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美華
低段學生形象思維優(yōu)先,抽象思維很難,他們只注重生動、形象、有趣的事物,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就要“數形結合”,把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讓學生的“數形”感更強,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的實質。
一、數形結合,讓概念更清晰
對于低段的孩子來說,講概念如同對牛彈琴,他們只喜歡機械地背誦,對于看不見、摸不著的概念他們根本不懂,為了幫助孩子理解概念,解決數學問題,用圖形展示更符合低段的孩子。而且孩子還能在趣味中掌握有效的數學,能走進生活解決數學問題。
如一年級學生,認識100以內的數時,筆者認為學生已有對20以內數的認識,在導入新課時是這樣設計的:
師:12是接近20還是10?
生:(學生半天沒有反應過來,怯怯地問)什么是接近?
足足幾分鐘,學生還是在詫異中思索著,或許,對于學過的20以內的數的認識,早就忘得差不多了。看到學生這個樣子,我馬上調整自己的教學設計。
師:看老師在黑板上畫一條線。
從1一直標到20。(我畫好了圖引導學生看圖,數數12到20之間的間隔是多少個,10到20之間的間隔是多少個?然后讓學生比較間隔數的大小。)
生:(立刻議論紛紛)12接近10。
生1:12接近20,我是查間隔數,比較大小知道的。
生2:12接近20,我直接用20-10和20-12得到的數比較大小看誰小,就接近20。
生3:我是觀察。
學生的思維一下子被圖形給調動起來,不僅說出了自己的答案而且理由充分。這時我話鋒一轉。
師:78和87哪個數接近100?
生:87。
……
這樣學習100以內的數時,憑借數軸,讓學生把數與形形象地結合起來,確定了數的大小范圍,讓數在學生的頭腦中有了真正的模型,形成了直觀的表象和數感,對于低段的孩子,他們特別適合這樣數形結合,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學生更有興趣參與數學的學習。
二、數形結合,讓算理更透徹
在小學數學中,計算問題占絕大部分,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還要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師要根據教材的不同內容,正確引導學生理解算理的不同。數形結合能較好地理解算理。在教學兩位數加整十數時,筆者是這樣設計的:
師:(大屏幕出示)地下車庫里,陸續(xù)開進三位兄弟大客車、中客車和轎車,三位兄弟向小朋友問好并自我介紹。小轎車說:“我有3個座位。”中客車說:“我有30個座位。”大客車說:“我有45個座位。”
師:看老師展示的動畫,你想問些什么?能否提出數學問題?
生1:小轎車和中客車一共有多少個位?
生2:中客車和大客車一共有多少個位?
師:你會計算嗎?
板書:45+30
師:45表示什么?30呢?
生1:45表示4個十和5個一,30表示3個十。
師:那我們該如何計算?
(小組合作)
讓學生先把自己的模具拿出來,擺一擺,學生立刻動手擺弄自己的模具。大多數孩子把模具擺好,筆者選出較好的學生去講臺前匯報,說出這樣擺的原因。
師:你是怎么擺的?3捆和4捆為什么放在一起?這樣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1:先算30+40=70,再算70+5=75。
生2:老師我來總結,就是整十加整十,然后算的結果再加上一位數。
生3:老師,我再補充一下,最后的結果可以說加上個位數。
生4:老師我感覺他們說得不到位,應該是再加上幾個一。
……
就這樣筆者無需多言,學生就把算理整理得井井有條。
師:不再擺小棒了,只看算式30+45,你知道怎么算嗎?
生1:30+40=70 ?70+5=75
就這樣學生在輕松愉快中更好地了解了算理,學生在計算中也不會出現錯誤,把抽象的計算變成了形象的思維,這樣數形結合把算理理解得更透徹,重難點突破也有一定的梯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數形結合,讓問題更容易
教材的安排重視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但是一年級的學生生活經驗較少,抽象思維還沒有打開。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采用數形結合,把抽象的問題形象化,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理解各種數量關系,從而提高學生比較、分析和綜合運用的能力。
教材中從低段到高段都安排了植樹的問題,這些問題大多數孩子都無從下手。教師就要從抽象的問題中提升解決問題的方法,可以用線段來模擬解決問題。
(多媒體展示路的兩邊)讓學生觀察。
師:如果我想在這段路上種上四棵樹,你們能幫我想想、做做?你們能有幾種種法?
生1:我會栽,我能栽四棵樹。
生2:老師不對,我認為這四棵樹也有不同的栽法。
生3:老師你看我在紙上畫的。
……
教師根據學生操作的情況,實物投影學生擺的情況。教師做相應的小結,并把學生植樹的幾種情況展示在黑板上:①兩端都種,②一端栽種,③兩端都不種。
教師展示圖,讓學生根據情況先猜想,兩端都種:棵數=段數+1;一端栽種:棵數=段數;兩端都不種:棵數=段數-1。教師再做相應小結。
讓學生通過“形”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的思維有了進步,長此以往,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能提高,有了圖形結合,孩子能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這樣的問題,如雞兔同籠、和差、和倍的問題,學生能夠憑借圖形來解決這些生活的問題,就能化難為易,也能讓學生的形象思維和抽象形成互補。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與形密切相關,相輔相成,低段學生用“形”的直觀表達數,同時恰當地提供形象的圖像來解決生活中的抽象的數學問題,使問題變得更加形象生動,不僅拓展了學生的思維,還更好地激發(fā)了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從小養(yǎng)成愛數學、學數學的習慣。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