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聞婧
摘 要:主要針對高中語文小說閱讀鑒賞方法教學進行分析,結合當下高中語文小說閱讀鑒賞教學發展現狀,從明確目標、突出重點、通過多媒體激發學習積極性方面進行深入研究與探索,主要目的在于更好地推動高中語文小說閱讀教學的發展與進步。
關鍵詞:高中語文;小說閱讀;小說鑒賞
在新課程改革逐漸深入作用下,小說閱讀逐漸成為高中尤其是高三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由于小說通常具有較為曲折而生動的故事情節,因此受到了學生的廣泛喜愛,并可有效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升。教師通過科學的引導,可使學生在小學閱讀期間對思維邏輯、語言組織以及審美能力進行培養,進而使學生的語文素質得到強化與提升。
一、明確目標,突出重點
在高中語文小說閱讀教學期間,教師需要對教學內容具有良好的掌握,并明確教學目標,通過循序漸進等方法對重點內容進行突出。同時高中語文教材中小說內容較為豐富,對世界各經典小說作品都有相應的涉及,此階段中學生的學習內容與需求也存在一定的差異。
在對《林黛玉進賈府》進行教學期間,主要是讓學生對《紅樓夢》及其作者進行了解,并對林黛玉的行蹤進行分析,掌握賈府的實際環境,利用人物性格以及出場等對寫作技巧進行掌握,進而對情感觀、價值觀以及審美能力等進行培養;在《邊城》進行教學期間,教師需要讓學生對小說的語言風格進行體驗,對主要的故事情節進行了解,掌握作者的描寫性語句,并分析人物的形象,促進學生小說閱讀鑒賞能力的快速提升。再通過科學的閱讀對學生閱讀信息整合能力進行提升;而在對《滕王閣序》進行教學時,主要是讓學生對文章的韻味美、語言美以及情感美等進行體驗與了解。
所以,教師在語文小說閱讀鑒賞教學期間,需要對教學內容的整體進行掌握,明確教學需求與目標,掌握教材中小說所占的實際比重,并以此為基礎對哪些小說可提升學生寫作能力、哪些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等進行規劃與設計,再通過循序漸進等方法科學設計過程,使學生語文綜合素質快速提升。
二、通過多媒體,提高學習積極性
高中語文教師在小說閱讀鑒賞教學期間,可結合實際需求使用多媒體技術,拓展自身的教學資源,再通過提問、質疑等學習措施,對學生學習自主性與激進性進行提升,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與語文素養。在以往的小說閱讀教學期間,教師通常為課堂的主體,并在小學教學期間多對文學基礎知識進行學習,但對小說的教育價值極為輕視,導致整體教學理論性較強、學生小說閱讀學習積極性下降、語文教學的主要價值難以發揮。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期間對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進行分析,強化其主觀能動性,明確科學的閱讀教學方法,真正實現知識與能力的結合。
在高三語文教學期間,《林黛玉進賈府》具有較為重要的地位,但一些學生會在學習期間提出相應的問題,《紅樓夢》為什么會成為四大名著之一?其想要表達的主要思想與意義是什么?為什么僅僅對《林黛玉進賈府》這一章進行學習等。這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播放查找的各種資料,讓學生對《紅樓夢》以及曹雪芹具有良好與深入的了解,可使學生學習積極性快速提升,進而強化高中語文小說閱讀鑒賞方法教學效率。
三、運用引導教學模式,提高學生能力
為了促進高中語文小說閱讀鑒賞方法教學效率的提升,教師需要結合新課程改革使用以學生為主體的引導教學模式,實現實踐與理論的有機結合,利用教學實踐活動,促進學生動手與寫作能力的提升。根據新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內容與結構進行優化與創新。其中新課程標準的主要意義是學生實際學習期間更好地發揮出自主能動性,明確符合其發展的教學措施,使語文教學成為學生才華施展的主要平臺,進而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知識等得到全面的發展與完善。
語文教學時不能受到理論的局限,需要將課堂教學轉變為語文實踐活動場地,提高學生的自主實踐地位與教師指導的重要性,實現教學實踐活動的拓展。在對《哈姆萊特》進行教學期間,可通過角色扮演等方法對小說的情節進行還原,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小說的內容,這時學生會透徹全面地掌握知識的發展與形成流程,并良好地掌握相應的語文知識,同時學生還可掌握怎樣利用了解的知識解決相應的問題,進而促進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提升。學生之間還可進行良好的溝通與交流,對小說各環節與問題等進行探討與評價,再根據書面形式全面的展示,在寫作與閱讀結合的作用下,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審美能力等也會快速提升。另外,小說閱讀實踐可讓學生了解自我與社會,進而形成完善的辨別能力及正確的價值觀。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漸深入,對于高中小說閱讀鑒賞方法教學的重視程度逐漸提升。但在傳統教學模式等因素影響下,小說閱讀還存在一定的問題與不足,因此需要根據實際需求通過運用引導教學模式提高學生能力、通過多媒體提高學習積極性等方法提高高中小說閱讀鑒賞方法教學質量,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建良好的條件與基礎。
參考文獻:
[1]詹旭波.高中語文小說閱讀教學方法初探[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5(7).
[2]陶尕愛.高中語文小說閱讀教學方法探究[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3(2).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