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春燕 郝廣東
(1.730000 蘭州大學法學院 甘肅 蘭州 2.200090 上海電力大學電氣工程學院 上海)
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背景,經濟全球化下的各國公司和企業都在努力的尋求自己的特色發展道路,以尋求在高強度的發展競爭體系中,為本公司和企業爭得一席之位。而在這種競爭戰略的背后,更有著值得我們探討的重要事項,那就是公司和企業的社會責任問題。企業的社會責任和社會競爭戰略之間的良性循環關系不容小視,企業良好的競爭戰略能夠促使公司的長久發展。目前,在我國,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意識問題尚處于欠缺狀態,不少企業為了眼前的利益,忽視了社會責任的重要性,想要跳過責任的承擔就躋身更高的發展空間,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1)企業社會責任的涵義與內容。首先,要討論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競爭戰略的關系,就必須先明確企業社會責任的涵義,企業的社會責任就是,企業要放眼于長久利益的追求,擺脫以往傳統的發展模式,在尋求自我發展的獨特道路中,本著對國家對社會對消費者的利益出發,努力做出自己的貢獻,承擔自己的責任。此外社會責任還應體現對企業大小股東、對政府、對客戶、對社會關系及對慈善公益事業上。而企業的社會責任包括:“利益相關者理論認為,企業是一個由利益相關者構成的契約共同體,利益相關者包括企業的股東、債權人、雇員、消費者、供應商等交易伙伴,也包括政府部門、本地居民、當地社區、媒體、環境保護主義者等壓力集團, 甚至還包括自然環境、人類后代、非人物種等受到企業經營活動直接或間接影響的客體。”從上面的對企業社會責任的總結性語言中可以看出,企業所要努力承擔社會責任的方向十分明確,同時責任內容越豐富,企業的競爭壓力就越大。
(2)企業競爭戰略的涵義與方式。顧名思義,企業的競爭戰略就是企業在高速競爭的經濟發展過程中,應對市場經濟中的種種變化莫測的變革,為謀求自身的立足點,旨在所有競爭的行業中脫穎而出,已獲得長遠發展并獲得更高利潤的策略。一個企業,要想獲得良性的發展,相適宜的競爭戰略務必是其必不可少的因素。企業的競爭戰略方式,就是企業以何種行為實現其長久發展。企業對社會責任的承擔,所能獲得的利益遠遠高于傳統方式下競爭戰略帶來的優勢,社會責任的內涵及其豐富,因此企業要顧忌的方面也會有很多,這就需要企業擁有良好的擔當。
企業的社會責任與企業的競爭戰略關系一直都是熱點話題,其對于企業的生存發展至為重要,如何把企業的社會責任合理的轉換為企業的競爭戰略呢?企業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極其豐富,要想合理的把企業的社會責任轉換為競爭戰略,就必須明確社會責任種類的不同,其產生的效應也是不同的。因此,要正確利用每種社會責任的優勢,在不同的發展方向上,尋找到適合企業自身的發展戰略。
(1)對于企業自身來說。首先,企業對社會責任的承擔,能夠使其獲得良好的口碑效應,深化其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同時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在眾多的同行企業中擁有更好的聲譽。“在已有的文獻研究中,企業在消費者和供應商中所積累的良好聲譽通常被引證為企業競爭優勢的來源”,聲譽是一個企業持久良性發展的重中之重,它能夠維持一個企業長久的發展。其次,企業的社會責任也包括對本企業股東、員工和其他勞動者的責任,建立企業內部有效的權力制衡機制,尊重中小股東的意見,及時分配利潤給他們,使中小股東的權益得以維護。
(2)對于國家來說。企業對于國家的責任的承擔,主要表現在企業各種決策的細節中,如企業通過高效率的生產環境可以節約國家資源、通過對法律的遵守維護平穩的市場經濟秩序、通過經濟發展的激烈競爭為市場經濟注入活力等。若企業都能如此自覺地承擔社會責任,那么對于國家經濟的發展將會發揮不可磨滅的力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也會不斷完善。
(3)對于消費者來說。首先,企業要明確對產品責任的重視,在加工生產的過程中,確保產品的安全衛生環境,以生產出高質量的合格產品。產品質量好,消費者的滿意度極高,想當然的就會獲得良好的口碑,銷量也就會不斷增加。其次,是對于消費者的權利保障及售后服務,一旦本企業的產品出現質量問題,企業及時的采取措施,積極熱情的為消費者解決問題,或按照法律的規定賠禮道歉及賠償損失,那么在消費者看來就是誠實信用值得信賴的好企業,此種戰略不正是社會責任向競爭戰略的轉變嗎?
(4)對于社會關系來說。企業主動的深入社區,為社區服務,或是和政府建立良好的配合關系,都有利益和諧的社會關系的建設,并減少各種爭端問題的產生。“彼得·德魯克(2009)認為,企業只有同時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兩個方面的發展,才是企業真正的成長和發展,即企業的成長和發展除了反映在企業對于資源利用效率等獲利能力等方面外,還反映在企業對社會和經濟的貢獻。”在社會關系中,這里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就是企業對環境的態度,企業應積極優化產業結構,升級設備以減少污染源的排放,積極投身于神態環境的保護,為可持續向發展做好基礎性的服務。
“企業社會責任的引進,使企業花費巨大的費用和精力來認證和管理,直接加重了企業的管理成本和生產成本,在短期內對企業原有的成本競爭優勢帶來嚴峻的考驗和壓力。盡管企業社會責任的構建會在短期內對企業競爭力帶來一定的壓力,但是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企業社會責任為企業帶來的長遠的競爭優勢的建立。”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企業社會責任的承擔所帶來的正是企業所需要的最長久競爭優勢,承擔社會責任的初期可能在短時間內無法或得預期的效果,但是對承擔社會責任的堅持,最終帶來的仍會是長久的持續性利潤。
(1)發展公益慈善事業,樹立良好的口碑效應。“企業可以采用慈善捐助的形式投資于企業競爭環境中的某些重要的社會因素, 以改善當地的社會條件, 創造社會效益的同時也因為這些條件的優化而改善了企業的競爭環境, 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力,這種形式的企業社會責任使得社會效益和經濟目標由內在沖突而走向相互兼容, 實現企業和社會的共享價值。”慈善公益事業為企業所帶來的是良好的聲譽,良好的企業形象是一個企業始終最求,它能贏得更好消費的信賴,相伴隨的自然就是企業發展和社會利益的有效結合。
(2)從消費者利益出發,得到消費者的認可。企業應尊重和保障消費者的權利,做好售后服務工作,保證產品質量安全,從消費者的利益出發去創新出令消費者滿意的產品,并及時解決消費者遇到的各種問題,以滿足消費者的需要。
(3)企業應以大局為重,融入國際市場。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21世紀,企業所承擔的社會責任不能僅僅局限于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應在國內穩定發展的同時走出去,融入國際市場,以提升企業的競爭力。以大局為重就是要為國家的經濟發展做出貢獻。此種社會責任的承擔,任務艱巨而重大,不僅對企業本身有極大的影響,對國家同樣非常重要。
(4)企業內部應建立和諧勞工關系,維護大小股東利益。和諧的勞工關系,是企業凝聚力量,不斷進步的基礎。“企業管理者也應樹立以人為本的企業精神,培養“企業與員工命運與共”的意識,讓有抱負的員工在良好的企業氛圍中實現自身的價。”一個好的企業應把員工的利益放在首位,激發員工工作的積極性,為企業的創新發展提供充足的人才資源。同時企業應維護好各中小股東的權益,建立企業內部有效的權力制衡機制,尊重中小股東的意見,減少不必要的糾紛。建立良好的企業內部職工關系,形成良好的內部企業風氣。
由此可見,企業的社會責任和企業的競爭戰略之間的關系也就顯而易見,只有把企業的社會責任與企業的競爭戰略關系結合起來研究,并發現企業社會責任的承擔所帶來的競爭優勢。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要想跟上市場經濟的瞬息萬變,企業應把社會責任放在首位,不斷提升本企業的競爭優勢,如果有實力還要進軍國際市場,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