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互聯網的普及運用,人們已經進入知識信息大爆炸的21世紀信息化時代。依靠網絡的開放性和便利性,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實現教育資源共享,改變傳統教學方式實現互動式教學也成為現代教育改革的重點。然而我國的MOOC普及度不高,資源不夠豐富,與國外的課程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同時MOOC本身在項目建設上也存在一些缺陷,如評估機制不合理,非面對面教學而出現的“替課”、“代課”等誠信問題。本文將調查當前MOOC課程運行現狀,從而了解MOOC課程中國化本土化的發展。
【關鍵詞】MOOC課程 課程現狀 問題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52-0256-01
一、研究背景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即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中文名為慕課。MOOC是在2012年由美國眾多大學陸續設置的學習平臺,免費提供教學課程,實現交互式學習的新型教學方式,名校教師將他們的精品課程制成幾分鐘至幾十分鐘的視頻上傳到特定網絡平臺上,免費供全世界的人們學習。
1962年,美國發明家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提出來一項研究計劃,題目叫《增進人類智慧:斯坦福研究院的一個概念框架》,提倡將計算機作為一種增進智慧的協作工具來加以應用的可能性,恩格爾巴特解釋了如何將個人計算機與“互聯的計算機網絡”結合起來,從而形成一種大規模、世界性信息分享的效應。
MOOC課程興起于連通主義學習理念,2005年加拿大曼尼羅學院西蒙斯首先提出網絡時代的連通學習主義理念:層級化知識理念到網絡時代已變成動態的、網絡化的知識流。21世紀以來,行為主義學習理論逐漸成為主流,傳統行為學習理念下的MOOC利用其結構化的學習體系和系統化的學習平臺,把全新教學組織模式和傳統的高等教育體制有機結合實現了新的發展。
在教育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基于“開放共享”理念的開放教育資源運動已成為全球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從2001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開始啟動的開放式課件項目(Open Course Ware,OCW)帶動了全球開放教育資源運動,越來越多的高校和教育機構將優質資源共享。
國內,教育部正在實施對中國大學中國大學教育現狀的改革,再加上高考升學選拔制度的優化,全面貫徹素質教育方針,逐步實行大學教育的普及等教育政策方針的頒布,逐步引入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教學模式不僅為改變中國大學封閉的教學模式和學籍管理模式有積極意義,也是順應教育全球化趨勢的有力措施。
二、現狀分析
1.國外發展現狀
2012年,美國的頂尖大學陸續設立網絡學習平臺,提供免費課程。Coursera、Udacity、ed X三大課程提供商的興起,給更多學生提供了系統學習的可能。以美國為首的歐美國家作為MOOC課程的興起者和領導者,他們在MOOC網絡上的資源建設路線是聯合世界知名高校合作進行資源建設,邀請知名學府的著名教授進行授課,但接受該課程的人群中對該項目的使用反響褒貶不一,其中不贊成者反映MOOC建立的評估體制不合理,非面對面教學而出現的“替課”等誠信問題及該項目的可持續發展有待解決等現實問題。
2.國內發展現狀
各高校積極建立自己的網絡課程。2014年5月8日,中國教育部愛課程網站和網易云課堂共同構建中國最大的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平臺中國大學MOOC。平臺吸引了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等二十多所高校入駐??傮w來說,與國外課程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國內外文化教育環境存在差異,如何使MOOC課程本土化,真正有利于大學生學習適合中國教育理念和方式有待解決。
三、問題現狀分析
MOOC課程建設體制還不完善。MOOC課程發展歷史并不長,雖然與現代互聯網結合擺脫了地域及時間限制,但由于建設體制不完善還存在很多問題:師生不處于同一空間很難實現真正的面對面交流和溝通。慕課課程作為大學生自主學習的平臺,完全依靠學習者的自覺性和自主性,沒有相關的監督和管理機構。非強制性的特點讓某些學習者學習效率不高,學習成效不好。由于相應的監督檢測機制不完善,學生考試作弊、代考行為很難杜絕。
MOOC課程在國內推廣范圍有限。引進MOOC課程后,雖然短時間內很多大學運用該課程,但此類課程在大學生中使用范圍并不廣泛,甚至有的學生從沒有接觸到MOOC這一概念。因此,學生對MOOC課程的認知和了解較少成為MOOC課程在國內發展的一大難題。
相關教育部門及機構對該課程的關注度不夠高。教育部門雖然致力于教學改革,推動傳統教學模式向新型教學模式的轉變,但是鑒于國內傳統教學模式根深蒂固,再加上高考等傳統教育觀念難以在短時間內改變,教育部門對MOOC課程的投資和宣傳力度不大,也未頒布相關的條例和管理制度。
四、結論
綜上所述,由于課后作業繁重,教學內容有一定難度,加上同學自制力的因素,MOOC課程只能作為通識選修課程或是大學專業課教育的輔助工具,學生在選擇MOOC課程時也要謹慎。盡管MOOC課程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學習資源,學生通過網上學習便可進入名校名師講堂或是學習跨專業知識,但是在評估機制、課程學習管理、課程質量、誠信問題等方面,其仍然存在很大漏洞,仍需通過學生、學校以及老師多方努力,合理利用MOOC課程,從而真正使學生在學習MOOC課程時實現效用最大化。
參考文獻:
[1] 樊文強. 基于關聯主義的大規模網絡開放課程 (MOOC) 及其學習支持 [J]. 遠程教育,2012,(3):32.
[2] 鄧宏鐘,李孟軍,遲妍,譚思昱. “慕課”發展中的問題探討 [J]. 科技創新導報,2013, 19,212-215.
[3] 姚媛,韓錫斌,程建鋼,劉英群. MOOCs與遠程教育的運行機制比較研究 [J]. 遠程教育雜志,2013,(6):3-12.
[4] 陳肖庚,王頂. MOOC的發展歷程與主要特征分析[J].現代教育技術,2013, 11(23),5-10.
[5] 蔡文璇,汪瓊. 2012:MOOC 2012大事記[J],中國教育網絡, 2013(4):31-34.
作者簡介:劉雪珂(1994-),女,漢族,河南駐馬店人,高等教育學碩士,單位:浙江大學,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