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迎春
一、想一想這本書給自己帶來了什么
1.這幾天,我們去讀了一本名為《親愛的漢修先生》的書,它是由美國著名作家貝芙莉·克萊瑞創作的。想一想,當我們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是什么想讓你去讀它呢?
2.有時候讀一本有意義的書,可能會對以后的生活產生很大的幫助。你通過讀《親愛的漢修先生》這本書,有沒有感受到這本書與其他書不一樣的地方,想不想跟著鮑雷伊一起成長?(《親愛的漢修先生》是通過書信和日記的方式來講述鮑雷伊的生活的。)
3.引導學生根據故事內容來討論讀這本書的想法,尤其是自己喜歡的那個部分。
【評析:讓學生想一想讀這本書的時候有什么感覺,并做總結,其目的是讓學生在后面的探討中踴躍表達自己的想法?!?/p>
二、感悟鮑雷伊的生活
1.根據上課之前幻燈片上放出的小問題,學生思考回答一下。在你們回答的過程中,我發現你們對鮑雷伊已經有了足夠的了解。那么,在這節課里,我們要和鮑雷伊一起成長,看一看他的精神生活。
2.漢修先生收到了鮑雷伊寄來的很多封信,在這些書信里,鮑雷伊描述了他從小到大的很多事情。想一想,鮑雷伊從小到大的哪些經歷對你的吸引力最大?
提示:在鮑雷伊( ?)事情中,我認為他有( ?)的品質。
3.教師與學生一起討論。學生通過讀鮑雷伊經歷的事情,寫出讀后感(注意文章格式)。比如說:小狗“土匪”丟了、父母離異的實情、自己轉學后的不適應以及他內心的孤獨等等。
【評析:在小說中,通常都是通過描述人物的生活經歷來展現其性格特點,通過描述他的生活經歷來描述這個人物。所以,怎樣才能讓學生深入地了解主人公及其他周邊的人,這就要徹底領會他的生活經歷。讓學生以“在鮑雷伊( ?)事情中,我認為他有( ?)的品質”為基礎,深入地了解這本書,這樣不僅能讓學生的語言表達更規范,還能發散學生的思維?!?/p>
三、與鮑雷伊交流,感受他的精神生活
1.在上課之前,教師對學生討論的問題進行收集整理,通過整理得知,有32名學生說的問題一樣,那就是:鮑雷伊作為一名小學生,他的生活日記和寄給漢修先生的書信里的文筆竟然可以這么好。接下來,就讓我們深入地感受一下鮑雷伊的文筆。
同學們對寫信有什么樣的看法呢?大家對寫信有興趣嗎?其實鮑雷伊也不喜歡寫信,但是他寫信的文筆為什么就讓人眼前一亮呢?我們來看一看鮑雷伊寄給漢修先生的第一封信。
親愛的漢修先生:我們老師給我們讀了您寫的關于狗的故事,很有趣,我們都很喜歡這本書。
您的朋友鮑雷伊(男孩)敬上
看到他的第一封信,你會想到什么呢?你覺得鮑雷伊寫得怎么樣呢?
2.雖然鮑雷伊很討厭寫信,但是在漢修先生的幫助下,鮑雷伊的作文參加了比賽還獲了獎。那么,是什么原因讓鮑雷伊堅持給漢修先生寫信呢?漢修先生在回給鮑雷伊的信中說了什么,讓鮑雷伊心甘情愿地參加作文比賽呢?大家看一下1~29頁,找一找答案。
3.鮑雷伊在第一次給漢修先生寫信的時候,他是因為什么事情寫的呢?鮑雷伊很想知道關于漢修先生的事情,便開始給他寫更多的信,漢修先生在鮑雷伊的這些信里明顯地感覺出鮑雷伊的語言表達能力并不好,為了鍛煉他的口頭表達能力,先在通信中要求鮑雷伊回答他十個問題。同學們想一下,鮑雷伊想不想回答漢修先生的問題呢?那他后來因為什么回答了漢修先生的問題呢?
4.鮑雷伊寫給了漢修先生這么多封信,是什么讓他堅持下去的呢?鮑雷伊得了征文比賽的獎項,那么從他一開始表達能力有限到獲獎,從這個過程中,同學們有什么想法嗎?
【評析:怎樣才能讓學生喜歡讀書呢?在課堂上,王老師通過讓學生讀鮑雷伊的這幾封信,來感悟鮑雷伊的思想和行為變化,多想、多寫、多看、多讀,在老師給大家讀的過程中,同學們把自己想象成鮑雷伊,充分地感受到語言的優美。】
四、通過鮑雷伊的故事,讓學生喜歡閱讀
1.鮑雷伊在給漢修先生寫信之后他的思想和行為發生了哪些變化?比如說:在對待父母離異這件事情上,鮑雷伊有什么變化?他對爸爸、媽媽、漢修先生的態度甚至以后的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給學生多留一些時間去思考,然后將想法寫下來,注意書寫格式。)
2.在黑板或者幻燈片上顯示出這本書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文字。同學們經過這堂課的學習,一定有了自己的感受,以這些感受為基礎,再讀一遍,可能還會有不一樣的感覺哦!
【評析:雖然課外閱讀這堂課到這里結束了,但是學生的課外閱讀并沒有結束,這堂課僅僅是鮑雷伊的書信的一小部分,他還有很多信值得我們去思考。在下課鈴聲快要響起的時候,王老師鼓勵同學們再去讀一遍這本書,發散自己的思維,“書讀千遍,其義自見”。】
五、總結
王老師在課外閱讀這堂課中,緊緊抓住了鮑雷伊的生活經歷,結合這本書的寫作方式,讓學生感悟生活,尋找生活的樂趣,學會寫作,發現現實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重點觀察每位學生在閱讀后的情緒,回答學生的問題,讓學生學會學習,發現文字的優美。從這本書中,王老師結合鮑雷伊午餐被偷的故事,教會學生做人的道理。最后,讓學生寫一寫自己發生過的事情,總結經過這件事情之后自己學到了什么??匆豢矗约菏遣皇鞘斋@了很多呢?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