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與時代的進步,知識的掌握可以改變命運的觀念已經深深根植于人們的內心,現如今,人們更加注重知識的豐富與積累。當前,各高等院校每年都要培養出大量的大學生,當他們畢業后走出校園,跨入社會,首先要面對的問題就是就業的問題,就業壓力與崗位危機已成為一大社會問題。為了培養出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高素質人才,就要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能力。因此我們要拓展教育的內容,增加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體系與搭建創業實踐的平臺。在本文中,筆者聯系工作實際,首先對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緊迫性進行了分析,進而對如何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出了相應的策略。
關鍵詞: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策略
一、引言
自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與提高,綜合國力不斷增強。我國高校教學制度也進行了改革,開始注重培養復合型和創業型人才。只有對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進行培養,才能輸送更多的創新型人才,從而滿足新形勢下社會對大學生的需求。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新型國家”和“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的發展策略。毫無疑問,大學生作為創業就業的主力軍之一,對高校的人才培養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可以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能力,進一步落實國家措施。培養高校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根據我國就業發展與人才需求,創新型國家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精神。國家發展的策略就是培養國家需要的創新創業素質的高等人才。創新創業教育融合創新與創業的特點,注重培養學生的意識與實踐能力,因此大力培養創新創業人才能夠有效地推動創新型國家的建設。
二、對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的必要性、緊迫性
第一,社會與科技的發展是日新月異的,與時俱進,對人才的需要也是迅猛提升的,原有的按部就班的傳統教育模式和內容已落后了時代的步伐,高節奏的高科技的生活生產對就業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創新才能占據主動,要創業才能更有效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只有對在校的、剛畢業走向社會的大學生積極地進行創新創業教育,才能快馬加鞭地滿足社會與生產發展的需要,事半功倍的成就社會上的各種事業。
第二,縱觀人類社會發展史,支配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是: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作為生產力的要素生產工具、勞動者、勞動對象,都在當今社會有了改變。生產工具需要不斷地改革創新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勞動者只有不斷地學習新的知識與技能才能推動生產力的發展,勞動對象只有不斷開拓創創業,才能使生產力有提升的空間,所以,對作為新時代的主要勞動力、建設人才的大學生,需要加大進行創新創業教育。
三、與時俱進,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
(一)加強對專業師資隊伍的有效建設
大學生創新創業課程建設要融合多個部門人員的力量,建設出一支綜合水平足夠高的教師隊伍,這支教師隊伍不僅包括理論課程教師,還包括實踐操作教師,另外還包括企業家導師等。作為創新創業教育理論教師,要承擔起理論知識教學職責;實踐教學教師,不僅要有較高的實踐教學能力,而且還要有一定的創業經驗,主要負責創業經驗方面的教育工作。只有加強對高校教師的專業培訓,培養出足夠多的理論與實踐兼備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才能實現專業課程知識與創新創業實踐內容的有效結合,從而達到優化創新創業實踐效果的目的。此外,高校要聘用足夠多的創業成功人士及專家,作為大學生創新創業實習基地的指導教師,培養大學生的創業實踐能力,并為大學生講解最新的創業政策,督促大學生完善自我。
(二)優化與完善大學生創新創業課程體系
在大學生創新創業課程設置方面,不僅要強調理論知識的學習,還要強調實踐操作的重要性。對大學生創新創業基礎理論課程來說,要以使大學生掌握所涉經濟學知識、管理學知識、社會心理學知識等為目的。教師還要通過課程教學,使得學生掌握創新創業技巧,具備創新創業相關技能與實踐操作知識。與此同時,在大學生創新創業課程設置方面,必須結合社會經濟的發展趨勢,幫助大學生構建適合自己的創新創業知識結構體系。
(三)合理搭建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操作平臺
一方面,高校要大力組織與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活動,這些創新創業競賽活動,能提升學生自身的理論知識、實踐操作能力、策劃水平等。在參與相關創新創業競賽活動的同時,大學生可以融合專業理論知識與創新創業實踐類知識,激發出自己的創新創業興趣,增強自身的實干精神,培養自身的團結協作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強校企合作,建設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訓基地。第一,要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建設,為加強校企合作奠定基礎,提供合作平臺。第二,高
校要選擇發展前景好、信譽度高的企業,創建校外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訓基地,促使大學生深入企業,積累創業經驗,有效整合自身知識,并運用于實踐。
(四)發揮輔助管理作用,構建保障制度體系
很多高校的教學管理部門、學生管理部門、招生就業部門,相對來說都很獨立,課堂教學和課外教學也不一致,這樣就會導致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規范性與系統性較差。因此,要想優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效果,應實現高校教務與學工部等多個機構的有效聯合,構建與完善實訓教育管理平臺。結合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創建檔案,及時記錄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變化情況,并進行專業能力測試評價。與此同時,還要創新與應用學分制度,針對大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活動的情況評分,制定有針對性的創新創業教育方案。
結束語
總而言之,大學生群體是國家建設的主力軍與生力軍,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能力,可以有效緩解就業壓力與崗位缺乏的問題,通過對大學師資力量的建設,課程體系的優化,搭建創業實踐平臺以及對相應制度的完善,配合社會等各方面的創新創業教育,在教育合力的引導之下,大學生們將以高度的創新、合理的定位、飽滿的熱情去開創美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1]王艷麗,唐滋貴. 影響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養成的因素調查與分析[J/OL]. 美與時代(城市版),:1-3(2017-10-13).
[2]步龍. 校園經濟視閾下大學生創新創業發展的現狀與發展對策[J/OL]. 山西農經,:1-2(2017-10-12).[3][4]郭鳳娟. 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教學方法改革[J/OL]. 中國培訓,:1(2017-07-12).
[3]彭玉龍,錢昱成,楊峰. 淺析如何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J/OL]. 中國培訓,:1(2017-06-15).
[4]王穎. 基于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素質模型的構建研究[J/OL]. 中國培訓,:1-2(2017-06-14).
[5]李秘. 如何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研究[J/OL]. 現代交際,2016,(05):171(2016-08-17).
作者簡介:姚蘭(1970-04)女,漢族,遼寧沈陽人,法學士,經濟學碩士,教授,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和研究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