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合川區錢塘鎮畜牧獸醫站,重慶 401543)
近幾年,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迅速,相應帶動了我國畜牧養殖行業的快速發展,其中生豬養殖行業發展尤為迅速,無論是養殖規模還是養殖技術,均得到了質的發展和提高。但在生豬養殖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各類疾病的干擾和影響,降低生豬養殖的經濟效益,尤其在氣溫變化劇烈、無常的秋季,如不能根據生豬疾病預防需求,給予生豬相應的健康管理,就極容易暴發大規模的傳染性疾病。因此,加強對于秋季常見生豬疾病的分析,深入探究疾病的發病原因和誘導因素,并以此為基礎,制定科學的生豬疾病綜合防治方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即圍繞秋季生豬常見的幾類疾病,就其綜合防治措施,進行了分析和探討,具體內容如下:
豬瘟,別名爛腸瘟,是一種病毒性的傳染性疾病,具有強傳染性,可在不同品種、年齡、性別的豬只中傳染,且發病較為迅速,致死率高,如在生豬養殖過程中發現病豬,應及時予以隔離治療,以控制疫情的進一步擴大和惡化。同時,所有因豬瘟死亡的豬只,都應根據相關標準規定,進行無害化處理,避免疫情的惡性傳染。病豬的臨床表現主要由食欲驟減、精神不振、萎靡等,重者會發生突發性死亡,對于生豬養殖經濟效益的威脅較大。
就生豬養殖而言,豬流感是一種較為普遍且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具有傳染性,多發生于秋季。病豬除咳嗽、體溫上升等常規臨床表現外,還可能由于豬流感進一步誘發支氣管炎、肺炎、胸膜談等其他惡性疾病,并表現出該疾病對應的臨床癥狀??紤]到豬流感及其他誘發疾病的不良影響,相關飼養人員應全面提高對豬流感疾病防治的重視,以避免微小病情的嚴重惡化。
豬口蹄疫病是一種發病率高且傳播速度迅速的生豬疾病,主要由口蹄疫病毒導致。病豬在精神和外表上,均會表現出一定的癥狀。一方面,病豬的精神萎靡、食欲驟減,對于外界因素的反映較為遲鈍;另一方面,病豬趾間、蹄冠等位置會出現發熱、發紅、水泡等現象,嚴重時會有爛斑產生并發生進一步的嚴重感染。此外,如表現為母豬患病,還可能出現乳頭紅腫、出現水泡等癥狀,患處伴有疼痛。仔豬由于自身免疫力低下、抵抗力弱,也是主要的患病群體。
首先,養殖戶應根據養殖場實際情況,科學確定生豬養殖密度,避免過度養殖問題的發生,保留豬只生長所必需的環境條件;其次,飼養人員需定期對豬舍及豬只的主要活動區域進行全方位的清理和消毒,維持豬舍內長期潔凈和干燥,避免各類病原體微生物的繁殖,降低豬只的患病概率;最后,飼養人員還應根據秋季氣溫變化劇烈、無常的氣候特點,合理控制豬舍內部溫度、濕度、空氣流通度等環境指標,為豬只生長創造良好條件,降低外部環境變化對于豬只生長的不良影響。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養殖戶應在豬舍內安裝空調,以確保環境調節的有效性和科學性。
生豬飼養方面,飼養人員優先要保障飼料、飲水的安全性,禁止飼喂過期或存在污染的飼料或飲水;其次,飼養人員應根據豬只生長需求,進行合理的營養搭配,科學提高豬只抵抗力和免疫力,降低豬只患病的可能。
飼養人員還應根據相關標準規定,定期組織豬只接種疫苗,通過系統、有效的疫苗接種,提高豬只的抗病力和免疫力。
如發現豬只患病,養殖人員應及時聯系獸醫站對豬只的病情進行診斷和確認,并在此基礎上,有選擇性地進行藥物治療。以豬流感疾病治療為例,相關人員可使用濃度為15%的嗎啉胍進行治療,注射計量按25.0mg/kg標準進行控制,每日兩次注射,連續注射2d,同時配合中藥治療即可痊愈。另外,飼養人員應注意樹立健康的用藥理念,嚴格遵照疾病種類和藥品說明,選擇和使用藥物,禁止出現盲目用藥、過量用藥等問題,以確保藥物治療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綜上所述,在秋季疾病高發時期,生豬養殖戶應全面提高對常見疾病防治管理工作的重視,從幾類常見的疾病入手,結合疾病誘發條件和臨床表現,有選擇性、針對性地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實施管理,科學降低疾病對于生豬養殖的不良影響,從而促進我國生豬養殖行業進一步的良性發展。
[1] 夏振峰,武海燕.秋季生豬常見疾病的分析及防治措施[J].當代畜禽養殖業,2013,(10):27-28.
[2] 劉曉云.秋季生豬常見疾病的分析與防治措施[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6,32(10):118.
[3] 黃慶華.秋季生豬常見疾病的分析及防治措施[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