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曦琰,商洪濤
江蘇省中醫院體檢中心,江蘇南京 210029
高血壓的臨床表現主要是血壓持續升高,其為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危險因素,對機體心、腦、腎等臟器都會形成嚴重影響,甚至會出現功能衰竭情況。中醫認為體質不同的患者對疾病也存在不一樣的反應性,因此發病情況也會存在差異[1]。高血壓的規范管理治療通常選擇一般降壓藥物,治療效果的高低緊密聯系患者治療依從度。該研究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具體分析中醫體質辨識用于高血壓治療中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60例該院收治的高血壓患者參與該次研究。隨機平分后觀察組30例患者中包括17例男患者,13 例女患者,年齡平均為(55.2±6.3)歲,平均病程為(3.7±1.5)年;對照組30例患者中包括16例男患者,14例女患者,年齡平均為(55.5±6.1)歲,平均病程為(3.9±1.6)年。2組基本資料中各項內容相比較,存在良好一致性,能夠對比研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通過高血壓規范化管理方法進行治療,主要選擇β-受體阻滯劑、鈣拮抗劑、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等降壓藥物,治療期間按照患者具體病情調節藥物使用劑量以及種類,確保血壓控制在穩定水平。觀察組除了接受規范化管理治療,另外在治療中應用中醫體質辨識,實施相應干預。
1.2.1 氣虛質 指導患者形成正確生活方式,指導患者選擇益氣健脾飲食,鼓勵患者保持平和心態,不要過度勞累,堅持運動鍛煉,主要方式可以選擇登山、三步以及慢跑。給予調理經絡,穴位選擇足陽明胃經的足三里、天樞,足太陽膀胱經的脾俞、風門、隔俞、肺俞,督脈的大椎、百會,任脈的氣海、神闕、中脘。另外合理應用藥物調理,選擇補中益氣湯、四君子湯等。
1.2.2 濕熱質 主要原則為利膽疏肝,指導患者形成健康生活方式,指導患者食物應該選擇清利化濕類,保持平和心態。選擇背部膀胱經以調理經絡,選擇龍膽瀉肝丸、甘露消毒丹等藥物進行輔助治療。
1.2.3 陰虛質 主要原則為補水靜養,飲食方面應該以滋陰潛陽類食物為主,適當進行運動鍛煉,但強度不宜過大,不能出汗過多。可以選擇杞菊地黃丸、六味地黃丸等藥物進行輔助治療。
1.2.4 痰濕質 需要協助患者改變原本存在的不良生活方式,形成健康生活方式,飲食方面應該盡可能選擇通利三焦、宣肺、化濕、益腎、健脾類食物,規律生活作息,合理進行有氧運動。選擇足太陽膀胱經、任脈、足少陽膽經、足太陰脾經、足陽明胃經進行經絡調理,選擇陳夏六君丸、參苓白術散、二陳湯等進行藥物輔助治療。
在治療前以及治療半年后分別測定兩組舒張壓以及收縮壓;另外比較兩組血壓控制率,計算方法為治療結束后血壓控制在低于140/90 mmHg的患者占全部患者比例。療效評價:顯效:收縮壓降低超過20 mmHg,不過沒有達到正常水平,或者舒張壓降低超過10 mmHg,同時處于正常水平;好轉:舒張壓下降不足10 mmHg,不過處于正常值,或者收縮壓下降幅度在10~19 mmHg之間,但是未處于正常范圍;無效:治療后患者舒張壓以及收縮壓均處于異常范圍,與治療前比較沒有明顯變化。總有效率=顯效率+好轉率。
觀察組治療后總有效率為90%,對照組治療后總有效率為70%,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高血壓患者治療后效果比較[n(%)]
治療前兩組收縮壓以及舒張壓結果沒有明顯差異,治療后觀察組收縮壓以及舒張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 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水平比較[(s),mmHg]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水平比較[(s),mmHg]
?
觀察組治療結束后血壓達標的患者有26例,達標率86.67%,對照組治療結束后血壓達標的患者有18例,達標率 6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機體體質可以認為是疾病出現的內在影響因素,直接影響著高血壓的出現以及進展,同時高血壓病程越長,體內也會出現相應改變,嚴重情況下可能出現其他疾病。中醫研究顯示,瘀血質、氣虛質、陰陽兩虛質、陰虛陽盛質、痰濕質的人群更容易患高血壓,另外發現,高血壓出現的重要機制為機體痰瘀互結、陰陽失調[2]。該研究在區分體質的基礎上進行對應性干預治療,指導患者保持平和心態,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幫助機體免疫力得到提升,幫助陰陽平衡得以恢復,從而能夠實現體質量以及血壓的調節,另外合理應用中藥,根據不同體質選擇不同穴位進行經絡調理,能夠更有效控制血壓,避免高血壓進一步導致心腦腎等系統并發癥[3]。
該研究對照組僅接受規范化常規高血壓管理,觀察組聯合應用中醫體質辨識,對照兩組結果得知,觀察組治療后總有效率為90%,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后總有效率70%;觀察組治療后收縮壓以及舒張壓分別為(138.6±10.3)、(89.0±4.5)mmHg,均低于對照組(151.5±11.4)、(102.7±4.4)mmHg;觀察組治療結束后血壓控制達標率為86.67%,明顯高于對照組6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中醫體質辨識用于高血壓治療中能夠提升治療針對性,從而保證治療有效性,值得推廣。
[1]鄭開顏.300例社區中老年高血壓患者的中醫體質辨識與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7,11(1):193-194.
[2]王麗萍,蔡靜芳,季曉穎,等.300例社區中老年高血壓患者的中醫體質辨識與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14):124-126.
[3]陳燕麗,曹建平,李躍平,等.中醫體質辨識在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5,29(9):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