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莉
(046000 長治技師學院 山西 長治)
法律基礎知識是技工院校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技工院校法律課的目的是教授學生掌握實際生活中與其職業(yè)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樹立法制觀念,增強法律意識,做一個懂法,守法的好公民。技工院校法律課知識豐富,內容充實,具有很強的理論性,要是按照傳統(tǒng)的灌輸式的教學,學生會對這門課程形成抵觸情緒,勢必造成教學效果的低下。因此,要在技工院校法律課的教學上取得優(yōu)秀成果,必須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本文認為案例教學法不失為理想的方法之一。
案例教學法的含義是指在法律課教學過程中,教師依據(jù)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通過設計具體的教學案例,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思考、討論交流等活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法律知識的方法。案例教學法的重點在于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自我學習,獨立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技工院校的學生接觸的信息量大,思想也很活躍,對于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很排斥。法律課知識理論性很強,內容比較枯燥無趣,如果只依靠教師的單方面講解,學生的接收程度會很低,學生對法律課學習也沒有興趣。運用案例教學法可以將枯燥的理論知識融入到生動的案例故事中展現(xiàn)給學生,吸引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思考,在分析案例的過程中掌握法律知識。
技工院校的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比較有難度,單純依靠教師的講解無法形成對法律知識有效的掌握。教師在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法,總結概括法律知識,把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和生活實際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通過對案例的思考,可以在腦海中將枯燥的法律知識變成生動的案例故事來形成理解和記憶,這樣獲得的法律知識更清晰、生動、深刻。例如筆者組織學生共同討論唐山最牛老賴案件,除了可以讓學生很好地理解道德與法律、一般違法與犯罪等法律知識,也讓學生對自己個人今后的行為有了警示。
案例教學法是通過具體的案例來分析討論其中的法律知識,學生通過對案例中法律知識的挖掘,對不同法律知識的應用情境有了初步的認知,在這個過程中也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思考、認真分析、判斷是非的能力,學生以此懂得了依法做人,依法行事。例如可以舉例分析一些技工院校畢業(yè)生的工資糾紛,工傷理賠等案件,讓學生學會在今后的求職生涯中懂得運用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教師可以在講解新知識之前準備與新知識契合的案例和相關問題,通過問題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引出即將要學的新知識。例如有人無惡不作,欺男霸女,其父忍無可忍大義滅親,一氣之下殺了自己的兒子,這個故事中的父親是否違反了法律?是否需要承擔刑事責任?這樣的問題可以極大的激發(fā)學生的思考和求知欲,活躍學生的思維,接下來自然而然地引出要學的知識,學生便能很快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提升教學效果。
教師在法律課教學過程中,可以分別為一個理論知識點設計一個案例,讓學生通過案例來理解法律知識。例如在學習財產所有權時,可以設置這樣一個案例:李某從其父母處繼承了一處房產并搬進去住,這行使的是占有權;然后李某將房子租給他人,這是行使使用權;他每月收取2000元租金,這行使的是收益權;最好他將房子賣出,這行使的是處置權。通過這樣一個簡單的案例就把枯燥的理論知識具體化、形象化,讓學生形成更深刻的理解和記憶。
案例教學法的基礎是案例,一個典型性、真實性、實際性的案例可以極大地提升案例教學法的效果。典型性是說教師所選擇的案例需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充分說明所要講解的法律知識,典型的案例可以讓學生掌握法律知識的本質。真實性是說教師所選的案例必須是現(xiàn)實中的客觀事實,不是隨意捏造的,只有真實的案例才會讓學生信任。實際性是說教師所選的案例在各方面盡量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以及專業(yè)等,學生理解起來更加容易也更加主動。
教師在列舉案例時,可以使用多媒體設備將案例直觀地呈現(xiàn)到學生的面前,更加形象具體地呈現(xiàn)案情。例如教師可以播放一些《今日說法》《庭審現(xiàn)場》等電視節(jié)目中的經典案例給學生觀看,既吸引了學生,也讓學生對案例的具體案情有了清晰的認識。
案例教學法的主要目的就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從對知識的被動記憶到對知識的主動探索,因此,組織學生討論,讓學生在討論過程中發(fā)散思維,主動思考,對知識形成自己的理解有著關鍵作用。在案例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做好引導的作用,啟發(fā)學生思考、發(fā)言,掌握討論的方向,讓學生通過討論取得相應的收獲。
在技工院校法律課的教學過程中,案例教學法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運用法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運用案例教學法的過程中,學生不但有效地理解掌握了法律理論知識,也在生動有趣的課堂氛圍中獲得了身心的愉悅和思維的鍛煉,這對學生今后的發(fā)展也有著很好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