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興利+黃家偉



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問題一直以來都是社會關注的熱點,也是長期存在的頑疾,對老人、病人造成了難以挽回的傷害。時至今日,依然有部分老人、病人深陷其中。
為凈化食品、保健食品消費環境,保障食品安全,使受到食品、保健食品欺詐的消費者的權益得以保護,今年7月7日,國務院食品安全辦公室等9部門印發《關于開展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方案的通知》,在全國范圍內部署為期一年的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工作。據了解,這次整治工作是近年來參與部門最多、時間跨度最長、涉及范圍最廣的一次專項行動。
保健食品的27種功能
既然要整治保健食品在生產經營中出現的問題,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是指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即適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并且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
可能有消費者對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不是非常了解,記者查閱相關資料后將國家公布的27種功能范圍和營養素補充劑進行了總結:1. 增強免疫力;2. 改善睡眠;3. 緩解體力疲勞;4. 提高缺氧耐受力;5. 對輻射危害有輔助保護功能;6. 增加骨密度;7. 對化學性肝損傷有輔助保護功能;8. 緩解視疲勞;9. 祛痤瘡;10. 祛黃褐斑;11. 改善皮膚水份;12. 改善皮膚油分;13. 減肥;14. 輔助降血糖;15. 改善生長發育;16. 抗氧化;17. 改善營養性貧血;18. 輔助改善記憶;19. 調節腸道菌群;20. 促進排鉛;21. 促進消化;22. 清咽;23. 對胃粘膜有輔助保護功能;24. 促進泌乳;25. 通便;26. 輔助降血壓;27. 輔助降血脂。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我國到目前為止從未批準過改善性功能的保健食品。
食品、藥品、保健食品勿混淆
普通食品打著保健食品的旗號大肆宣傳,保健食品打著藥品的招牌招搖撞騙。不良企業利用消費者追求健康、治療疾病的心理,夸大保健品功效,誘使消費者上當。
因此,消費者在購買過程中,一定要仔細分辨,保健食品與普通食品主要有以下3點區別:1. 保健食品強調具有特定保健功能,而普通食品強調提供營養成分;2. 保健食品具有規定的食用量,而普通食品一般沒有服用量的要求;3. 保健食品根據其保健功能的不同,具有特定適宜人群和不適宜人群,而普通食品一般不進行區分。
保健食品與藥品的主要區別則有以下幾點,使用目的不同:保健食品是用于調節機體機能,提高人體抵御疾病的能力,改善亞健康狀態,降低疾病發生的風險,不以預防、治療疾病為目的。藥品是指用于預防、治療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調節人的生理機能并規定有適應癥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質。保健食品按照規定的食用量食用,不會給人體帶來任何急性、亞急性和慢性危害。藥品可以有毒副作用。使用方法不同:保健食品僅口服使用,藥品不僅可服用還可以注射、涂抹等??梢允褂玫脑戏N類不同:有毒有害物質不得作為保健食品原料。
保健食品也要“四個最嚴”
在全國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國務院食品安全辦主任、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局長畢井泉強調,整治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要把總書記“四個最嚴”的要求落到實處。所有工業化生產的食品標簽說明書必須清晰準確,如實標示,不得有任何虛假標示。保健食品所標功能聲稱,應當有科學依據。所有食品、保健食品的廣告、宣傳冊、音頻視頻、會議講座的內容,都不得偏離標簽、說明書標示的內容,嚴禁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企業是產品的法律責任主體,必須保證其產品符合國家食品相關標準;必須保證其所用標簽標識、說明書內容真實;必須保證其廣告、宣傳冊、音頻視頻、會議講座的內容真實。食品安全,不出事都沒事,出了事就要查明誰的事、怎么出的事、誰應對此事負責。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國務院食品安全辦副主任孫梅君表示,這次整治行動堅持問題導向,突出整治4類違法違規行為。一是治理未經許可生產、經營、進口食品和保健食品;二是治理產品標簽虛假標識聲稱;三是治理利用網絡、會議、電視購物、直銷、電話等方式違法營銷宣傳、欺詐銷售;四是治理未經審查發布保健食品廣告和發布虛假違法廣告。這次整治的對象包括食品、保健食品生產、經營、進口單位,第三方平臺經營者和相關方,以及廣告發布單位,涵蓋了食品、保健食品生產經營銷售全環節。
“保健”仍需法律護航
“整治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必須充分運用法律的武器,對生產經營者未能履行主體責任進行懲戒,嚴厲懲處各類違法犯罪分子?!碑吘硎尽?/p>
《刑法》第一百四十條規定,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屬生產、銷售偽劣產品刑事犯罪。
《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條規定,生產、銷售假藥的,屬生產、銷售假藥刑事犯罪。
《藥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條規定,以非藥品冒充藥品的,為假藥。預防和治療疾病是藥品的特殊屬性。凡未經國家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批準注冊為藥品的產品(未實施批準文號管理的中藥材和中藥飲片除外),均為非藥品,有證據證明,生產、銷售這些非藥品時聲稱能夠治療、預防某種疾病,致使消費者誤以為藥品而購買使用的,都屬于冒充藥品,都屬于生產、銷售假藥的犯罪行為。按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條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危害藥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廣播電臺、電視臺、報刊音像出版單位、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以及其他廣告經營者、發布者,明知他人從事非藥品冒充藥品生產、銷售假藥,而提供廣告宣傳等幫助行為的,以生產、銷售假藥的共同犯罪論處。各地在專項整治中,對有證據證明以非藥品冒充藥品的方式生產、銷售假藥,涉嫌犯罪的,要及時移交公安機關依法處理;對尚未構成犯罪的,按照《食品安全法》《藥品管理法》等相關法律法規查處。endprint
《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條規定,生產、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足以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病的,屬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刑事犯罪。
《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條規定,在生產、銷售的食品中摻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銷售明知摻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屬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刑事犯罪。
《刑法》第一百四十九條規定了對生產、銷售偽劣商品行為的法條適用原則。生產、銷售《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條至一百四十八條所列產品,不構成各該條規定的犯罪,但是銷售金額在五萬元以上的,依照第一百四十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權威科普 重拳出擊
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工作一經開展,全國各地紛紛響應。各地相關部門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等平臺,普及食品、保健食品相關知識,對各生產銷售企業進行檢查,維護食品、保健食品健康消費環境。
山西
多措并舉 維護健康權益
山西省食安辦和省食藥監局在全省范圍內組織開展了以“治理虛假宣傳,維護健康權益”為主題的宣傳活動。有數據顯示,自10月份以來,全省共出動監管人員1.3萬人次,發放宣傳資料58萬余份、張貼整治公告1.9萬多張、制作宣傳展板(展架)近5300塊、懸掛宣傳橫幅1540條,開展“進社區、進鄉村、進企業”活動937次。10月28日“集中宣傳日”當天,全省11個市局、120個縣(區)局、713個鄉鎮站所共設立宣傳會場524個,大力宣傳食品、保健食品監管法規、政策,普及安全科普知識。
另外,還利用省、市局門戶網站和微信公眾號等自媒體平臺開設“食品、保健食品整治”專區和專欄,及時發布整治動態和權威消息,宣傳食品、保健食品科普知識,不斷鞏固和擴大宣傳的覆蓋面和影響力。省、市兩級共設置門戶網站專區10個,省、市、縣三級開通近百個微信公眾號。已發布78篇各級各部門的專項整治和主題宣傳信息,推送微信637條。制作了“教你一分鐘讀懂保健食品”、“保健食品那些事”等13部微信H5宣傳片,用簡潔易懂、清新明朗的展現風格普及安全知識,暢通了食品、保健食品科普渠道。
山東
全力查處 絕不姑息
據了解,山東省食藥監局目前已收回嚴重違法廣告批件23個,對14家播出機構下發整改通知34份,停播養生類節目2檔,查辦生產、銷售有毒有害保健食品犯罪案件386起。今年以來,山東省食藥監局已下達食品、保健食品生產企業產品抽檢任務20574批次,其中食品20211批次,保健食品363批次。目前,已完成食品、保健食品抽檢16219批次,發現不合格食品362批次,對不合格產品全部依法處置。
山東省青島市食藥監局?;幣e辦了保健食品監管培訓班,來自各區、市局監管一線及稽查支隊、食藥檢院相關工作人員以及全市保健食品生產企業、部分流通企業負責人共180余人參加了培訓。本次培訓采取了專家授課、交流研討和課后提問等多種方式,對保健食品注冊管理基本情況、法律法規、基本流程與要求、保健食品標簽標識以及流通環節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專項整治工作方案等相關內容進行培訓和解讀。
寧夏
宣傳聲情并茂 易于傳播接受
近期,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深入社區開展打擊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活動12場次、發放各種宣傳資料3000余份,全天候在中衛電視臺滾動播放打擊食品、保健食品虛假宣傳游標廣告10條次,編發手機短信5000條次,藥店電子屏滾動播放宣傳標語800多條次,中衛電視臺黃金時間每天播放保健食品科普宣傳片——《藍帽俠話你知》,通過一系列聲情并茂的宣傳,營造了轟轟烈烈的宣傳氛圍。在大力宣傳的前提下,相關科室組成聯合檢查組,與基層分局同時開展整治檢查。僅一周時間就查扣各種有誤導消費者語言的錦旗23條,當場摘除有暗示功能療效的宣傳畫17幅,約談有關單位負責人11人次,對7家單位下達了限期責令整改通知書,對60多家賓館發放了警示告知書。
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市場監管局在轄區范圍內開展了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專項整治行動。本次整治主要加強對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認真排查發布、涉嫌賭博、傳銷等違法廣告行為。依法查處金融、理財、投資類虛假廣告違法行為。強化商標廣告執法監管,嚴厲查處虛假違法廣告,加強商標專用權保護,尤其是對寧夏地區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中的“寧夏紅”、“中寧枸杞”、“鹽池灘羊”、“靈武長棗”、“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等進行重點檢查。明確第三方平臺經營者和相關方的法律責任。食品、保健食品交易網站、電視購物頻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以及為會議營銷提供場地的賓館、會場等開辦者、出租者,要依法審查入場食品經營者的許可證,進行實名登記,對經營者利用其所提供的平臺場所進行虛假宣傳、欺詐消費者等違法違規行為的,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江西
雙管齊下 確保保健食品有序發展
今年以來,江西省宜春市食藥監局多措并舉、扎實推進全市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工作。截至目前,排查食品企業973家,發現問題企業154家,責令改正96家、約談12家、下架召回產品150件,查處食品違法案件20起,實施行政處罰46家,移送公安機關立案2起。在整治工作中,該局通過排查發現、群眾舉報、上級交辦和檢驗檢測等方式,共查處食品違法案件20起,其中罰沒到位150萬元以上的案件2起,20萬元以上案件3起,移交公安機關刑事偵辦食品案件2起,抓捕犯罪嫌疑人4人,協助公安機關端掉一家以網絡銷售食品為名的犯罪團伙,抓獲犯罪嫌疑人4人,涉案金額371699元。
江西省撫州市食藥監管局聯合臨川區市場和質量監管局在市區繁華地段的荊工商場開展了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集中宣傳活動。活動現場,工作人員通過現場咨詢、設置展臺、發放宣傳資料等形式向過往市民宣傳了食品、保健食品虛假宣傳樣式套路、消費注意事項、投訴舉報電話等內容,并向他們講解了相關科普知識和安全常識。此次活動共接受市民咨詢60余次、發放宣傳冊2000余冊、宣傳單1000余份,進一步提高了公眾對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的風險防范意識。
江蘇
結合相關活動 推動科普宣傳
江蘇省鹽城市自從開展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專項整治工作以來,利用報紙、電視、網站、微信平臺等媒體進行食品、保健食品消費安全知識宣傳,以“食品安全宣傳周”、“12331”投訴舉報、“藥品安全宣傳月”等活動為契機,通過發放宣傳資料、接受群眾咨詢、現場受理投訴舉報、微信推動等方式向廣大消費者宣傳食品、保健食品購買、食用安全知識,提高人民群眾維權意識和識假辨假能力。截至目前,全市已組織各類宣傳活動50余次,發放宣傳材料10000余份。鹽城市共出動執法人員3526余人次,檢查食品、保健食品生產、經營企業700余家次,對5家食品、保健食品生產經營單位下發了責令改正通知書和執法意見書,對可能出現的類似營銷的場所進行了數次聯合突擊檢查,責令停止正在進行的會議營銷三起,共立案9件,罰款金額8萬余元,處理食品、保健食品投訴舉報80余件。
廣東
教您見招拆招 識破非法保健品
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食藥監局與香洲區老年大學興業社區(揚程)分校合作,共同設立食藥(保健食品)宣教示范點,并結合香洲區“一十百千萬”食品藥品安全宣傳下基層活動定期開展食藥健康科普講座。
11月8日,由香洲區食藥監局、興業社區主辦,珠海市醫藥流通協會、香洲區老年大學興業社區(揚程)分校承辦的食藥健康科普講座在香洲區食藥監局宣教示范點舉行。協會秘書長任岫嵐做了專題講座,約30多名社區居民參加了此次講座。此次講座主要從保健食品會議營銷典型陷阱及舉報獎勵、過期藥品的危害和處置、藥品的儲存及其安全使用等方面進行了生動講解。香洲區食藥監局現場還發放了食品藥品安全手冊、《保健食品非法宣傳陷阱你中招了嗎》、《防范非法保健食品會議營銷見招拆招》等宣傳資料200多冊。
全國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工作開展以來,各地食藥監局及相關部門都采取了有效措施來凈化食品、保健食品消費環境。在這4個多月的時間里,各地相關部門科普宣傳、打擊不法行為兩手抓,只為讓老百姓健康生活,不上不法分子的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