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玲
摘 要:當前社會對初中階段學生的文言文綜合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進行文言文教學的過程中要能夠意識到,有效通過文言文教學進行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不僅可以促使學生加深對文言文內容的理解,同時還能夠促使學生進一步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為了最大限度達到上述教學目的,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進行先進教學理念的學習和研究,并要深入了解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以及具體的文言文教學內容,且需要在此基礎上進行已有教學模式的合理優化。結合多年實際教學經驗,就如何有效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進行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并促使學生在此過程中加深對文言文的理解進行闡述,希望能夠對廣大同仁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傳統文化;文言文教學;學習效率;學習質量 在實際的文言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為最大限度做好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工作,并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文言文內容和優秀傳統文化能夠產生足夠深刻的理解,可以采用如下的教學思路:首先教師要重視優秀傳統文化和文言文教學內容的匹配度,避免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產生突兀的感覺,這對于學生接受課堂所教內容能夠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其次教師要重視文言文教學中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教學,讓學生意識到自身所肩負的使命;最后教師需要在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評價過程中運用文言文教學思路。由此,教師就能夠完美做好優秀傳統文化在文言文教學中的滲透工作。
一、選擇和文言文教學內容相匹配的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滲透教學
在實際開展文言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為了最大限度地做好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工作,需要在上課之前做好充分的備課工作,在深入了解文言文的中心思想之后選擇最匹配的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滲透教學。只有如此,學生在進行相關內容的學習過程中才不會感覺到教師的針對性滲透工作,因此也會避免學生學習過程中產生突兀和抵觸的心理,這對于學生接受相關的優秀傳統文化以及傳承相關的優秀傳統文化能夠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例如,我在帶領學生學習和“岳陽樓記”相關的內容時,此篇文言文不僅描寫了岳陽樓處風景的壯麗,同時還體現出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豪情。與此相匹配的優秀傳統文化精神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則以此優秀傳統文化精神進行匹配教學,并要求學生在學習完整篇文章之后總結自身對中心思想的理解,最后我要求學生結合文言文內容以及此優秀傳統文化精神進行文章的寫作。由此,學生就能夠從文言文的學習過程中深刻地了解到此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自然就能夠自發地擔負起傳承工作。
二、在實際文言文教學過程中重視對學生優秀文化傳承價值觀的教育
初中階段的學生可塑性十分強,教師要在此階段有效利用文言文教學給學生梳理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觀。只有當自己班級的學生具備了此價值觀,學生才能夠自發地進行相關文言文內容的探索,并在探索的過程中發現其中所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且結合當前社會形勢進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吸收和傳承。由此,每一位學生都能夠進一步加深自身對文言文內容的理解,同時還能夠使自身的綜合語文素養獲得全面提升。為了有效達到這一教學目的,教師則需要在進行文言文教學的過程中采用情景代入的方法進行教學,讓學生設身處地地思考自身會在相應形勢下做出何種抉擇,并通過對比和分析了解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重
要性。
例如,我在帶領自己班級的學生學習和“狼”相關的內容時,為了有效幫助自己班級的學生建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價值觀,采用了如下的教學思路:我要求學生進行屠夫角色的代入,詢問學生如果是自己當時會進行何種處理,絕大部分學生都明確表示可能自己就死了,因為會畏懼和妥協。由此,我就給學生進行屠夫的具體操作講解,讓學生自行體會屠夫舉動中所包含的中華民族永不妥協、堅忍不拔的民族氣節。學生通過自身角色的代入和屠夫的行為對比之后,自然能夠意識到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多么的寶貴,從而能夠自發擔負起傳承的責任。由此,學生的價值觀就能夠在此類教學模式中逐步塑造。
三、在優秀傳統文化的評價過程中融入文言文教學
初中階段的學生還不具備足夠明辨是非的能力,在面對某些用心險惡、故意抹黑優秀傳統文化現象的時候,容易出現跟風和從眾的現象。此類現象的出現極不利于學生進行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同時也不利于教師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進行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為了有效避免此類現象的反復出現,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優秀傳統文化的評價,并鼓勵學生結合自身所學習的文言文內容進行有針對性和條理性的解說。通過此類優秀傳統文化的評價方式,學生不僅能夠加深對文言文內容的理解深度,同時還能夠使自身具備自我思考和判斷的能力,從而促使學生為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由此,教師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的目的也得以達成。
總之,在初中文言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重視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工作。只有將二者結合起來進行教學,學生才能夠最大限度地理解相對應文言文的內容,同時能夠梳理自身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觀,促使自身成長為符合社會需求的優秀接班人。為了有效達到這一目的,教師需要不斷思考,不斷總結,持續學習。同時也需要不斷接收來自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反饋意見。此路漫長,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藏愛霞,陳佳楠.淺析初中文言文閱讀與分析能力培養方式[J].現代語文,2015(2).
[2]黃和娟,徐紹峰.關于文言文誦讀教學的幾點思考[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6(6).
?誗編輯 郭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