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君
學生的創新素質是信息化社會的需要。知識的全球化使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成為影響整個民族狀況的基本因素。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是人的個性發展價值的需求。實質上改變學習方式的根本意義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在全面實施數學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著重研究和解決如何培養中小學生對數學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技能以及創新個性的問題。創新的關鍵在人才,人才的關鍵在教育。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特別是學數學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材的內容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它需要注入新的時代血液。需要學生更為自由、全面地發展,只有科學的教學方式才能科學地指導教學活動。
一、輕松活潑的課堂氣氛和師生關系
輕松活潑的課堂氣氛和師生關系,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較適宜的“氣候”和“土壤”。以“升學率”為教育目標的應試教育,使得教師和學生都處于高度緊張的機械的知識傳授中,很難形成創新意識,這些嚴重阻礙了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應轉變過去提倡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并重的模式,實現由“教”向“學”過渡,創造適宜于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學習的活躍的課堂氣氛,從而形成有利于學生主體精神、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健康發展的寬松的教學環境。
二、讓學生自主地學習知識
新課標是時代的產物。新課標要求改變過去的教學模式,把學生被動地完成學習任務轉化為自主地學習知識、培養能力,讓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給學生做主的機會,讓他們獨立處理事情,讓學生自己努力把事情做好,增強他們的成就感、自信心,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主人翁責任感。這樣,學生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有著很強的主觀能動性的獨特個體。因此,在數學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自己主宰自己,我們只能為學生創設情境及學習的條件,給學生一個自主地進行學習活動的天地,讓他們唱主角,教師做好指導。只有如此,才談得上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啟發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創新、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完成教學任務。
課堂活動探索的出發點是:新課標主張學生不僅是學習的承擔者,更是接受知識的主體,他們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教書的工作是激發并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教學活動中我們發現,學生最喜歡具有形象性、直觀性、創造性的活動。在教育教學時,我們要努力引導學生進行教學的再創造活動。
學生容易形成思維的定勢和從眾心理,往往不習慣于去深入思考問題。立足于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重視引導學生敢于爭議,勇于提出自己的意見,充分發揚教學民主,以學生為本,保護學生獨特見解,激勵學生“敢于求疑”,努力開展課堂論辯活動的條件。將問題“拋”給學生,教師再出示準備好的教學材料,引導學生聯系問題進行分析、從而探索出解答問題的解題思路和一般步驟。
三、針對個別差異,面向全班學生
教師要從大多數學生的實際出發,確定教學的進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面向全班學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集體教學上,使教學內容和進度適合大多數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同時還要在面向多數的集體教學中兼顧兩頭,重視學生的個別差異,注意因材施教。針對學生的“個別差異”,我們要了解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理解運用知識的情況,及時注入不同的信息,有計劃地設計一些后進生能回答的問題,保護他們的自尊心,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學習熱情,以達到大面積豐收。對于學習成績差、學習過程中有困難的學生,不能放任不管,更不能歧視他們。教師對他們要熱情關懷,循循善誘,加強個別輔導,幫助他們克服學習上的困難,增強學習的信心,逐步達到教學的基本要求。例如在教學應用題的時候,練習中可以要求差生完成基本的練習題和稍有變化的題目,學習好的學生在做完后,再做一些較難的題目,滿足他們的求知欲
四、發揮集體的作用
要讓學生學好數學,不能只靠學生個人力量,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集體的作用是巨大的,學生都有一種強烈愿望希望自己成為班集體中的重要一員,希望融入其中,并在集體中充分體現自己的價值,對別的同學有影響力。這種心理一旦得到滿足,他會找到自己在集體中的位置,看到自己的作用、自己的價值,于是能放松自己、增強信心、積極發言、大膽表現,從而努力學習。同時,在團隊觀念的指導下,還能形成互助共進的良好氛圍。
五、探討新的教學思路
隨著時代的轉變,學生需要更為自由、全面的發展,教材的內容也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很多舊的教學思路、教學方法已顯得捉襟見肘、不合時宜了,它需要注入新的時代血液。只有科學的教學思路及科學的教學方式才能科學地指導教學活動,探討新的教學思路勢在必行。中學數學的教學設計的總體思路必須根據數學課程標準,充分體現課程標準。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讓所有學生都能發展。教學總體思路的設計一定要學生自覺、自主地“學”,教師靈活具體地“導”;要著力培養學生科學的數學思想,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加強學生數學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基本數學能力的訓練。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的設計思路要圍繞具體教學目標,立足于學生實際情況,結合具體的教學環境,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受傳統教學思路束縛,大膽創造新的教學思路。
六、優化教學手段
新世紀的數學教育必須采用新技術使教學手段現代化和多樣化。數學的教學手段主要有教具、學具、電教手段以及計算機輔助教學手段等。數學教學中使用教具有重要作用:為學生提供數學模型和豐富感性認識;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和潔則;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有利于節省課堂教學時間,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因此,應該積極開展研制工作,為學校配置全套數學教具。
教師有教具,學生應該有學具,教師演示教具,學生看得見,摸不著,有一 定的局限性。教學中,讓學生動手操作學具,一邊操作,一邊思考,可以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思維品質的發展。因此,應該抓緊對小學數學學具的研制和開發,通過試驗,逐步推廣使用。電教手段和計算機輔助教學手段在21世紀數學教育中將被廣泛應用,目前也應抓緊研究開發,并注意規范、系統,逐步積累經驗和推廣應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