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改+楊坦+蔣亞龍

【摘要】為把安全工程畢業實習落到“實”處,文章首先提出了將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論文)二者合二為一、緊密結合的教學模式;其次,提高對畢業實習的重視,多渠道落實畢業實習,加強校企合作;再次,加強指導教師負責制的全過程管理;最后,加強考核,建立科學的考核機制。這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提高和應用型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民辦高校;安全工程;畢業實習;實習效果
【基金項目】安徽省質量工程“安全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16zjjh032);安徽新華學院校級質量工程“安全工程教學團隊”(2015jxtdx01);安徽新華學院校級精品課程“工業通風與防塵”(2016jpkcx17)。
一、引言
要想成為符合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不僅需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更需要將專業知識轉化為實踐操作的技能。雖然各高校已根據社會、市場需求情況對人才培養方案以及課程體系設置等方面進行了必要的修改和調整,增加了大量實踐活動,但高校的這種實踐教育和技能培養通常局限于校內的模擬性實踐體驗,具有較大的局限性。畢業實習恰恰可以彌補這一環節性欠缺,通過專業實戰演練,能極大地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因此,不管是學校還是教師,尤其是學生,應該重視畢業實習,將畢業實習放在至關重要的地位。
隨著高校的擴招,學生人數急劇增加和實習資源有限成為高校畢業生進行畢業實習時面臨的突出矛盾。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很多單位對民辦高校有一些認知偏見,認定民辦高校的畢業生素質較差,直接導致民辦高校學生的畢業實習處于更不利的地位。這就導致一系列問題:單位不愿接收,實習地點難以保證,實習教師及學生不重視等。因此,實習質量難以保證,進而影響到畢業論文(設計)質量,尤其是人才培養質量,這與教育部提高高校學生實踐能力的要求背道而馳。因此,如何腳踏實地地落 “實”畢業實習,提高畢業實習教學效果,成為各高校急需解決的現實問題。
二、畢業實習存在的問題
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目前安全工程專業在第7學期第15-18周安排四周畢業實習,以學生自己聯系企業或單位分散實習為主,教師或學院推薦實習單位為輔,并安排1-2名指導教師負責過程控制和結果考核。
(一)對實習重視不夠,經費投入不足
民辦高校缺乏政府的財政補貼,加上對畢業實習存在投入多效果不明顯的錯誤認識,在聯系實習單位和經費投入上不夠重視。現實情況往往是教師動用個人關系出面聯系實習單位,加上年輕教師居多,社會人脈關系薄弱,能聯系到的實習單位極為有限,遠遠不能滿足大多學生的需要。市場經濟條件下,實習單位往往出于安全考慮,將接收實習學生當成額外負擔。即使有些企業同意學生實習,但具體負責指導的部門和個人缺乏積極性,不愿意指導學生或敷衍了事。很多學生在思想上不重視,認為畢業實習僅僅是獲得一紙鑒定,作為拿畢業證的必要條件,以逃避、應付對待。部分學生嫌棄實習工地條件,實習主動性難以調動;部分學生忙于考研或公務員等職業考試,甚至考駕照等;個別學生隨便找個與專業不相干的實習單位蓋個章,抄一些公開資料,拍一些生產照片,應付差事,實習效果可想而知。學校、實習單位、學生三方均不重視,直接造成了畢業實習的形式化。
(二)畢業實習方式多樣,管理困難
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畢業實習方式日趨多樣化,實習崗位地域、項目分散,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余地,卻給管理帶來了難題。民辦高校師資普遍緊缺,分派的指導教師相對較少,目前一個班(30-50人)一般只有一名教師負責,而學生實習地點又比較分散。據以往的統計,我校安全工程畢業生將近70%在合肥市以外,1/3在省外各地,大部分學生都在校外,加上校內的工作,指導教師也脫不開身現場跟蹤,只能通過電話、短信、網絡等聯系,指導教師的工作量非常大。接收學生分散實習的單位對學校實習要求不清楚,對實習學生基本上處于放任管理狀態,或者僅當作廉價勞動力來用。所以,學校、教師對學生的指導與管理出現斷層甚至真空,畢業實習走過場或蒙混過關的現象經常發生,直接影響了畢業實習質量。
(三)實習考核制度不完善
缺乏科學合理的畢業實習考核制度,分散實習的效果就是模糊的。學生的學習動力一方面來自對課程重要性的認識和興趣,另一方面來自外界的壓力。考核便是主要的外界壓力。各高校在教學過程中,對理論教學的考核往往比較重視,對畢業實習的考核往往采用考查的形式進行。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對考查的課程在思想上自然地進行了放松,實習考核往往是一篇實習報告,并不能從實質上考核出學生通過畢業實習提高的水平與能力,也無法反映出該實踐環節存在的問題。而學生實習所在的企業,對學生實習期間表現最熟悉的主體,并不負責學生實習效果的考核。畢業實習考核制度的不完善使得畢業實習的質量大打折扣。
三、提高畢業實習效果的措施
(一)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論文)緊密結合的教學模式
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論文)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階段,二者的關系更是密不可分,將二者進行人為的分割不符合教育的規律,必須建立起二者緊密結合的教學新模式。
1.學校可將目前的兩個階段合并為一個階段進行,使兩個階段合并為一個相對較長的整體時間段,統稱為“畢業實踐”。畢業實習根據畢業設計(論文)需要進行。學生可以根據畢業設計(論文)的選題針對性地聯系實習單位,實習期間根據實際工作,結合指導教師意見,選擇生產中的實際問題來確定畢業設計(論文)選題。選題的周期可以適當延長,自第7學期最后4周到第8學期前2周,中間跨一個寒假,一個多月的時間,學生對選題有較大的靈活性,思考更慎重,也避開了找工作或考研的關鍵節點。
2.整個畢業實踐環節實行指導教師負責制。按目前學校的要求,每名指導教師指導不超過8位學生,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論文)一起考核。這樣既方便了指導教師直接聯系實習單位及后期的管理,解決了分散實習管理難的問題,也保證了最終畢業實踐環節評價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實習效果必然提高。endprint
事實證明,通過二者的有機結合,畢業設計(論文)的選題和畢業實習內容相得益彰,可以讓學生深入到生產實際,及時發現企業生產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充分利用學校的資料與實驗設備,切實為企業解決難題。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將理論與實踐有力結合,并深刻認識到所學專業在生產、生活中的作用。
(二)多渠道落實畢業實習,加強校企合作
1.針對實習經費不足的問題,可以通過以下三種形式解決:(1)通過共建實習基地或與實習單位建立合作伙伴關系等策略建設校內實踐基地;(2)利用先進的現代教育手段,讓學生進行模擬實習,彌補現場實習的不足,如仿真系統、工程運行演示系統和多媒體實習軟件等;(3)學校、教師可以將現場拍攝的第一手資料或現場案例運用現代信息和多媒體技術手段開發制作成畢業實習專用課件,增強實用性和針對性,使畢業生“走出去”前準備更充足。
2.將產學研合作與畢業實習相結合,建立相對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合作形式有以下幾種:(1)設計人才培養方案時,學校可對校外相關企業進行安全工程專業的需求調查,與企業保持密切聯系,將行業、企業的崗位標準引入應用型人才培養;(2)學校可定期邀請企業技術人員為師生進行報告或短期培訓;(3)利用假期和業余時間,院系領導和教師經常到有畢業生的相關企業走訪,了解畢業生工作情況,聽取企業的用人要求。通過走訪和交流,我校安全工程專業已與安徽路橋公司、合肥建工集團等大型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除每年招聘大量畢業生外,還實施了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
3.通過會議、論壇等形式加強與行業協會如安全生產協會、安全標準化協會等組織單位的溝通與聯系,拓寬學生的畢業實習渠道,增加學生到企業實際工程項目的實習機會。
實踐證明,校企合作能夠切實提高畢業實習與畢業論文(設計)的效果,能以用人單位需求為目標,吸納社會資源參與辦學過程,是培養應用型、具有創新精神的“零適應期”人才的理想途徑。
(三)加強對學生畢業實習的前期指導
在畢業實習前,即在畢業前一年10-11月份,要進行畢業實習動員系列活動,院系領導要重點進行安全、專業技術和人際關系方面的指導。安全方面,召開安全教育大會,觀看施工安全教育視頻,聯合輔導員重點提醒學生注意人身、財產安全。專業技術方面,為便于與后期的畢業論文(設計)進行較好的契合,學校可將對應的指導教師及聯系方式、實習目的、實習任務和注意事項以電子版形式發給各位學生,以確保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雙向聯系。指導教師應明確學生在畢業實習中需要學什么,強調與專業知識結合的關鍵點,為后期畢業設計(論文)收集資料。人際關系方面,指導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崗位角色定位培養。以建筑施工現場為例,讓學生熟悉建設、施工各方關系,如何在工作中學會做人和與人相處,如何盡快適應社會。
(四)加強過程管理,實行指導教師負責制
對于分散實習的管理和考核,指導教師是第一責任人,尤其是校內指導教師。如果校內指導教師缺乏必備的責任心,畢業實習很可能成為“放羊”式的懶散實習。一方面,學校領導層通過會議或活動等形式加強師德教育,強化實習指導教師的責任意識,保證實習指導時間的投入;另一方面,通過制度要求校內指導教師加強與實習單位及實習學生本人的聯系,建立畢業實習檢查指導小組,對學生的實習情況進行抽查。學生實習期間,指導教師通過網絡、電話、短信等方式定期對實習學生的工作內容、實習表現、畢業設計(論文)進展等事項進行溝通。通過此舉,學生也能感覺到學校和教師的關懷,體現了人文精神。應當注意的是,指導教師不能僅僅坐等學生反映和匯報實習情況,更不能對學生放任自流。
為此,安全工程專業進行畢業實習時,額外要求實習單位指定一名技術人員作為兼職指導教師,由校內外兩位指導教師共同完成指導任務,二者保持隨時聯系,相互溝通,及時掌握相關信息。實習單位的技術人員具有豐富的生產經驗,同時具備專業理論知識,對學生的實習指導會起畫龍點睛的作用。在學生實習過程中,校內指導教師可通過與單位兼職指導教師電話溝通或面談等檢查實習內容和過程及學生畢業論文(設計)所需資料、案例等情況,及時了解學生的實習情況。
(五)加強對畢業實習的考核,建立科學的考核機制
畢業實習結束后,院(系)召開由學生、校內實習指導教師和單位技術人員參加的畢業實習總結會,根據學生的匯報情況、校內指導教師的溝通情況、實習單位兼職指導教師的反饋情況對學生畢業實習進行考核。考核內容包括實習單位鑒定(包括態度、紀律、業績等)、實習周記和實習報告。校內指導教師應綜合考慮學生實習中面臨的主要工作、問題、解決方法和收獲體會等進行考核等級評定,具體考核指標及所占比例見圖1。通過實習總結,達到了實習畢業互相交流、互相學習的目的,也為院(系)和指導教師對下一屆實習工作提供了改進思路和注意事項。
圖1 畢業實習考核評價指標
四、結語
通過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論文)的緊密結合,能夠避免以往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論文)階段過多的形式和過場現象,真正實現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實踐環節的初衷。通過提高對畢業實習的重視程度,多渠道落實畢業實習,為實習基地的建立和產學研合作拓展了思路;在畢業實習前期指導和過程管理中,以校內指導教師為抓手,增強了校企、師生、教師和技術人員的互動性,便于了解學生的實習情況;最后通過建立科學的考核機制,使學生最終的考核更合理,也間接推動學生認真對待畢業實習。通過這一系列措施,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得到了用人單位的普遍好評,與我校合作的安徽路橋、合肥建工等用人單位人事部門特別提出對我校安全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贊賞。
【參考文獻】
[1]劉春生.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與就業一體化指導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黑龍江教育,2010(04):91-92.
[2]蔣亮,李涌泉,劉貴群,等.基于校企聯合的工科學生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一體化模式的構建與探索[J].山東化工,2016,45(01):94-96.
[3]陳剛,陳春梅.高職建筑施工類專業畢業頂崗實習管理的探索與實踐[J].高教論壇, 2010(07):114-116.
[4]李建,熊國華.畢業設計及實習的整合與改革研究[J].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05,22 (B12):85-86,93.
[5]周英,陳惠民.畢業實習、畢業論文與學生就業“三位一體”工作模式探索[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教育科學),2009,23(06):24-26.
[6]李艷玲,畢作慶.基于校企合作的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模式[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2(01):108-110.
[7]陳振斌,張建珍.交通運輸專業畢業實習教學改革與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9(03):131-134.
[8]李孟.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畢業實習質量控制的探索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6(09):134-13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