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彩蘭
摘要:新課程標準提倡學生研究知識、發現知識,把知識運用于實踐,解決超越現有知識范圍的問題,培養獨創能力。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和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是,我們必須充分考慮到學生的主體性,他們具有豐富的想象能力,奔放的幻想激情和出色的表現能力。教師要營造愉快輕松的教學環境,挖掘教材內容,通過各種途徑和手段,讓學生在感受音樂之美的同時創造美。在想象的基礎上動手、動腦、動肢體。激勵其創新的精神、勇氣和能力。
關鍵詞:新課改;音樂課堂;活力
21世紀是一個充滿未知的時代,是一個創造的時代。我們作為音樂教師,首要任務就是為眾多的將來不是音樂家的孩子著想,幫助他們積極參加音樂活動,能夠從音樂中享受到樂趣。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實施以培養創新精神為核心的素質教育,大力開發學生的創造、想象能力,讓學生自己去實踐、去創造音樂。
一、以審美為核心,注重體驗與感受
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從而使學生喜愛音樂、享受音樂、學習音樂 音樂教師在實施課程的過程中,牢記音樂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以音樂審美為核心。遵循聽覺藝術的感知規律,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將發展學生的音樂聽覺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全過程中,注重體驗與感受,引導學生喜愛音樂、享受音樂,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蘊涵的音樂美,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用自己對音樂的感悟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改變以往音樂課堂重傳授基礎知識、基本技能,重視識譜、教歌的教學模式。教師用自己的的歌聲、琴聲、語言、動作將音樂美傳遞給學生,用生動活潑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藝術的氛圍中獲得審美的愉悅,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與發展的促進者,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提高的協作者,組織學生進行積極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引導者。通過音樂體驗與感受、鑒賞、表現、創造音樂以及相關文化的學習,使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求知態度,引導學生發現、探究、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豐富審美情感,發展審美想像,深化審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二、構建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努力營造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
在音樂課堂中,改變了以往教師站在講臺上講、彈奏,學生坐在下面聽的方式,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靈活調整師生的位置,設計學生座次與站立的排列順序。如在執教《三只小豬》時,可將學生的座位排列成半圓形;在執教《在動物園里》時,可將學生站立隊形排成圓形,教師站在圓心;在執教《唐僧騎馬步得哈》時,同學們可以分別扮演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正面人物,自己扮演老妖怪反面人物,師生共同參與一個表演,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根據歌曲的內容與同學們共同編舞蹈,一起跳,一起唱,營造了一種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
三、情境陶冶,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師在教學中注意根據教學內容,創設一種適合的環境,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從而使學生更能加深對教學內容的領悟與感受,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如在執教《金色的秋天》時,為了使學生充分地體驗、感受到秋季豐收的喜悅、調動學生自己動手,布置一個豐收的農家小院,同學們將教室看作是一個農家小院,自己動手剪彩條、拉花、寫對聯來布置,經過同學們的共同努力,把教室布置得很像一個豐收的農家小院,同學們在這個小院里欣賞《慶豐收》,歡歌跳舞,真正體驗到了豐收、成功的喜悅。同時這一活動又提高了學生動手實踐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創作欲望和學習熱情。
四、以興趣愛好為動力,倡導自主、模仿、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音樂課應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征,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內容重視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加強音樂課與社會生活的聯系,從而形成自主、模仿、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如在執教《金色的秋天》時,結合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的特點,可對課堂教學進行了如下設計。首先,讓學生結合自身的經驗談一談對秋天的認識與感受。這一問題與學生的生活非常接近,學生談起來興趣盎然,沒有障礙。然后再提問學生,秋天是收獲的季節,人們內心的活動是怎樣的?學生答是非常欣喜的、激動的。教師接著問,那么人們在豐收的季節用哪些形式來表達內心的喜悅呢?這時,學生們暢所欲言,說出很多種表現形式,教師隨即引導學生自由組合,組成小組,采取他們自己喜歡的形式來表現秋的喜悅。學生們集思廣益,于是就出現了用舞蹈、唱歌、器樂、手工、剪紙(剪窗花)、詩朗誦、書法(寫對聯)、繪畫、小品等多種表現形式,他們以自主、模仿、合作探究的方式形象地表現了秋的喜悅。學生們在興趣的激勵下,在美的熏陶中,完成了學習任務,從而獲得新知,培養了動腦、動口、動手的實踐能力和合作意識,同時也提高了社會實踐能力。通過音樂藝術實踐,增強了學生對音樂表現的自信心,培養了良好的合作精神、創新意識與團隊精神。在本課中也突出了音樂與影視、戲劇、美術等姊妹藝術的綜合,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藝術的綜合,通過具體的音樂材料構建起與其他藝術門類及其他學科的聯系,改變以往那種培養專業人才的教學模式。
五、少挑剔,多鼓勵,重情感與態度的評價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再是以挑剔的眼光去對待學生,而是采取欣賞關愛的態度,去發現學生的優點,用表揚、鼓勵的方法去對待學生,使學生通過音樂學習,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對親人、對他人、對人類、對一切美好事物的熱愛之情,從而形成對生活積極樂觀的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和追求。在評價中關注“情感與態度”的評價,關注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重在參與,增強學生的勇氣、自信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在教學中,教師常用語言是“太好了”“你真行”“有進步”“你真棒”,學生用掌聲加以鼓勵,并說“嘿!嘿!你真棒!”這樣的語言能夠激起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習興趣,增強勇氣與自信心。不論你說的、唱的、跳的、彈的水平如何,只要是積極踴躍地參與活動,都要加以鼓勵,并獎勵小禮物。這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消除了學生膽怯、自卑的心理障礙。增強了學生的勇氣,使學生樹立起“我能行”的自信心。
參考文獻:
[1]江梅玲.關于高師音樂實驗教學的思考[J];池州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2]王莉.音樂不只是在跳動[J];新課程學習(中);2011年05期
[3]唐彥.新課程呼喚有聲有情的音樂課堂[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1年08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