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云
西華師范大學生態研究院,四川 南充 637009
高校思政課的受眾覆蓋全校大學生,高校思政課教師承擔著向當代大學生進行正確的意識形態教育、培養他們高尚的道德情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任務,他們的人格魅力具有強大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號召力,對大學生正確政治方向以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對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人格”一詞多指心理學意蘊,是指“源于個體身上的穩定行為方式和內部過程”。[1]高校思政課教師的人格魅力是在高校思政課教師人格的基礎上升華而來的,是高校思政課教師在理想信念、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所呈現出來的一種吸引人的力量,具體來說,它包括堅定的理想信念、過硬的政治素質、豐富的多學科知識儲備、對學生真摯的愛等組成部分。
高校思政課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性,承擔高校思政課教學的教師肩負著向學生傳導正確的意識形態、宣揚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成果,幫助大學學生樹立和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重擔,這就要求高校思政課教師首先要信仰馬克思主義,堅信共產主義必定會實現,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高校思政課的一個基本教育目標就是提高大學生的政治素質,正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承擔高校思政課教學的教師首先具備過硬的政治素質,才能給大學生以正面引導和影響。列寧指出:“在任何學校里,最重要的是課程的思想政治方向,這個方向由什么來決定呢?完全只能由教學人員決定。”[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也強調指出,要“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更好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3]這就要求高校思政課教師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立場和觀點,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將過硬的政治素質內化為自身的人格魅力,給大學生以積極影響。
教師本人是學校里最重要的師表,教師的道德品行對學生道德品行的養成具有重要的影響。高校思政課教師面對的受眾非常廣泛,尤其是大一新生,他們剛剛到一個新的環境,教師的一言一行對他們的影響非常深。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人,最重要的是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而要想使大學生成為具有高尚道德品質的人,高校思政課教師必須首先具備崇高的道德品質。
豐厚的學識能夠使教師散發出一種由內而外的魅力,給學生以感染。高校思政課的教育對象是全校各個專業背景的大學生,他們的學習基礎、對知識的吸收能力存在很大差異,而他們對高校思政課教師的期待也很高。對于高校思政課教師來說,他們不僅要精通本專業,也要廣泛涉獵其他學科知識,比如,教育學、心理學、歷史學、傳播學等學科的知識。
沒有愛,便不成教育。我國近代著名教育家夏丏尊有言:“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愛。教育沒有了情愛,就成了無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罷,圓形也罷,總逃不了一個空虛。”[4]愛是一切教育工作的源泉,沒有了愛,教育就會失去活力。高校思政課大多開設在大一及大二學年,這個階段的大學生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思想還不成熟、不穩定,高校思政課教師的關愛能夠使他們感受到溫暖。高校思政課教師要真誠熱愛學生,不僅關心大學生的學習,更要關心大學生的思想動態,感知大學生的情感需要,多在生活方面給他們以幫助和指導。
高校思政課教師的人格魅力是一種精神養料,它能夠浸潤在大學生的心靈深處,給他們以鼓舞和感動。大學生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大學生會在高校思政課教師的影響下,逐步確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高校思政課教師自身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才能給大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使大學生對照教,自覺修正自己的言行。
馬克思主義是經實踐證明了的科學,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共產主義的信念,應該成為我們共同的價值追求。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中國特色社會現代化事業的未來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必須培養他們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而對大學生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培養,高校思政課教師責無旁貸。高校思政課教師自身具備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能夠給大學生以積極向上的正面引導,有利于使大學生逐漸樹立并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
身教重于言傳,高校思政課教師的實際行動比單純的課堂說教更具有力量。蘇霍姆林斯基有言:“智慧培養出智慧,良心培養出良心,有效地為祖國服務培養出對祖國的忠誠”[5],高校思政課教師崇高的道德品質、百折不撓的意志、寬闊的胸襟、對學生真摯的愛,具有一種強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能夠激勵大學生以高校思政課教師為榜樣,努力做到關心他人、鍛造堅強的意志品質、寬容地對待他人、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行,從而逐步養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育主管部門及各高校要重視對高校思政課教師的理想信念教育,使之成為一項常態化的工作。要通過多種形式,諸如邀請學科領域內的專家來校做講座,舉辦學術沙龍等,對高校思政課教師進行經常性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學習教育,引導廣大高校思政課教師深入學習習近平系列講話精神,堅定他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真正使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入心、入腦,成為高校思政課教師的一種魅力。
要給高校思政課教師更多的外出學習機會,比如,派高校思政課教師外出參加培訓。節日、紀念日蘊含著豐富的文化意蘊,要利用多種節日、紀念日,在高校思政課教師中間開展主題性實踐活動。比如,在馬克思誕辰紀念日舉辦學術會議,在毛澤東誕辰紀念日舉辦毛澤東詩詞朗誦會、紅色歌曲演唱比賽,在長征勝利紀念日舉辦宣講活動等。
高校思政課教師是自我人格魅力提高的核心,要主動加強自身修養,使自身散發長久的人格魅力。首先,高校思政課教師要熱愛教育事業,只有發自內心地熱愛教育,才能真正投身教育,熱愛學生,給學生以心靈上的震撼和感動。其次,高校思政課教師要嚴以修身,塑造自身高尚的道德品質。要模范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加強組織紀律觀念,表里如一,寬容待人,樂觀堅強。最后,高校思政課教師要以學生為本,真誠關愛學生,懂得欣賞學生,多給學生以鼓勵,引導他們向上、向善、向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