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江
雖然,我國目前已經建立起了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體系,但是,隨著我國農業發展的不斷進步與提升,還是發現了很多的不足和缺點。而且,在我國正式加入了全球世貿組織之后,由于對現有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系統的不健全和投入不足、檢驗檢測系統手段的薄弱等。諸如此類的問題開始大量的出現在農業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因此,對于我國目前的情況而言,深入研究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的現狀,有利于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與進步,而在學習和借鑒國外的農業安全檢驗檢測的做法上,去充分的利用世界貿易組織的綠箱政策,盡快的建設和完善我國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本文以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為基礎,淺談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的現狀和針對缺點所改變的對策。
目前我國農產品質量檢測檢驗體系的現狀
從新中國建立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對于我國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系統的建設就抱以了高度的關注。在上個世紀的九十年代初期,國務院在當年發布的《關于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決定中就明確的對農業方面指出了“建立完整健全的農業質量檢測體系,是對于實現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的重要舉措”。對于農業產品質量檢驗檢測系統的建立,要求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要及時的將農業質量檢測監測體系的建設納入重要的工作日程中去,并且,在黨所召開的第十五屆三中全會上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要加快建設農產品市場信息、食品安全和質量標準體系,引導農民能夠盡快的按照市場需求來生產有質量的農作物產品”。
可以說,尤其是在近些年來,黨和黨中央一再的發表關于農產品質量檢測檢驗體系的決策和意見。督促著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盡快落實。并且,對于農產品質量檢測檢驗系統的建設可以說大開綠燈。并且,為了能夠加快農業質量標準體系的實際概念落實,對于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系統的標準沿用國際化的標準程度。并且,開始創建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的示范基地。以期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建立一個優秀的農業質量檢驗檢測體系。
而農業部作為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的主要部門,對于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的形成一直是以高度重視的態度來進行建設的。在經過是十多年的建設之后,目前,農業部本身所屬的國家級檢測中心,其內部的檢測條件已經有了相當一部分的改善,而從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的人員數量也明顯有了一定的增加。對于檢測人員的整體素質和知識水平等方面,也是有了很大的進展與進步。
在農業部的扶持和幫助下,下屬各地檢測檢驗部門也對農業農產品檢測的范圍開始不斷的擴大,在促進農產品安全質量和水平上,也是起到了一個全面提升的作用。在保證了人體和動植物健康安全的同時,也對于農產品在市場之中的競爭力起到了相應的作用。可以說,目前我國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的體系建設已經達到了初具規模的地步。
我國在建設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體系的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
體系目前不夠健全,地區發展不平衡。從目前的檢測對象和國內的檢測機構數量以及社會需求等方面來看,我國與其他世界上的各個國家相比仍然是有著較大的差距。在對于農產品中的農藥等殺蟲劑成分進行檢測的過程中,我國的安全檢測機構的數量和檢測能力依舊是無法滿足國內的需求。而且,從目前國內的檢測機構地域分布圖來看,現有的質量檢測機構在國內的各個地區都是處于一種不平衡的狀態,特別是在我國的中西部地區,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檢測系統大大落后于東南沿海地帶。對于現有的質檢機構而言,規模太過的分散,綜合應變能力比較不足。而且,隨著農業科學技術在近些年來的快速發展,有關于高新技術產品的檢驗檢測系統還沒有得到很好的搭建。
檢測機構儀器設備老化陳舊。目前,國內的大部分部級別的質檢中心,基本上是根據著科研項目和教學單位等實驗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而其中,很多儀器設備的使用時間都已經達到了十年以上。這些機器出現故障的頻率十分的頻繁,并且,這些儀器的專業化程度較低,本身的檔次不高,并且配套性差,技術機器上的差距直接導致了檢測能力的無法提高和檢測范圍無法更加廣泛。所以,想要更好的去建設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體系,那么,更新換代新的檢驗機器是非常不錯的選擇和參考。
檢測能力弱,檢測時間慢。以目前國內的檢測情況來看,我國的農業質檢機構本身的檢測能力還是較弱,舉例說明,以對大氣、水、土壤和污染源等方面的檢測為例。同樣的項目,在國外進行檢測項目數量達到了680個,而我國同類的檢測項目卻只能夠檢測140個左右,差距不可謂不明顯。而由于我國的檢測儀器和實驗環境的差距,很多的高精尖的試驗工作無法展開,對于一些技術上的儲備和適應市場需求方面的能力較弱,這對我國的農業質檢工作可以說帶來了非常大的危害。
保障體系不夠完善和健全。盡管,隨著近些年來國家對于農業質量檢測系統的加大建設力度,各地的各級政府也對農村質量監管系統有著更多的重視。但是,檢測機構數量的不足、整體質量水平的不高、專業配套性差、研究等方面缺乏的問題依舊還是存在著。而且相關的法律法規還是沒有設立完善,所以,為了能夠更好的去進行農業質量檢測,必須要保障嚴明的法律界限和相關的人才儲備,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建設農業質量監測檢測體系。
如何加強我國農產品質量監測檢測體系的建設
想要更好的完善我國農產品質量檢測監測體系的建設,那么,首要的第一點就是需要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以相關法律法規的建立和修訂,更好的使農產品的安全監督工作正式的納入到法制化管理渠道中去。
第二點就是需要建立國家的農產品質量例行監測和農業品投入市場的制度條件,確保農產品在投入市場的過程中,是經受過檢查和檢測的。為了能夠確保農產品的安全性和可食用性,在其生產和輸送的過程中,建立一條優良的檢測鏈。
第三點需要盡快加強農業標準體系化的建設,可以說,農業標準不僅僅只是農產品生產中的技術,也是農產品質量在監督和評價上的重要依據標準。在加強對于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的同時,也要加強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體系的建立。大力發展科技化檢驗手段,為我國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檢驗提供有力的科研技術保障。
第四點是加強人員的培訓,注重培養農業方面知識的專業人才。擁有著更多的專業人才,獲得了技術人員上的儲備,這也有利于我國的農業快速發展和進步。通過國內培訓和國外培訓這兩種培訓體系,來進一步的加強檢測人員的知識儲備和實際實踐,不斷的去提高質檢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檢測水平。加強對于質量控制的網絡系統,爭取能夠在盡快的時間內提高中心檢測機構對于農產品質量的控制和管理水平。
想要真正的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除了需要加強技術人才上的儲備,更新檢測設備之外。還需要盡快的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監測檢測體系。結合著我國實際的農業生產情況,引進和消化國外先進的檢測技術和方法。在此基礎上,研究和制定適合不同層次檢測的技術和方法,盡快的縮小與國外發達國家的檢測技術上的差距。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的讓我國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獲得一個長足的進步,也能夠讓我國的農業獲得長足的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