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布魯納的結構主義教育思想對20世紀60年代美國的教育改革產生了重大影響,對我國的新課程改革也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本文試圖探討其在語文新課程改革中的作用。其一,正確認識學科結構,實現能力結構與價值結構的統一;其二,培養學生對學習材料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部動機;其三,合理運用直覺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布魯納 結構主義 語文 新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6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52-0031-02
結構主義教育思想形成于20世紀50、60年代,以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的認知心理學為基礎,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布魯納。布魯納提出認知發現理論,重視學生認知結構的發展,注重學科的知識結構,提出設置螺旋式的課程,注重直覺思維的培養。布魯納的認知發現理論對認識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具有重要的價值,對我國新課程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一、布魯納的結構主義教育思想
1.學生主動形成認知結構是學習的實質
布魯納認為學習者并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而是主動的建構知識,把獲得的新知識和已有的知識聯系起來,通過同化和順應的作用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在不斷建構新舊知識,完善知識結構的過程中,學習者逐漸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2.獲得、轉化和評價構成學習行為
布魯納認為學習包括獲得、轉化和評價三個過程。新知識的獲得是先前知識的重新提煉,即強調新舊知識的聯系;新知識通過同化或順應使之納入原有的知識結構,即新知識的轉化;對轉化后的知識進行判斷和檢查,即新知識的評價。獲得是對新知識的接收環節,轉換是分析和處理環節,評價是判斷和檢驗的環節。這三個環節缺一不可,構成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
3.內部動機是學習的主要動機
布魯納指出,“學習的最好動機,乃是對所學材料本身發生興趣,不宜過分重視獎勵、競爭之類的外在刺激?!盵2]布魯納承認獎勵和懲罰等外部動機對學生學習的作用,但他認為外部動機只能喚醒學生對學習短暫的興趣,對學習長期興趣的培養必須建立在學生的內部動機之上。
4.結構教學觀
布魯納認為“任何學科中的知識都可引出結構?!苯虒W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對學科結構的一般理解?!盵2]布魯納認為學習學科知識結構有利于學科的理解;有利于知識的貯存;有利于知識的遷移;有利于縮短高級知識和初級知識之間的差距。據此,在課程上,布魯納提出了以“螺旋上升”的形式呈現學科的基本結構,既有利于兒童盡早學習學科的重要知識和基本結構,又有利于學生認知結構形成的連續性、漸進性。
二、布魯納的結構主義教育思想對語文新課程改革的啟示
1.正確認識學科結構,實現能力結構與價值結構的統一
學科結構簡單地講就是學科內容的組織形態,即課程內容所具有的各種內部關系,大致可以分為宏觀層面、中觀層面與微觀層面[3]。從微觀層面來說,以往的課程改革多考慮課程的能力結構,如在語文學科中,為了培養學生敘述、抒情、議論的能力,據此安排記述文、散文、議論文在課本中的比例。語文學科不僅具有功能性結構,還具有價值性結構。正確認識語文的學科結構的特點,有利于理解語文課程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這一基本特點;對改變語文教學偏重能力結構,應注重能力結構與價值結構的統一的觀念提供理論基礎。語文的知識結構具有整體性的特點,現在,語文的教學有把知識結構過于“具體化”的傾向,這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語文“能力結構”與“價值結構”統一的特點。
2.培養學生對學習材料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部動機
布魯納重視學生學習內部動機的培養與激發,只有對學科本身的興趣才能使學生產生強烈與持久的學習積極性。第一,學習材料本身要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如在小學階段,教材可以通過插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教師要幫助學生形成內部動機或將外部動機轉化為內部動機,盡量將教育活動和學生的興趣愛好結合起來,并且合理運用表揚與獎勵等外部刺激,從而激發學生的內部動機。如在進行朗誦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播放音頻資料讓學生聽讀、跟讀,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從而培養學生的興趣,從喜歡朗誦課到喜歡朗誦。
3.合理運用直覺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直覺思維和分析思維是人們認識和解決問題的兩種重要的思維方式[2]。分析思維認識和解決問題往往是從局部出發,具有邏輯性,適用于理科的學習;而直覺思維從整體出發,宏觀把握,具有跳躍性,適合語文學科的學習。想象是直覺思維重要的一種表征形式,在語文學科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在詩歌的學習中,要營造一種意境,就需要學生積極的想象,而直覺思維的本質是圖像性的或映像的,正確引導學生運用直覺思維,在頭腦中想象畫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語文學科的知識大多是陳述性知識,缺乏層次性,結構相對理科學科的結構也比較松散,有人稱之為“松散結構”,而直覺思維是非邏輯思維,其創造性、跳躍性的特點符合語文的學習。直覺思維為語文的跳躍學習提供了一種可能性。如古詩詞的學習,學習了一首李白的詩詞,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學習其他的李白的古詩詞,那么,學生可能在一年級就學習完了三年級才要求學習的李白的古詩詞,這種跳躍,基于學生的興趣,學生在其過程中主動建構與完善自己的認知結構。直覺思維本身具有創新性,在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合理運用直覺思維,有利于學生想象力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參考文獻:
[1]莫雷. 教育心理學[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2] [美]布魯納著、邵瑞珍譯. 教育過程[M]. 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
[3]李艷. “發現學習”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D].河南大學,2011.
[4]肖少北. 布魯納的認知——發現學習理論與教學改革[J]. 外國中小學教育,2001,05:38-41.
[5]李曉麗. 布魯納學習理論及其對教學工作的啟示[J]. 教育探索,2015,11:5-8.
作者簡介:胡娟(1993-),女,漢族,湖南省汨羅市人。海南師范大學在讀教育學碩士,研究方向:語文課程與教學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