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彬
要想實現高效英語課堂要充分體現“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有效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運用不同手段與措施讓學生樂學英語、善學英語、會學英語,真正成為學習英語的主人。“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教師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不斷學習與研究,不斷探索與完善,不斷創新與總結,從學生實際出發,靈活選擇,就一定能使小學英語教學更上一層樓,真正實現素質教育。
一、提倡問題教學
課堂提問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教學方法。適當的課堂提問,往往能把學生帶入一個奇妙的問題世界,使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效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小學英語課堂的提問過程中,教師要對英文歌曲有較好的把握,合理利用小學英文歌曲內容強化教學效果,從而讓學生在歌曲中快速記憶英語單詞、語法等內容,提升學習效果。教師要依照教學需求合理篩選英文歌曲,確保英文歌曲能夠與教學內容相協調,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在教學Myroom這一課中“Therebe”句型時,就引用了歌曲,強化“Therebe”句型用法的記憶。通過歌唱“Whatsintheroom?Wherearethey?”讓學生用“Therebe”句型進行回答,學生立刻就記住了“Therebe”句型的用法。歌曲提問的方法有效改善了學生的記憶效果,為學生英語學習效益的提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創設語言環境
英語教學的目的是用英語語言工具交際,教學重點應著眼于培養運用英語的能力上。教師要積極創設學習運用英語的語言環境,提供聽覺、視覺等感性認識的機會,利用游戲或情境表演,讓學生有表達語言的機會,激發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熱情,培養發散思維及分析能力,提高運用交際能力。教學中創造條件讓課堂練習情景化,鼓勵學生口語表達時有表情,并伴以手勢動作模仿、問答和復述,聯系生活實際,利用文中語句表述思想、體會及自由作文等實際操練,引導學生仔細聽傾,認真觀察,把握語言交際的時地、內容、方式和情感,模仿說、寫,靈活地運用所學過的語言知識和基本技能,從而真正地掌握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三、培養聽說能力
小學英語教學必須注重對學生開口說話能力的培養,這對于努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尤為重要。在小學階段,英語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習慣并對他們進行大量、反復的語言訓練。作為小學英語教師,必須把培養聽說能力擺在首位,堅持對學生進行經常的持久的足量的聽說訓練。(1)采用對話表演。模擬教材中的對話材料,分角色表演對話。(2)積極開展情景會話。結合教材內容創設情景,由學生自編對話,或在小組內自由對話。(3)定期進行專題說話。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緊密結合教材內容確定會話專題,如介紹人物、班級、學校、家庭、房間等。(4)自由會話。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語言基礎后,發揮主觀能動性,隨意自選話題說話或會話,逐步養成日常聽說英語的習慣。另外,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盡量采用英語組織教學,以增加聽說機會,努力創設英語會話語言環境,既能鞏固所學語言知識,又可發展所學語言材料,給學生創造更多的語境,提高所學知識的復現率,增強學生的記憶效果。采用上述方法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把游戲和教學有機結合,克服了小學生怕說英語的怯場心態,讓學生自覺投入到英語學習之中。
四、調動主觀能動性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退居到了幕后,學生成為了課堂教學的主人,教學活動成為了教師和學生雙邊互動的過程,教師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課堂教學模式從原來“教師灌、學生裝”轉變為自主、探究、合作的課堂教學模式,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學生通過自主思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課堂提倡民主性,教師信任學生、尊重學生,教師成為了課堂教學的引導者、調控者、合作者。課堂教學具有開放性,教學方式開放,教學場所開放。課堂教學還具有綜合性,通過生活、社交等各方面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課堂教學要從原來以“教”為主向以學生的“學”為重心轉變,要注重教師的主導和學生主體作用的統一協調。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樹立學生的主體意識,注重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和技巧,著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積極思考、自主探究、自主發展,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五、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成功的教學依賴于真誠的理解和彼此信任,依賴于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這就要求教師轉變自身角色,變課堂、學生控制者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啟發者,與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首先,教師要轉變自身角色。新課程改革提出了教師要改變以往單一的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啟發者、合作者等,這有利于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我們在教學中必須加以重視。其次,教師要學會關愛學生。情感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的愛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動力。我們要熱愛每一位學生,用愛心喚起學生對自己所教學科——英語的興趣,點燃學生對英語的熱愛火花,并且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使學生對英語的熱愛火花形成燎原之勢。再次,教師要學會尊重學生。教師和學生之間是平等的,地位不存在高低之分,我們應尊重學生,靜下心來傾聽他們的心聲,建立師生溝通的綠色通道,讓學生在輕松自然的狀態中互學互幫、樂學善學。最后,教師要學會寬容學生。學生不可能不犯錯,即便是優秀生,他們在學習、生活中也會犯錯,教師應以一顆寬容的心對待學生,學會諒解學生,并幫助他們分析錯誤,及時改正錯誤,避免再次出現類似問題。這樣,做到上述幾點,師生關系和諧了,學生敢于發言、提問,課堂活躍了,就能實現有效教學。
六、進行教學反思
小學英語教師要經常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及時總結和反思。教師的課后反思是小學英語教學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通過教學反思,教師可以對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有一個深入的分析和總結,能對課堂教學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可以及時發現一些學生存在的問題,從而為下節課的教學做好準備工作。總之,在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始終確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努力探索適合學生全面綜合發展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不斷探索新思路,切實提高小學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