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禮松
中學生物教學,歷來十分重視保護生態環境的教育。《義務教育初中生物教學大綱(試用)》在“教學目的要求”中明確要求學生“熱愛大自然,認識保護自然資源、控制人口、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在“確定教學內容的原則”中明確要求學生“初步認識生物與其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保持生態平衡、控制人口和保護動植物資源的重要意義”;在“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中寫入了“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等多個知識點。
對中學生進行生態環境教育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如何根據學科特點將生態環境教育與生物課堂教學有機結合起來?中學生物課堂在這方面有著獨特優勢,充分發揮這些優勢能將生態環境教育較好滲透到教學中,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一、將生態環境教育滲透在學習情境之中
教師要讓學生了解環境教育的重要意義,以“生態系統”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看多媒體視頻,由于我國部分地區環境保護做得不夠好,我國的綠地已經逐漸減少,綠地減少使得當地溫度變高,土壤缺少水分而沙漠化,沙漠化的地區綠色生物變得更少,生物也不能在此地生存,繼而使人類的生存受到威脅。像這般沙漠化的地區在我國變得越來越多,如果持續下去,我國將是一個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方。教師引導學生繼續思考,目前經常出現的霧霾問題、溫度升高的問題,學生從多媒體視頻中理解到環境問題的嚴重性,又從自己身邊的例子感受到改善環境問題迫在眉睫,他們就能夠感受到生態環境教育的重要意義,愿意自主吸收與生態環境教育相關的知識。學生愿意自主學習,教師的課堂教學會更有效,而有效的教學又能推動生態環境教育的
展開。
二、將生態環境教育滲透在探索知識中
讓學生領悟到科學探究的方法,在有效教學的理論中,如果強行塞給學生生物理論,學生不僅不會對這些知識感興趣,也不會認識到這些概念的真正意義。中學生物課是一門要求學生自己探索知識的課程,只有在探索中他們才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意識到環境教育的重要性后,接下來他們就會迫切想要了解怎么做才能改善未來的環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索日常生活中容易看到的現象:樹皮中有白蟻類的昆蟲,這些昆蟲依附于樹木提供的營養而生,啄木鳥食昆蟲而生活,啄木鳥死后尸體被細菌分解,細菌能夠存活,細菌分解后的營養物質成為土壤中的腐殖質,樹木吸收腐殖質中的營養,它們生長得更茂盛,茂盛的樹木給昆蟲提供更多營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它們之間是什么關系?學生經過思索能夠發現它們屬于食物鏈的關系,如果食物鏈中任何一個環節斷掉,那么與之相關的生物都將不能存活。這時教師繼續引導學生思考,我們目前的環境為什么會惡化呢?學生經過思索就能感受到我們的自然環境就是一個大的食物鏈,人類在這個食物鏈的頂端,現在我們親手破壞了綠色植物,這導致整個生生不息的食物鏈遭到破壞,所以我們必須付出代價。想要改善生態環境,首先就要從恢復食物鏈開始,而恢復食物鏈第一要務,就是要做好綠化工作。學生通過探索知識規律,就能夠明白解決環境問題最終的方法就是做好綠化工作,而做好綠化工作的根本,就是從現在開始重視初中生物知識的學習。教師要應用有效教學理論引導學生探索知識,讓學生在探索中培養自己的思維能力,并促使他們努力學好環境保護等相關的知識。
三、將生態環境教育滲透在課外實踐中
重視課外實踐,讓學生尋覓到生態環境教育的宣傳途徑,在有效教學理論中,如果學生僅僅只是學習理論知識,他們依然無法真正理解學習知識的意義,如果能夠讓學生把學過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他們就能夠利用自己的知識去解決問題。當學生意識到學好生物知識能改善自己的生活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去進行調查,比如,要求學生去調查自己居住的小區、街道的綠化情況,并讓學生思考怎樣運用學過的環境知識才能改變現在的生活環境。學生經過實地調查就能發現,雖然我國現在很重視綠化工作,可是在生活中很多人依然沒有生態環境意識,破壞生態環境的事情時有發生。學生發現了問題,就會積極思考要怎樣宣傳才能讓周圍的人了解生態環境與人類之間的關系,讓周圍的人不再破壞生態環境。學生一邊學習一邊進行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教師的生態環境教育才會變得更有效。使用有效教學的理論能夠推動教師的環境教育工作,使整個生物教學變得更有效。
一切生物和生態環境之間都是相互依存的統一體,所以一旦生物所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生物的生存和發展也將受到威脅。因此,保護生態環境,優化生態環境,使整個生物界得以繁衍、生存和發展成為我國乃至世界非常重視的問題。在我國已作為一項基本國策,納入社會政治生活軌道。
“不要以環境代價去推動經濟增長,這樣的經濟增長方式不可持續”“只有堅持走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相輔相成、協調發展之路,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們把生態理念貫穿于社會實踐的全過程、堅定不移地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之路。
保護環境,恢復和重建已被破壞的環境也是靠人的努力,所以提高人的環境意識才是環境保護的根本。中學階段正是人生觀、道德觀形成的時期,中學生物課又與環境知識緊密相連,因此中學生物課應責無旁貸地承擔起培養中學生環境意識的重任。提高中學生的環境素質,以此來帶動全社會,提高整個國民的環境意識。
?誗編輯 孫玲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