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回族自治區涇源縣大灣畜牧獸醫工作站,寧夏涇源 756405)
近幾年,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迅速,帶動我國畜牧養殖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對于飼養管理科學性和疫病防治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尾寒羊在我國羊養殖領域有著重要的地位,是我國羊養殖的主要品種,養殖范圍廣泛。小尾寒羊飼養管理和疫病防治工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直接影響著小尾寒羊養殖的經濟效益,如在小尾寒羊的養殖過程中,出現飼養管理或疫病防治工作不到位問題,就容易降低小尾寒羊養殖的綜合效益。本文即圍繞小尾寒羊養殖,就其飼養管理要點和疫病防治要點,進行了分析和探討,具體內容如下:
羊舍選址合理、建筑牢固、空間充足,是羊只得以健康生長的基本條件。羊舍選址應優先選擇地勢較高、干燥、向陽、通風性優良、排水性優良的區域,同時要符合羊群的空間活動需求。一般來說,種公羊每只至少保障1.5~2.0m2的有效空間,空懷母羊每只至少保障0.8~1.0m2的有效空間,妊娠和哺乳期母羊每只至少保障2.0~2.3m2的有效空間,幼羊的成長空間不得小于0.5m2。另外,羊舍建造過程中還應注意加強圍欄高度的控制,一般應設置至少1.2m高的圍欄,以充分發揮圍欄的功能和作用。
首先,飼養人員要根據羊只不同階段、時期的營養需求,調整飼料構成和飼喂方法,以滿足不同羊只的成長營養需求。以種公羊的飼喂管理為例,每只種公羊每日喂食的精料和粗料分別應控制在500.0g和3000.0g,同時應控制500.0g左右的胡蘿卜或蔬菜,以提供羊只生長所需的各類營養。此外,種公羊飼料中還應拌合少量的骨粉和食鹽,一般控制在5~10g左右。
其次,飼養人員應注意飼養模式的調整控制,通過“半圈養、半放牧”的飼養模式調整,增加羊只日常的運動量,避免過度圈養影響養殖的身體健康。通常來說,配種公羊每天需保持至少2h的運動時間,如在配種期,可適當進行縮減調整,但最低不可少于1小時。良好的運動不僅有利于羊只健康生長,提高羊肉品質,同時有助于增強羊只健康體質,提高羊只的抗病力和免疫力,保障小尾寒羊養殖的經濟效益。
最后,飼養人員還應注意加強羊只的配種管理,重點規范同期配種處理和人工授精技術的操作行為,嚴格落實各項衛生標準要求,進而優化整個配種過程的實施效果,提高母羊的產犢率和存活率。
首先,養殖戶應根據養殖場實際情況,科學確定羊只養殖密度,避免過度養殖問題的發生,保留羊只生長所必需的環境條件;其次,飼養人員需定期對羊舍及羊只的主要活動區域進行全方位的清理和消毒,維持羊舍內長期潔凈和干燥,避免各類病原體微生物的繁殖,降低羊只的患病概率;最后,飼養人員還應根據秋季氣溫變化劇烈、無常的氣候特點,合理控制羊舍內部溫度、濕度、空氣流通度等環境指標,為羊只生長創造良好條件,降低外部環境變化對于羊只生長的不良影響。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養殖戶應在羊舍內安裝空調,以確保環境調節的有效性和科學性。
羊只飼養方面,飼養人員應在保障飼料搭配科學、營養豐富的基礎上,提高對飼料、飲水安全性的重視和關注,禁止飼喂過期或存在污染的飼料或飲水,以防止羊只因誤食不潔凈的食物或飲水患病。
飼養人員還應根據相關標準規定,定期組織羊只接種疫苗,通過系統、有效的疫苗接種,提高羊只的抗病力和免疫力。以口蹄疫的預防為例,每年3月、7月和11月,飼養人員都需要對羊只注射口蹄疫滅活疫苗,成年羊每只注射量1.5ml,幼羊每只注射量1.0ml。
如發現羊只患病,養殖人員應及時聯系獸醫站對羊只的病情進行診斷和確認,并在此基礎上,有選擇性地進行藥物治療。以血矛線疾病治療為例,相關人員可使用左旋咪唑、阿苯達唑等藥物進行治療,用藥劑量應控制在10.0~15.0mg/kg左右,連續服用7~10d即可痊愈。另外,飼養人員應注意樹立健康的用藥理念,嚴格遵照疾病種類和藥品說明,選擇和使用藥物,禁止出現盲目用藥、過量用藥等問題,以確保藥物治療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綜上所述,小尾寒羊養殖過程中,相關人員需全面提高對飼養管理和疫病防治的重視,樹立科學、健康的飼養觀念和疫病防治觀念,從而為羊只健康生長,創造良好環境,確保養殖經濟效益的穩定增長。
[1] 劉國昌.小尾寒羊的飼養管理與疫病防治措施[J].養殖技術顧問,2011,(11):31.
[2] 高玉林.東鄉小尾寒羊飼養管理技術及疫病防治要點[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1,(2):97-98.
[3] 李學明,車明俊,羅燕蕓,等.淺析黑山羊飼養管理和疫病防治[J].中國畜禽種業,2015,(10):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