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仕勇
摘 要:隨著新課改在我國高中教育中的不斷深入,高中校園更加重視高中物理教學的重要性,也提升了對學生物理思維培養工作的重視,加強了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對于高中物理教學來說,教師應重視對學生進行物理思想教育,不斷提升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從而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并且也要提升學生對“微元法”的認識,教師也要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有效地運用“微元法”,真正提升高中物理教學水平。
關鍵詞:微元法;高中物理;教學運用 為了科學有效地滿足新課改的教育要求,高中教育應該重視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全面能力,尤其要提升學生對物理知識學習的能力,并不斷增強學生的物理思維,這對學生未來健康穩定地發展有著極大的幫助,教師應科學運用“微元法”開展物理教學活動,從而發揮物理教學的優勢與作用,為推動學生未來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微元法的定義
微元法主要就是人們在處理問題當中,通過研究對象或是物理過程進行拆分,分為若干微小的“元對象”或是“元過程”,而這其中每一個“元對象”“元過程”都以相同的規律為標準,因此只要將其中某一內容進行分析,之后再將其內容進行數學方法和物理思想處理,就能更好地解答物理知識和問題。這一方法屬于分析和解決物理問題當中最為常見的形式,通過由部分到整體的一種思維形式。通過運用這一形式能夠對一些復雜繁瑣的物理問題進行解答,使其變得更加簡單,從而讓人們運用熟悉的物理概念或是規律來解決問題,以此來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有效地運用微元法,其目的就是將不易分析和解決的問題,通過更好的系統物理模型來進行解決,以此提升學生的物理問題解決能力,所以在當前高中物理教學中應重視培養學生微元法的運用,從而為學生良好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運用微元法的策略
由于“微元法”是高中物理中重要的思維形式,在運用其處理和解決問題時,其思路和解決方法應為以下幾點:首先,選取微元,運用其為量化元的研究對象或是元研究的主要過程。其次,將元研究對象或是元研究過程為一個恒定,再運用相應的規律給予待求量相應的微元表達式。最后,在微元表達式的相應定義域內進行疊加演算,并求得待求量。通過有效地選取“微元”的形式,有效地將瞬時變化問題向平均變化或是恒定不變問題形式轉變,通過將復雜的問題向簡單的問題進行轉換,進而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解決相應物理問題,真正有效地提升學生對微元法的理解,并合理地運用其提升自身學習能力和解題水平。
例如,如圖,其兩條平行導軌,在平面與水平地面夾角為θ,且L為其間距。在導軌上端連接著平行板電容器,C為電容。導軌現在處在勻強磁場當中,B為磁感應強度的大小,并且方向為垂直于導軌平面。之后在導軌上放置了質量為m的金屬棒,金屬棒可以沿著導軌進行下滑,并且在下滑中會保持與導軌垂直,兩者也會良好接觸。而已知金屬棒與導軌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其重力加速度為g。忽略所有電阻阻礙,之后讓金屬棒從導軌上端從靜止狀態開始進行下滑,求:
(一)電容器極板上積累的電荷量和金屬棒的速度大小之間的關系是 ?
(二)金屬棒下滑速度大小隨時間變化的關系是 ?
問題解析:
(一)解題時應對問題進行詳細的審讀,明確各數值間的變量。首先,設金屬棒的下滑速度為v,而感應電動勢則為E=BLv,并且平行板的電容器兩極板間電勢差是U=E,且在此時的電容器極板上所累積的電荷量是Q,那么通過按照定義C=,就可以得出Q=CNLv。
(二)再設金屬棒速度為v,而其所經歷的時間是t,經過金屬棒電流是I,那么金屬棒就會受到沿導軌向上的磁場力f1=BLI,設時間間隔為(t,t+Δt)其內流經金屬棒電荷量是ΔQ,根據定義:I=,那么ΔQ也是平行板電容器極板在間隔時間為(t,t+Δt)內,增加了電荷量,通過以上可以得出,Δv是金屬棒的速度變量,根據定義:a=,金屬棒將會受到斜向上的摩擦力,其大小是f2=μN,其中的N為金屬棒對導軌的正壓力,N=mgcosθ,金屬棒在t時刻時,加速度的方向是沿斜面向下的狀態,大小設為a,并且根據牛頓第二定律:a=,由題意可以得出,金屬棒在初始速度為0的勻速度運動的情況下,在t時金屬棒速度大小是v=。
答:(一)電容器極板之上累積的電荷量與金屬棒速度大小有著Q=CNLv的關系。
(二)金屬棒速度大小與時間變化關系為v=。
微元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方法,教師應在實際教學中合理地運用微元法,并培養學生運用微元法解決物理問題,從而真正有效地提升學生學習水平以及解題能力,為學生以后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周文明.高中物理解題中“微元法”的應用例析[J].好家長,2015(50):227.
[2]吳強,王曉輝.微元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2(12):53-55.
?誗編輯 張珍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