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偉祥
摘要:科技實踐活動是以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為基礎,以做中學為指向、以研究性學習為主導的學習方式,是學生開展科學探究、夯實科技素養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實踐課題不恰當,指導方法不科學以及評價手段的單一導致不少學校放棄或者任意科技實踐活動的開展。
關鍵詞:科技實踐活動;研究性學習;經驗課程
科技實踐活動就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生活或學習經驗為線索,以碰到的實際問題為靶向,選擇和確定適合當下學生知識水平進行的具有一定教育目的和科普意義的綜合性、群體性探究活動。通常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以動手實踐的方法,主動運用所學知識,獲取所需的信息,最終去解釋或解決所碰到的問題的學習方式。它是一種開放的、積極的學習過程,著眼于培養主動探究和創新實踐的精神,給學生終身受用的知識和能力。
一、 活動內容選擇需接地氣
(一) 腳踏實地確定研究課題
科技并非是脫離生活的科技,只有融入生活的科技活動還是生生不息的。“生活”在課程中的重要作用是貫穿于活動全程的。在確定研究課題時教師就要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向生活尋“問題”,思考生活中出現的現象,避免憑空“設計問題”,脫離現實生活。
在學校組織的春季學生社會實踐中,學生在廣闊的草地上放風箏,但是不少風箏就是飛不起來……我零零碎碎說了一些風向、重心之類的因素卻并沒有解決學生的問題,這時我不失時機地提出“風箏為何飛不起來大家談”,并以此為引子讓學生思考原因和如何讓風箏飛起來的辦法,學生在思考、討論中逐漸梳理出各類問題。
(二) 伸縮有度拓展研究活動
比如在“靜電與生活的聯系”后,學生對生活中的科學現象興趣漸濃,組織學生記錄“生活金點子”,先后設計了以探尋電流產生的“土豆電池”、以問題求證類的“糖能著火嗎?”、以科技制作類的“最簡易的傳聲器”“會報天氣的紙蛙”等寓教于樂的探究課題供學生活動,收到理想的效果。
二、 活動探究方式善顯靈氣
科技實踐活動可以分為探秘類、驗證類、生活實用類等,但無論是什么類型,都是以科技素養為基礎,以動手實踐為探究手段的活動。教師要精心謀劃,學生要認真實施,做到實探深究,避免虎頭蛇尾或淺嘗輒止。
(一) 未雨綢繆慮周全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小課題的精煉、靈動的性質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活動興趣,同時對教師的課前準備提出了挑戰,因為,任何操作都有失敗的可能,教師只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精心謀劃才能確保學生順利操作。比如在進行“靜電與我們的生活”這一課時,課堂的亮點是學生在自制“靜電測試裝置”上用腈綸擦拭塑料吸管使之賦電,然后根據人體自身帶電的原理讓吸管跟著手紙轉動……但是由于當天空氣潮濕,操作未能完全達到活動預期的成效。反思成敗,教學環境、學生的知識起點、現實資源等一系列都需要師生提前謀劃思量。
(二) 嚴謹態度待奇跡
“形成尊重科學的意識和認真實踐、努力鉆研的態度”是研究性學習的目標之一,科學意識是首要,教師要以嚴謹的態度去指導學生使用科學的探究手段,努力使學生體驗到實踐類活動的“科學”氣息,學生要以嚴謹的科學態度認真操作,善于記錄,及時反思。防止隨心所欲,草草收場。
如某老師在指導學生進行的“水果皮的妙用”這一生活用品巧用類課時,教師以水果皮的清潔功能為主要特征,激發學生關注生活的樂趣。課上,教師用自己的新發現激發學生探究熱情,進而讓學生操作比較不同種水果皮擦拭茶漬的效果。從操作層面分析,以科學的角度來審視,這應該屬于比較實驗的范疇,比較試驗是指只改變實驗中一個變量來觀察比較結果的實驗。而從該老師的課中我們發現,茶漬的多少、牢固度、學生擦拭的力、擦拭的時間甚至擦拭用的水果皮的面積都沒有明確的要求,最后導致學生看到的結果是兩種水果皮的擦拭效果很很好,這顯然離老師的預設相差甚遠,最后教師不得不以“綜合實踐活動不以學生的最后成果為評價標準”草草結束了課堂。
無論是對比實驗還是常態實驗,實驗現象是很重要的需要學生表述的東西,在本課由于引起實驗現象的變量沒有很好地考慮全,故而學生沒有完整表述的機會,建議可以通過有層次、有深度的多次實驗來得出水果皮的真正“妙”在何處,即水果皮有清潔的妙用,不同種類的水果皮的不同清潔妙法。
三、 活動評價基點要聚真氣
評價是課程實施的有機組成部分,貫穿全程,在評價時不僅要關注評價的主體,更要注意評價的真實目標。反思過程,從改變意識觀念入手,促使學生主動地改變習慣性的學科學習行為為其一;通過評價讓師生提煉得失,明確方向也是目標所在。
(一) 學生評價聚焦自我成長
學生成長是評價的最高追求,學生評價以自評和組員互評為主要手段。自評以品失利、釀改進為主,以此促進學生自我反思,并在此基礎上揚長避短并養成悅納自己的良好品質;組員互評主要從參與活動次數、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參與活動的貢獻值三方面,以談進步,揚優點為主,意在培養學生關注組員,欣賞他人的品性。通過自評和他評,有效地促進了學生自我反思習慣和關注團隊成員的習慣。
(二) 教師評價聚力教學相長
教師評價的過程也是教師對自身指導能力和學生受導情況的一次反思,如果說學生評價針對了學生個人和當下,那么教師評價則是通過把握全局,放眼將來。教師評價根據學生小組和個人評價的側重點提出具有建設性的意見能使學生進一步理清活動中的優缺面,為學生下一步優化掃清霧霾,有利于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師評讓教與學和諧發展。
總之,在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形勢下,在遵循科學教育新理念的前提下,在教師的精心指導下,以學生為探究的主體,以日常生活為研究內容,以科技實踐研究為舞臺,不斷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社會責任感,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形成合作的團隊精神,鍛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通過研究活動,使學生具有科學的思維方法和科學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學生能更好地適應社會、走向未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