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恩蘭
摘 要:英語寫作教學歷來是英語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國家梯隊性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人才的核心環節。以《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為研究背景,在論析小學英語寫作教學興趣缺失、語際干擾、文化差異三方面現實困境的基礎上,從適度培養的理性遭遇現實的功利性、虛擬語境疊加傳統教學思維、忽視框架作用及英語寫作的整體性要求三個角度探究小學英語寫作教學的問題成因。結合最新版課標要求,當下的小學英語寫作教學在戰略層面需要優化“簡約”“地氣”這兩方面的內涵建設。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小學英語寫作教學;簡約;地氣
教育部制定的《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學習英語的目標之一是為學生未來參與知識創新和科技創新儲備技能,為今后繼續學習英語和用英語學習其他相關科學文化知識奠定基礎。就目前的教學現狀而言,聽、說、讀這三種能力都已得到一定程度的實訓,而“寫”這種能力因語境、文化、語法、詞匯等種種原因,長期處于有意無意的邊緣化狀態,這不僅影響了聽、說、讀、寫四種能力閉合式循環促進作用,也直接關涉義務教育階段英語學習的整體效果,因此在新課程標準的背景下,我們需要對“小學英語寫作教學”進行深入反思,以期突破瓶頸,積極提升小學英語教學質量。
一、小學英語寫作教學的現實困境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第一部分第三點(課程設計思路)明確指出:在九級目標體系中,一至五級為義務教育階段的目標要求。其中,二級為六年級結束時達到的基本要求。對課標而言,小學階段英語寫作需要培養的三種技能:能正確地使用大小寫字母和常用的標點符號;能寫出簡單的問候語和祝福語;能根據圖片、詞語或例句的提示,寫出簡短的語句。結合一線教學實踐,我們發現小學英語寫作教學存在著興趣缺失、語際干擾、文化差異等三方面困境。
1.興趣缺失
英語寫作與漢語寫作之間的差異性,使得小學生在單詞的大小寫區分、單詞的準確、簡單語法的運用等方面,表現出或多或少的失誤,這一方面增加了英語寫作的挫敗感,另一方面也增強了英語寫作的排斥感,英語寫作愉悅性的缺位進一步導致興趣缺失。就教師而言,學生英語寫作的批閱同樣存在兩方面的畏難心理:其一是工作量大,與選擇題、判斷題、填空題不同,寫作題需要逐字逐句地審閱單詞拼寫、符號運用、語法辨析、立意甄別等;其二是成就感缺失,許多課堂上已經多次實訓過的細節,一再地出錯,容易使得教師表現出明顯的沮喪感,從而進一步削弱教師的教學興趣。
2.語際干擾
“漢語和英語作為兩個不同的語言體系,在語法、句式結構、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著諸多差異”,小學生不僅依賴母語思維、跟從母語表達習慣,而且也時常困惑于兩種語言寫作之間的差異。例如同樣是一個“在”,英語中有多種寫作要求:在一點鐘(at one oclock)、在一月份(in January)、在星期一(on Monday)、在桌子上方(above the table)等,時常讓小學生無所適從;同樣的情況還有復數的多種寫作要求、第三人稱單復數變化、主賓格區分、人稱代詞與物主代詞的區別運用等。
3.文化差異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第一部分第二點(課程基本理念)指出:學習一門外語能夠促進人的心智發展,有助于學生認識世界的多樣性,在體驗中外文化的異同中形成跨文化意識。小學生的眼界、閱歷、知識體系等都處于基礎性的構建階段,母語方面還磕磕碰碰,何來區分東西方文化差異?文化尤其強調語境的意蘊,英語課堂學習、課后提升,很難真正窺探不同文化的精髓,因此小學英語寫作教學尤其需要適度強化文化差異的有效浸潤。
二、小學英語寫作教學的問題成因
經過近二十年的教學實踐,“課程改革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構建了有中國特色、反映時代精神、體現素質教育理念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整體而言,國家層面對英語義務教育給予高度重視,不斷修訂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這種不斷微調、修訂標準的行為正是國家直面問題的積極表現。
1.適度培養的理性遭遇現實的功利性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第一部分第一點(課程性質)強調: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英語課程有利于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國家層面強調雙重性質的理性培養;然而許多家長小學階段就全方位刻意培養孩子英語學習,英語寫作的技能,培養遠遠超越新課標“二級”要求,其中如何取得高分成為主要的追逐目標,而人文性的內涵建設則鮮有建樹。
2.虛擬語境疊加傳統教學思維
義務教育階段,小學英語“聽說讀寫”四種技能中,“寫”通常最能直觀反映英語學習效果的終端。現實教學中,無論是課堂教學還是第二課堂中,虛擬的語境往往使得“寫”技能的提升大打折扣。與此同時,傳統的英語寫作教學,較多出現“教師思維替代學生思維,剝奪學生組織語言的機會,……寫作內容拘泥于教材,缺乏轉換與重組意識,不能讓學生在寫作中加工自己的思維,表達自己的語言”等教學現象,這種情形勢必導致小學生“寫”的技能無法有效提升。
3.忽視框架作用及英語寫作的整體性要求
無論用何種語言進行寫作,都強調寫作內容的整體性,講求敘述的連貫性與邏輯性,這就是框架的基本作用。如果沒有框架思維,小學生的英語寫作就無法真正完成《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英語課程承擔著提高學生綜合人文素養的任務”;與此同時,英語寫作教學還需要注意其教學過程的系統性:“知識重現—知識鞏固—閱讀訓練—寫作指導—寫作過程—糾錯策略—自我改錯/同伴改錯—集體改錯—例文展示”,這樣的流程以宏觀視野關照寫作每一環節的微觀訴求,根據不同情形進行適當微調,以確保英語寫作整體目標的實現,進而實實在在地提升學生“寫”的技能。
三、新課程標準背景下小學英語寫作教學的內涵優化
誠如《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前言所述:在義務教育階段開設英語課程能夠提高我國整體國民素質,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人才,提高國家的國際競爭力和國民的國際交流能力。這種高遠的頂層規劃與《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相得益彰,都在梯隊性地為國家培養卓越人才。結合最新版課標要求,當下的小學英語寫作教學在戰略層面需要優化“簡約”“地氣”這兩方面的內涵建設。
1.“簡約”:小學英語寫作教學的“簡—繁—簡”模型建構
簡約,不是簡單,而是以簡明扼要為基礎的螺旋式提升“寫作”技能的良性發展過程。這種過程需要以宏觀視野,在單詞拼寫、標點符號、主賓格、基本語法、話語立意等每一環節加以審慎鑒別,整體性地提升小學英語寫作的教學質量,最大限度地激發小學生英語寫作的熱情,逐步增強寫作自信,最終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雙重屬性的訴求。以本人教學過程的“I am reading”為例,“簡—繁—簡”模型建構主要表現如下:
以“簡”開始:I am reading.
加狀語:I am reading in my room at 19:00 pm.
加連詞:My parents and I are reading in our room at 19:00 pm.
加形容詞:My parents and I are reading in our nice room at 19:00 pm.
加詞組:My parents and I are interested in reading in our nice room at 19:00 pm.
句群:I am a Grade Four student in primary school. My hobby is reading. Every night my parents and I are interested in reading in our nice room at 19:00 pm. We are very happy!
從“簡”到“簡”:I am reading. →We are very happy!
在“簡—繁—簡”模型建構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強化框架意識,多維運用“思維導圖”“情景教學”“差異化教學”等教學技巧,逐步滲透詞匯、語法、標點等基本元素,在“工具性”基礎上,有效引導小學生英文寫作的“人文性”。
2.“地氣”:強化“內容為王”,讓小學生“我手寫我心”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第一部分第二點(課程基本概念)指出:現代外語教育注重語言學習的過程,強調語言學習的實踐性,主張學生在語境中接觸、體驗和理解真實語言,并在此基礎上學習和運用語言。……鼓勵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體驗、實踐、參與、探究和合作方式……創造性地開發和利用現實生活中鮮活的英語學習資源。為了有效增強英文寫作信心,不斷激發英文寫作興趣,教師需要強化“內容寫作”的“地氣”,讓學生多寫他們熟悉的“內容”:學習、生活、興趣、愛好、家庭、社會等。
以牛津小學英語6A Unit 8 Review and check 為例,C look, read and complete 板塊中:
A:What did David do on Sunday?
B:He ? ? ? ? ? ? ? ? ? ? ? ? ? ?on a farm.
這里的“farm”相對遠離中國學生的生活經歷,以此為起點,書寫與“farm”相關的內容,就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為“地氣”不接。
與此相對應的是下面的一個環節:
A:Did Su Yang play any games last Sunday?
B:No,she ? ? ? ? ? ? ?. She ? ? ? ? ? ? ? ? ? ? ? ? ? ? .
在這個板塊中,學生的生活就比較容易靠近“game”,仿寫或者是原創的寫作,學生就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積累、興趣愛好,較為流暢地寫出Who,Where,When,Why,How等與game相關的寫作要素,進而形成可讀性很強的小文章。
因此,小學英語寫作的教學,需要緊扣“接地氣”的內容與形式,“在詞匯量局限的條件下,為學生創設不脫離真實生活的語言環境,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繼續保持,甚至得到延續與促進”,在“我手寫我心”的長期實踐積累中,最終有效提升英語“寫”的技能。
小學英語寫作教學歷來是義務教育英語課程的重要環節之一,也一直是我國整體性英語教學需要直面的主要問題。《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盡管明確指出英語寫作“六年級完成二級目標”的“應然狀態”,但“實然狀態”卻因學習興趣、家長期望、教師教學、人才選拔、繼續深造等諸多復雜因素,形成無比糾結的現實境遇。整體而言,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依然需要以“簡約”為指導原則,強調“簡—繁—簡”的教學模型建構;以“接地氣”的“內容與形式”,激發學生英語寫作興趣,在“我手寫我心”的實踐過程中,動態平衡“工具性”與“人文性”的雙重訴求,為國家梯隊性地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跨文化交際的卓越人才。
參考文獻:
[1]彭嘉瑜.小學英語寫作錯誤成因分析及糾錯策略[J].華夏教師,2017(11):85,86.
[2]吳文.《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十年修訂與反思[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2013(4):37.
[3]楊麗華.小學英語寫作教學常見問題分析[J].江蘇教育研究,2017(2):101.
[4]劉亞娟.基于情境的小學高年級學生英語寫作能力培養的教學策略[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7(4):33.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