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酉陽縣龔灘鎮人民政府畜牧獸醫站,重慶 409817)
羊腦棘球蚴病,也稱羊多頭蚴病,是由多頭絳蟲幼蟲在牛羊動物脊髓、腦部寄生所引起的寄生蟲病,且人也有該病的感染威脅。該病癥具有較為明顯的地方性流行特點,嚴重會導致動物的死亡,是對犢牛以及羔羊等產生危害的重要寄生蟲病。幼蟲方面,其為在犬小腸位置寄生的多頭絳蟲,直徑在2~3mm以內,數目在100~250個,中絳期為囊泡狀,其囊體大小不一,最小有豌豆大小,最大可達到雞蛋大,其中充滿了透明狀液體,且內膜附有較多數量的原頭蚴。
在生長過程當中,多頭絳蟲將在狼、狐貍以及犬的小腸位置寄生,孕節片在脫落之后,將隨著其糞便排出到體外,蟲卵與節片將散布在草場當中,在對水源以及草料等造成污染之后,被羊等吞食后進入到其胃腸道當中。之后,六鉤蚴將逸出,進入到宿主腸黏膜血管位置,之后隨著其血液進入到腦脊髓當中,并在經過2~3個月發育后形成多頭蚴。在羔羊體內,六鉤蚴具有較快的發育速度,在感染2周后,其則會發展成粟粒大小,一個半月后,囊體在2~3mm之間。而具有多頭蚴的腦被犬類動物吞食之后,其頭節則會在小腸壁位置吸附,并逐漸發育成為成蟲。
多頭蚴在寄生在羊脊髓以及腦部位置后,將導致其患有腦膜炎,具體表現為流涎、垂頭呆立、采食草料減少以及磨牙等,并具有特異轉圈運動等癥狀表現。在放牧時,其則將離群掉隊,體質逐漸消瘦后在地上長時間臥倒不起,并最終因機體衰竭而死亡。在發病前期,其經常會表現出急性癥狀類型,體溫升高,脈搏加快,具有更多的呼吸次數,并表現出嚴重的神經癥狀,具有前沖、退后以及回旋等動作,具有較為明顯的興奮表現。在患病2~6個月期間,則將進入到該病癥的發病后期,此時多頭蚴已經具有了一定的大小,病羊此時則會表現出一定的慢性癥狀,典型癥狀隨蟲體寄生部位表現出不同特征的姿勢以及轉圈方向。
蟲體寄生方面,其在大腦半球表現具有較高的出現率,轉圈運動是其典型癥狀,具體轉動方向,多向著寄生部一側,病位對側視力即會表現出較為明顯的障礙,嚴重時將表現失明。病部頭骨位置在經過叩診處理后將表現出較為明顯的濁音,局部皮膚軟化、隆起、壓痛,對聲音方面刺激具有較弱的反應。而根據寄生位置,病羊也將表現出不同的癥狀,如寄生在病羊大腦的正前方,此時病羊頭部下垂,將做出向前的直線運動,在遇到障礙時,頭將在抵住之后呆立。而如果寄生位置在大腦的后部,病羊則會仰頭表現出后退狀,直至跌倒后臥地不起。如寄生在小腦當中,病羊則將表現出易驚恐、知覺表現敏感,在運動當中失去平衡感,在存在痙攣情況的同時容易跌倒。如寄生在腰部的脊髓部位,病羊在步態方面則將表現出較為明顯的不穩情況,在轉彎過程當中具有明顯表現,小便失禁、后肢麻痹。
在羊患有該病癥之后,通常會通過吡喹酮的使用對其進行防治處理,具體劑量為10~30mg,每天口服一次,連續使用3d。除了直接口服以外,也可以通過深層肌肉多點注射的方式治療,用量為20~25mg,連續使用2d。
在該病癥治療當中,手術是否能夠獲得成功同術部的選擇以及寄生位置的判斷具有十分密切的聯系。通常來說,當多頭蚴在腦的顳葉頂區位置寄生時,病羊則會表現出低頭觸地、口鼻流涎以及呆立不動的癥狀,對光所具有的反應敏感。如在角根位置寄生,病羊則會表現出向著患病一側的方向持續轉圈,頭部向著患病位置測斜,大部分病例在側視覺方面存在被破壞情況,并表現出全部或者部分失明癥狀,從外觀角度來看,其眼球呈灰色。如在小腦位置寄生,其則會表現出嚴重的運動失衡或者站立失衡問題,在實際站立時通過健側肢負重,不經常出現失明情況,四肢存在內收或外展開情況,步態不穩、頭骨不變軟,在轉彎時表現得十分明顯,存在明顯的后肢麻痹癥狀。
在流行區位置,則可以根據病史、頭部觸診以及臨床癥狀等進行綜合的判定。就目前來說,可以通過多普勒儀或者B超的方式對其寄生部位進行探查,對于腦前部寄生在表面的蟲體,可以通過外科手術的方式摘除。實際手術方面,要通過846合劑的使用按照0.03ml/kg量進行鎮靜處理,做好手術位置的剪毛處理,使用75%酒精以及2%的碘酒調度。在骨質變軟位置,要進行U字形切口,在切頭皮下組織之后將皮瓣分離,切口長度為2cm,通過圓鋸的使用在骨質上開小孔,保證用力的均勻性。在完成包囊位置確定后,通過賬戶涉枕頭的應用刺入腦膜,在發現有液體流出之后,在同注射器連接之后對活塞進行抽動,盡可能做好囊泡的吸取,直至吸盡為止。取出包囊后,通過止血紗布的使用做好手術位置的擦拭,以結節縫合法做好皮膚的縫合處理。
在上文中,我們對羊腦棘球蚴病的癥狀與藥物和手術療法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在實際治療當中,需要能夠做好癥狀判定以及重點控制,做好病癥的科學治療。
[1] 童海龍.羊腦棘球蚴病的簡易治法[J].青海畜牧業,2007,(1):44.
[2] 呂繼高,劉德春.羊腦棘球蚴病的預防和治療效果評價[J].農民致富之友,2017,(2):245.
[3] 孟克那順,米紅廣,王澤勝,等.羊腦棘球蚴病的診斷及手術方法[J].中國獸醫雜志,2017,(6):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