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入職教師的角色轉換是教師適應高校工作的重要表現。對高校入職教師的角色轉換進行調查發現,高校入職教師受角色意識、角色沖突、角色期待的影響,導致教師的角色轉變緩慢,不能快速地適應到教育教學工作當中。要促進高校入職教師的角色轉換,可以從教師自身以及學校管理的角度出發,為教師的角色提供良好的支持。
【關鍵詞】教師角色 角色轉換 入職教師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52-0200-02
高校入職教師是指從事高校教育教學工作年限為1-3年的教師。剛剛步入工作崗位的高校入職教師,要面對職業能力、職業心理等方面的適應問題,其中教師角色轉換問題是每一位高校入職教師都必須面對的問題。入職教師的角色轉換將影響教師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科學研究工作的進展,乃至影響教師的專業發展。高校入職教師的角色轉換往往受到角色意識、角色沖突、角色期待的影響,導致教師的角色轉換緩慢。要促進高校入職教師的角色轉換,可以從教師自身以及學校的角度出發,為教師的角色轉變提供良好的內在與外在的支持。
一、高校入職教師角色轉換的時代背景
1.教師角色轉換是社會期待的訴求
教師角色是“教師自身和社會(包括國家、學校、家長、學生等)對教師群體行為模式的一系列的期望”。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教學被賦予更多的責任,對教師的角色期待和要求也在不斷的發生變化。在傳統的教育觀念中,提倡以教師作為主體,在教學活動中,有著不可動搖的權威身份。而在現代,由于社會的變革以及時代的發展,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期待,教育理念、教學方法等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所以教師的角色也應做出相應的調整。因此社會的期待要求高校入職教師盡快實現教師的角色轉變。
2.教師角色轉換是其專業發展的要求
教師專業發展具有多階段的特征,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高校教師的入職期正是開始專業成長的第一步,在入職期的角色轉換情況既會影響教師職業精神、職業信念的形成,甚至會影響下一個階段的教師成長。一名教師要想從新手教師成長為專家型的教師,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就需要高校教師在入職時期完成教師角色的轉變。
3.教師角色轉換是高校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需要
高校教師是高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主體部分,是培養高級人才的實施者,是科學研究的主要研究人員。我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12年)對我國高等教育提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國家對高等教育質量的要求,實質上是對高校教師提出要求。因此要提高高等教育質量,使高校教育教學工作得到順利開展,就要求入職教師轉變角色,以達到學校工作的要求。
二、影響高校入職教師角色轉變的因素
筆者對遼寧省5所高校于2015-2017年入職的20位教師進行訪談調查,發現高校入職教師普遍存在角色轉換緩慢的問題。從教師的角度出發,分析影響入職教師角色轉換緩慢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點:
1.入職教師角色意識不強
角色意識是指個體對自身的角色定位、角色行為以及角色職責的理解和認識。高校入職教師對教師的角色認識存在一定的偏差,注重教師傳授者的身份轉換,忽視了高校教師其它的身份角色。因而導致入職教師在教學上,不能靈活有效地使用教學方法,處理好師生之間的關系,進而使入職教師停留在僅是知識的傳授者這一角色。
2.入職教師存在角色沖突
角色沖突是指一個人在生活以及工作中,扮演不同角色之間所發生的沖突。由于處于入職期的教師要面對多重角色,思維觀念處于轉換之中,因此入職教師的角色沖突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理想與現實的角色沖突。入職教師在開始工作之前,對自己的工作具有美好的理想,但在教學工作之后,發現所學的理論和已有的經驗并不能完全地解決實際問題,進而使入職時期的角色轉變緩慢進行;二是自我與群體的觀念沖突。入職教師進入到一個新的工作崗位當中,因與學校文化、團隊文化不能達成良好的共識,使入職教師陷入自我與群體之間的角色沖突:一方面,入職教師想堅守自己的原則,獲得他人的認同;另一方面,入職教師想融入到工作的團隊之中,不得不接受團隊之間的規則。
3.入職教師角色期待過重
入職教師的角色期待主要來源于學校期待和自我期待。對于高校而言,入職教師是高校重要的組成部分,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入職教師也有一定的職責,因此高校對入職教師賦予更多的期待。對于教師而言,入職教師大部分是青年教師,還沒有積累豐富的工作經驗,剛進入新的工作環境,對工作持有積極的熱情,對自我的發展也具有強烈的期待。由于入職教師融入到高校的工作環境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強烈的角色期待使入教師在工作時受到較大的壓力,從而影響了教師角色的轉變。
三、促進高校入職教師角色轉換的對策
1.加強入職教師的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即是對自我的不斷發問,反思在工作當中的誤區,并對不合理的地方采取改進措施。加強入職教師的自我反思,首先要明確“我是誰”的問題,對自我在團隊中的角色和教學活動中的地位進行準確判斷,再進入到角色中去深入思考。其次入職教師要采取積極地修正措施,在聽取他人建議、觀摩優秀教師等活動的基礎上,轉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從一個研究者、教育者的角度出發對自我表現進行反思。最后入職教師要堅持自我反思的習慣,勤思勤想,常思方可常新。
2.搭建入職教師發展平臺
教師的角色轉換需要學校提供良好的外部支持。因為“教師角色轉換不僅需要個體的主觀努力,還需要個體之外相關因素的有力支持。”所以學校應該為入職教師搭建一個發展平臺:一是提供交流平臺。溝通是建立人際關系的基礎,尤其是團隊關系的建立,更需要入職教師與同事、管理者積極地溝通;二是建立引導平臺。高校應調整對入職教師的角色期待,幫助入職教師樹立正確的角色目標,減輕教師的角色壓力;三是提供彰顯教師個性的平臺,鼓勵教師參與到學校文化的建設之中,尊重入職教師的自主性,促進教師角色的有效轉換。
參考文獻:
[1] 張大均.教師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420.
[2] 李中國. 教師角色轉換中內涵性特征的缺失與補救[J]. 教育研究,2008(6):91-94.
作者簡介:孫千惠(1993-),女,漢族,遼寧省大連市,大連大學教育學院2015級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學課程與教學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