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昌吉州奇臺縣古城鄉農業(畜牧業)發展服務中心,新疆奇臺 831800)
根據變位的方向不同真胃變位可分為左方變位和右方變位兩種類型。后者也叫真胃扭轉。真胃扭轉又分為兩種類型。第一種是真胃向前方扭轉逆時針方向扭轉,真胃移到瓣胃前上方,位于網胃與膈肌之間又稱前方變位。第二種是向后上方扭轉,位于肝臟與右腹壁之間又稱后方變位。一般不完全變位可使用保守療法,但是完全變位或變位時間久者一定要進行手術療法。臨床經驗說明變位多伴發腹膜炎,右方變位與左方變位相比,右方變位均預后不良。如果得不到及時治療造成動物死亡,也造成經濟損失,為此要早期發現早期進行治療。
目前治療真胃左方變位最佳方法是手術療法。有些資料提到過保守療法,但這種方法對不完全變位有效的,對左方變位治療均無效。目前常用的手術療法是兩側切口治療。
手術后護理是很關鍵的要素,如術后護理不全的話手術的成功率下降,并導致動物死亡。所以手術后一定要全面的護理病畜。
一周后到畜主家了解了患牛情況,了解患牛完全恢復正常了,為了食欲更好,建議使用健胃藥加強胃腸蠕動,促進胃腸功能恢復。
(1)目前國內外對真胃變位的發病原因沒有明確的說法,本人認為本病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如:產前或產后多喂富含蛋白質飼料,精料過多,優質干草等容積性飼料缺乏,就使瘤胃的充盈度不足。
(2)隨著胎兒不斷增大妊娠子宮機械性地把真胃從腹底部抬高,并向前推移,沿腹底壁與瘤胃之間形成了可供給真胃經腹底部向左移位的空隙,真胃沿此空隙向左側移位的傾向。分娩后因子宮收縮無力的瘤胃由于重力作用而下沉,同時真胃弛緩不能及時收縮回位而被壓于腹腔的左側等都是真胃變位的發病機理。
(3)正常牛的真胃是在腹底下方的瘤胃和網胃的右側,只要真胃從右側越過腹正中線以后,就很容易造成真胃左方變位。變位的真胃由腹壁所包圍,由于受到壓縮真胃內容物逐漸減少運動力逐漸降低,真胃內容物含有相當多的氣體(前胃弛緩所導致)因此變位的真胃常常向腹腔上方移動而夾至與第12、13肋骨之間因此此部位明顯突起,另外從右側觀察真胃位置呈凹陷。
(4)診斷該病時要注意下列幾個方面如;多發生與高產奶牛,產后發生,吃草不吃精料,呼出氣體為酮體味和尿酮體味,左側第13,12,11肋骨間明顯膨大,腹部反復脹氣,右側真胃位置呈凹陷,左側第8至第12肋之間進行叩診時可聽到明顯的鋼管音,體溫、呼吸,脈搏基本正常,這些都是診斷真胃左方變位最重要的依據。
(5)在臨床上真胃變位一定要與某些疾病進行鑒別診斷。在臨床上我們常對真胃所出現的真胃變位特征性病變進行鑒別。①真胃左方變位特征是清脆,持續,局限于肋間,位置固定,因為真胃積氣是逐漸增多,所以所出現的范圍是逐漸擴大,清脆度逐漸增強。②真胃右方變位“鋼管音”的特征是清脆,持續,局限于肋間,早期位置偏前較固定,以后隨著真胃積氣,積液,體積逐漸增大,“鋼管音”面積擴大,清脆度增加。③在臨床上腸管,腹強和瘤胃麻痹時所出現的“鋼管音”與真胃變位的“鋼管音”有區別,如:腸管的“鋼管音”不清脆,右肷部,位置偏上,在右側肋骨后上方,腎臟部位和腰薦可聽到“鋼管音”,但不見半圓狀隆起的氣囊。
(6)對機體的影響;
①真胃左方變位只造成真胃不完全阻塞,因此有一些內容物還可進入小腸及會發生嚴重的積食臨床檢查可發現奶牛仍排糞,這說明真胃不完全阻塞。
②真胃壓迫加之病牛采食減少可使瘤胃體積逐漸縮小,并且右移所以在左肷部觸不到瘤胃的原因之一。
③陷落在腹壁與瘤胃之間的真胃的血液循環障礙,導致一種營養不足狀態,所病牛逐漸消瘦和平衡失調。
(7) 兩側切開療法治療真胃變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此種方法便于真胃完全復位,但這種手術療法要求較高的操作能力,理論和實踐知識。選擇真胃固定點是手術治療真胃左方變位的關鍵。真胃固定后把手伸入腹腔探查固定點是否正確。同時要檢查有無創傷性網胃腹膜炎,網胃粘連情況,瓣胃是否阻塞,瓣胃與真胃之間有無扭轉整位后固定,然后恢復十二指腸。
(8)術后護理;術后護理是很關鍵的因素,本人意識到術后三d應對奶牛進行抗菌消炎,強心補液,恢復胃腸蠕動,并對奶牛進行對癥治療這些對防止腹膜炎和各種炎癥非常重要的,還一個注意的一點是要按時換紗布防止創傷被細菌感染。
(9)該病多發生于產前或產后不久,為了預防該病對高產奶牛在產前和產后加強飼養管理,增加精料的同時要保證有足夠的粗飼料,妊娠后期,應少喂精料,多喂優質干草,適量運動,加強運動,產后要避免出現低血鈣。對圍生期疾病應及時治療,減少或避免并發癥的發生。尤其是妊娠后期對奶牛搞好飼養管理,要保證補給各種微量元素,進行科學飼養。
得到快速準確的診斷和治療,并且選擇良好的手術時機是本病完全能治愈的關鍵,如果耽誤手術時機,該病與創傷性網胃腹膜炎同時發生很難治愈。妊娠后期加強飼養管理,適宜運動都是預防真胃變位的關鍵。
[1] 史書軍,杜健,顧浩,等.奶牛真胃變位研究概況[J].中國牛業科學,2007,33(1):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