作任務,把學習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同時熟練崗位技能,了解企業工作流程和用人標準,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樹立勞動觀念。最后是畢業實習,在學生大四的第二個學期安排學生到實習單位進行頂崗實習,和實習單位從業人員一樣,在規定的時間獨立完成自己工作崗位任務,通過畢業實習為學生畢業撰寫論文提供第一手資料,同時為有創新創業想法的學生提供實踐鍛煉機會,促使他們不斷完善自己的創新創業思路和想法,使其更加符合實際,同時為學生就業找工作積累經驗奠定了基礎。
結束語:
“雙創”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不是高校憑借自身的資源就能實現。需要借助校內實踐平臺和校外實習基地共同發揮作用。高校搞好校內的實踐條件建設,用人單位提供良好的實習環境,雙方合作共同完成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任務,這也是用人單位和高校雙贏的合作方式,高校通過企業解決了學生實習的問題,使實踐教學落到實處,提高了教學質量,培養了符合用人單位需求的人才。用人單位通過給高校提高實習基地,發現了人才,也為自己后期的人才儲備提供了便利和條件。
參考文獻:
[1] 翟曉松.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研究——以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為基礎[J].北方經貿,2018,(08):143-144.
[2] 林 堅,陳秀玲.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8,(09):169-170.
[3] 吳 婷.“雙創”背景下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改革研究——以廣州工商學院為例[J].物流科技,2017, 40(6):152-154.
[4] 魏 遙,王姍姍.基于雙創能力培養的高校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性教學體系研究——以阜陽師范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為例[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6,38(7):281-284.
[5] 吳 杰.應用型物流管理專業實驗教學體系建設思考——以廣州工商學院物流管理專業實驗室為例[J].科技風,2016,(20):155-155.
[6] 吳 杰.應用型本科物流管理專業的校企合作——以廣州工商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為例[J].商情,2016,(24):156-156
作者簡介:
丁 陽( 1976-),女,陜西省周至人,管理學碩士,西安培華學院會計與金融學院市場營銷專業講師。研究方向: 物流管理、霧霾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