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健
長春理工大學,吉林 長春 130000
消費者是商標法建立的基礎,消費者對商標法的主觀認知亦是如此,商標法中務必有消費者的參與,這樣商標法才有存在的意義。商標法是為了保護消費者的根本利益,設定出最為基礎的標準進行商標之間關系的有效調整。通過商標法的實踐,有效處理那些損害消費者利益的現象。文章就對商標法中消費者的地位進行有效研究,僅供參考。
商品是通過商標來實現信息轉換的,信息表現出來的商品質量也是相同的,由此對同一商標的商品消費者才能去購買這一商品。消費者的這種放心購買的心理都能讓消費者去向更大的市場去購買各類商品,消費者在實際消費中看“商品的商標”來購買商品。由此可以說,通過商標法對商品的商標進行保護,促使各企業能更加注重消費者青睞的商標,并進行有效地商品投資,相關商品的生產單位也能進一步提升商品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加強商品的投資,由此保證商品質量的同一性。在對消費者合法權益與商品商標都得到法律保護,有效提升交易市場效率。
在商品購買中,消費者會選擇自己喜歡的商品,通過適當的信息傳遞,有助于消費者在短時間內找到自己喜歡的商品,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消費者尋找商品的時間。因消費者花費更少的時間購買商品,尋找商品的時間成本也變低,消費者的購買效率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升,站在經濟角度進行分析發現,商品的商標越容易識別,消費者在購買這一商品時所要花費時間就越短。
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保護是商標法的重要公共利益目標。為了更加明確《商標法》的立法目的,充分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有的學者將在商標制度基本理念的分析中,將商標法立法目的進行層次區分,認為商標法直接目的是對商標專用權進行保護,最終目的則是在保護消費者的利益,避免對商品來源產生混淆與誤認,促使工商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就商標權保護而言,商標權保護和消費者保護不只是方向一致性,要充分保護消費者利益,奠定商標權保護的基礎。由于經營者商標權人和消費者都是市場中相互依存的供求主體,兩者存在著一定矛盾與沖突,若是沒有經營者,消費者需求則得不到很好地滿足;若是沒有消費者需求,經營者供給的商品或者是服務就沒有消費對象,商品或服務價值也就無法體現。商標的不正常應用會直接損害到消費者的利益,因此通過減少商標對消費者的吸引,商標權也會被破壞。站在社會利益角度,不管是經營者商標權人的利益,或者是消費者的利益實現,都需要離不開社會利益。
商品的商標經濟功能與其機理發揮都決定著商品的顯著性,商標的經濟功能有助于消除經營者和消費者之間出現的商品信息不對稱問題,盡可能減少消費者的商品購買總成本。商品有顯著性商標才能實現其信息的有效傳遞,便于更多消費者接受。因商標經濟功能與其機理的發揮,直接影響著商標顯著性判斷主體,也就是影響到消費者對商品的判斷。商標最初判定是站在人們公共領域認知的一種標識,人們對相關標識已經有了一個一致性的認知與理解,繼而形成呈現出不同類型的符號,像商品的名稱、圖形以及用途等,都直接決定著商品的大小、原料、性質以及功能,都決定了這些信息具備區別產品類型的獨特功能。
在商標法中對商標侵權的主要認定標準就是消費者對商品的混淆可能性。在我國《商標法》第52條規定中,進行了商標侵權標準的建立,對于相同或近似商標,以及相同或類似商品的判斷主體都是消費者。其實,我國商標侵權的判斷標準是消費者的混淆可能性,在許多國家商標侵權判斷標準都是“消費者的混淆可能性”。像在美國商標法中,商標侵權認定中消費者的感受就被放置在比較重要的位置上,主要是通過核心詢問,來判斷消費者混淆的可能性是否存在。也有的國家或地區通過調查方法,實現對消費者混淆可能性判斷,也有通過對法官主觀揣測消費者想法來實現。
商標法中消費者地位的研究,還有待相關愛好者進行充分研究,結合我國實際國情,不管是從商標法的立法目的上,還是商標顯著性的判斷等內容研究中,都要充分保證消費者的地位,正視消費者對商標法的影響,尊重商標法中國消費者的地位,明確商標法的立法實踐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