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光 王小強
摘 要:在具體的語文教育教學實踐中,教師往往會因為對認知對象的認知基礎認識不清、忽視課堂教學語言的嚴謹性、崗位角色定位差異、教學內容內化缺失等原因,無意識地向學生傳導隱形學習壓力,從而給學生的認知心理帶來影響。針對以上因素,有的放矢,研究其應對策略,探索解決這一問題的途徑。
關鍵詞:語文教學;隱形壓力;傳導;應對策略
無論是傳統(tǒng)語文教學還是新時期的課程改革,對于語文教學的研究、探索、實踐角度各異,層出不窮,伴隨這一過程的,往往是語文教學一直以來都經歷著的質疑、挑戰(zhàn)和拷問,但是,當我們在面對最真實、最樸素的課堂教學的時候,我們往往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會無意識地向學生傳導隱形學習壓力。
一、什么是隱形學習壓力傳導
日常生活中,學習壓力一詞早已是眾所周知,在這一話題下,我們關注的往往都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承擔的外界所施予的身心負擔,而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隱形學習壓力傳導是指作為課堂教學引導者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由于處理方式、方法不當,在教學中埋下的認知難點隱患,在解決原有問題時,無意識地遺留的新的認知阻礙,從而在無形中轉嫁給學生的學習壓力。
二、隱形學習壓力傳導的成因
課堂教學中隱形學習壓力傳導是真實存在的,其形成原因也不盡相同,大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對認知對象的認知基礎認識不清。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由于對學生的認知基礎沒有深入地了解,在傳授新知識時往往出現學生認知斷層,導致學生對所學知識無法有效內化,進而使學生的認知無法系統(tǒng)化。
2.教師忽視課堂教學語言的嚴謹性。教師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會逐步形成并最終確定自己的課堂語言習慣,有時往往忽視了教學語言的嚴謹性,在知識點呈現、問題引導等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處理過程中出現學生無法理解或者理解得似是而非的問題,長期積累,就會變成自己無意識轉嫁給學生的認知壓力。
3.教師崗位角色定位差異。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今天,隨著學校布局結構的調整,教師的崗位角色也會隨之發(fā)生變化。例如,有的教師會從中學教學崗位轉變?yōu)樾W教學崗位,這樣一來,他所面對的教學內容,認知主體的認知規(guī)律、認知心理等群體特征都會隨之而發(fā)生變化,如果教師不能夠根據自己面對的這一系列新的變化及時調整自己的崗位角色定位,依舊用一成不變的方法和態(tài)度、思維方式去面對,自然會滋生隱形學習壓力傳導的環(huán)境。
4.教學內容內化缺失。我們不難發(fā)現,在網絡化、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教育教學資源早已實現快速便捷的共享,這是時代的進步,但同時也衍生出自身的弊端。實際的語文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會習慣性地依附于現成的教學設計、課件等教學資源,而忽視了深入理解、把握教學內容的過程,未能實現對教學內容的內化,而這恰恰是語文教學的大忌,因此,當這些流水化、樣板化的教學資源被直接呈現在課堂上時,許多課堂就會在無意識中變成披著新課改外衣的隱形灌輸,當這些現成的、生硬的教學資源操控了教師的思維,課堂教學與學生認知實際便會產生罅隙,造成隱形學習壓力的傳導。
三、隱形學習壓力傳導問題的應對策略
隱形學習壓力的傳導對于作為施予和被施予者的師生雙方而言,往往都是在無意識中存在的,當隱形學習壓力傳導存在時,教師要么會因為自身忽略而不自知,要么會因為顧及課堂教學流程而棄之不顧,而學生也往往會因為缺乏自主學習意識、外在學習壓力等種種原因,要么選擇默認,要么無暇顧及,久而久之,集聚成認知上的梗阻,留下心理上的內傷。
那么,我們該如何應對語文課堂教學中隱形學習壓力的傳導問題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去做。
1.了解學生,知己知彼。在開展語文課堂教學之前,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認知基礎,做到自己心中有桿秤,要了解教學對象的獨立個性和集體個性,找出教學對象需要銜接過渡的認知短板,在這一基礎上,有針對性地設計、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當深則深,宜淺則淺,做到深淺得當、張弛有度。與此同時,作為這一應對策略的補充,教師還必須適時地接收學習主體的反饋,作為適當自主調節(jié)的參考依據。
2.語言嚴謹,簡明通俗。教學的根本目的在于引導和幫助學生有效地習得,語文作為一門重要的語言學科,其地位不容小覷,因此,教學中的點點滴滴都不容馬虎,語文教學中教師的課堂語言更是如此,語文教師用于教學的課堂語言并不是單純地以教學工具的身份存在。
3.不落窠臼,找準定位。面對教學崗位和教學對象的變化,教師必須盡快轉換角色,面對新的教學環(huán)境,首先要明確自己在新的角色扮演中應該做什么,要學會巧妙運用換位思維找準定位;其次,要深入思考如何適應新的角色,在新的崗位上如何實現教學的有效性,這當中就涉及語文教學所囊括的所有環(huán)節(jié),方方面面都必須在變中求新,在新中求實。
4.內化知識,從容施展。相對于其他學科而言,語文教學更應該凸顯個性化,一味地照搬現成的教學資源則很難在教學實踐中形成自己的個性,而沒有個性的語文教學,其課堂魅力必然會大打折扣。鑒于此,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之前,首當其沖的就是要深入教材,在整體把握教學內容要義和精髓的基礎上,加入自己個性化的理解,把教學內容變成真正屬于自己的東西,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做到成竹在胸,把控課堂時才能有效、從容地施展。
整體而言,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隱形學習壓力傳導,其癥結在于教師自身,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有責任正視這一問題,探究解決問題的途徑,進而通過自己的切實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為清新的語文學習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王美玲.語文教學引入流行文化的方法與途徑[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1(10):10.
編輯 趙飛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