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玉
在中學英語教學過程之中,實施素質教育,是大勢所趨。教師必須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設計好課堂教學,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法,保質保量地完成教學工作,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英語教學中,我們總是抱怨學生不愛學,不會學,往往是教學質量,學生的主體性、創造性沒有得到發展。基礎教育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創造型人才。倡導學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已知信息,抓好預習,并且要注意通過足量的閱讀,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讓學生合作起來加強交流、攜手共進,在交流活動中學習英語,培養英語能力,掌握英語這一交際工具,適應社會大趨勢的發展。
一、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始終處于消極、被動的 學習地位,沒有什么輕松、愉快而言,因而也就無興趣可談。由于不感興趣也就逐漸放棄英語學習,從而導致“兩極分化”,教學質量不佳。
課堂環境如何,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極大,教師的責任在于為學生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師要以滿腔的熱情,全心地投入課堂教學,儀表要灑脫,精神要保滿,表情要輕松愉快, 目光要親切,態度要和藹,舉止要大方、文雅,言吐要簡潔,語言要純正、地道、流利,書法要規范、漂亮, 版面設計要合理醒目等。
為了淡化傳統教學給人們的印象。要“寓教于樂”“動靜結合”“學用結合”“師生配合”。
課前,要活躍氣氛,激發學生興趣。完成教學前的預熱活動。根據教學內容你可設置一個懸念吸學生;也可提出一個發人深思的問題,抓住學生;也可從直觀教具和演示開始。要善于用教室的人和物、直觀教具如圖片、掛圖、簡筆畫,設置情景。語言總是和情景連在一起的,沒有沒情景的語言,有了情景 學生才印象深刻、聲形意有機結合,學得才有趣,掌握才準確。始終要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興趣盎然。
二、優化教學方法的組合
課堂上教師采用什么教學方法,學生就往往采用相應的學習方法,它直接影響著的學生的學習效果。為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上應努力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圍繞學生能力素質的發展進行教學??刹捎谩爸R技能,學習能力,學習態度”來作為確定學習狀態的特征變量,從而為促進學習能力素質的全面發展服務。由于教學課標要求的教學內容本身就是根據知識技能、順序、結構和學生的初始能力的特點做出安排的,所以可以直接拿來使用,教師要在教學中自始至終觀察全班學生的反應,要隨時根據情況變換自己的角色,保證所教的內容大家都能接受,達到完成課堂的整體教學任務。
三、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
語感就是對語言的一種直覺,因此,培養中小學生的語感心理,從而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是當前英語素質教育在學科教學中的當務之急。
如英語中行為動詞單數第三人稱加“s”,語感強的會脫口而出,而有的學生經老師反復指出,仍然忘了加“s”,可問到這項語法規則,幾乎人人都會說他知道。但一運用,語感不同的人表現就不一樣了。又如:“We saw a bear dancing on the stage。”有的學生可以馬上在腦海里出現一幅有趣的圖畫,一只熊在舞臺上扭來扭去地舞蹈,從而形象鮮明地銘記這個句子,而有的同學則要老師講解一番語法分析才能明白,并且記憶也不深刻,這就是語感心理成熟的程度差異造成的。因此,我們的英語教學要走出“純語法”的教學誤區,在閱讀能力和語感心理方面加大教學力度,是提高中小學生英語學習質量的一條素質教育改革之路。
四、讓課堂“活”起來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真正把傳授知識的過程當作學習交流的過程,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幫助學生自主地學習;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學”為主體,注重個性差異,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英語教學中,教師有必要按照教材體系和學生認識水平,使學生養成按時預習新課的習慣、認真聽課的習慣、主動參與課堂實踐活動的習慣、及時復習所學知識的習慣等。
五、培養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
人們意識到,對學習的最終結果起決定作用的是學習者本人。任何成功的教育必須充分考慮到學習主體的個性特征。在外語教學中,在理論上“無懈可擊”的教學方法層出不窮,但在真正廣泛運用時卻常常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要想真正搞清其中的原因,必須研究學習主體,研究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在素質教育上尋根求源。
教師的職責一是教給學生知識,二是教給學生如何獲取知識的知識,即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一是“魚”,二是“漁”,授之于魚,不如教之于漁,外語教學的過程中,“漁”就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外語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習者的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這遠比簡單地“授之于魚”要重要的多,對學生也有用的多。
六、提高學生外語應用能力
一切教學方法的使用都是為了掌握英語知識、培養英語能力、提高交際水平。英語教學要注重實踐,創設交際情境,開展語言交際活動。學生與學生之間是極為平等的關系,激勵學生與學生進行交際,往往收效甚好。為此,我們可以建立英語交際活動小組,讓組的成員之間,組與給之間開展交流活動,形式可以是課上回答問題、課外聽讀訓練朗讀、復述、聽寫、小測驗等。小組活動的開展,給予了學生練習的機會,聽說訓練在活動中順利完成,學生英語能力的培養也在交流中順利完成,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使學生開放發展,從而在合作中,學會學習的方法。
能不能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對社會的貢獻,這才是最根本的目的,這一點,現在已越來越成為社會共識了。聯系到外語教學的現狀,最緊要的問題,當然就是如何運用各種教學手段,使學生在應用能力和交際能力上有所提高。學生在十分放松的情境中,積極的表達欲使他們的口語能力有超常發揮,清楚、流利,也較得體。不時地對他們口語中的缺陷、錯誤加以糾正。這種教與學的方式十分和諧,學生不僅歡迎而且感到很有效。我們可以在課堂上創設一些好的情景,給學生更多動腦、動口的參與機會。
七、作好課后反思
教師在上完課后,應及時進行反思總結,把取得的成功經驗和應吸取的教訓等信息,趁感受、記憶最深刻的時候,把之進行分析、整理、歸納,寫在備課筆記的后面,作為下一次備課、授課的信息儲備。這是教師自我信息收集的好形式,它不僅利于教師總結教學經驗,發現教學規律,同時,還利于教師提高教學業務水平、提高教學質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