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恒嬌
摘要: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對于一名學生來說,語文學科就是他們了解中國文化和基礎知識的一個重要過程,同時,語文學科中的閱讀教學非常關鍵,其能夠對學生們的語言能力、寫作能力、分析思考能力等等進行不斷的加強和提升。在語文教師教學的過程中,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時間都是用來進行課文閱讀了,長時間的課文閱讀難免會造成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有所下降,所以,語文教師需要針對這種情況采取有效的措施和辦法,使閱讀轉件轉變成“悅讀”,這樣就能夠使語文教學中的閱讀課程的效果更好,提高學生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問題分析能力,提升他們的文化素養。本篇文章就是針對語文教學中“悅讀”教學進行簡要的分析和探討,希望對其他語文教師進行閱讀課程教學時有所幫助。
關鍵詞:語文;課堂;悅讀;教學
隨著我國教育部門發布的新課程標準的逐漸深入,促使語文閱讀課程教學的過程必須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性,教師不應該在剛剛閱讀之后就進行細致的講解,應確保學生們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充分享受閱讀時間,從而獲得相應的知識和技能。另外,新課標還要求學生們在進行語文閱讀時應從被動接受轉變成積極主動,逐漸形成自主學習意識,從而提升學生們的綜合閱讀理解能力和閱讀水平。如果閱讀時間過長,就會致使學生們的閱讀興趣和積極性逐漸下降,久而久之就會造成一種學生們不喜歡閱讀的局面,這對于他們自身的閱讀能力以及語言、寫作能力的提升有著嚴重的阻礙作用,因此,語文教師應該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和手段,不斷提高學生們的閱讀興趣,促使“閱讀”變成“悅讀”。
一、創設良好的閱讀氛圍
1、課堂閱讀,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會讀閱讀課文進行不間斷的講解和只是拓展,學生們只是一味的在課堂上聽講,并沒有較多的實踐投身到課文閱讀之中,這種方式對于學生們對于閱讀積極性和興趣的提升有著巨大的阻礙作用。所以,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改變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的模式,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教師只是充當一個引導者和輔助者的身份,在對課程閱讀時,應預留給學生更多的時間,讓他們能夠對課文進行更深入的感悟和理解,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們自主閱讀的能力,還能夠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提高文字了解能力,將閱讀變成“悅讀”[1]。
2、課外閱讀,讓學生享受閱讀的世界。語文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們進行課外閱讀,如果閱讀時間僅限于課堂中那幾十分鐘的話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教師可以在班級的一個角落設置圖書角,學生們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對書籍進行閱讀,對更多的文化知識進行了解,這樣一來,在總體上就能夠提高學生們的閱讀興趣,同時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設定課外閱讀任務,充分保證學生們的課外閱讀量,使他們能夠徜徉在書籍的海洋中。
二、指導豐富的閱讀方法
1、示范閱讀,給學生感受美。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描寫秀麗自然景物的文章,《煙臺的海》、《三亞落日》等,教學時,教師通過聲情并茂的閱讀,用聲音再現畫面,讓學生跟隨老師的閱讀進入意境,認識文中所描繪的事物的顏色、意境,感受美。如《三亞落日》中“活躍了一天的太陽,依舊像一個快樂的孩童。它歪著紅撲撲的臉蛋,毫無倦態,瀟瀟灑灑地從身上抖落下赤朱丹彤,在大海上濺出無數奪目的亮點。于是,天和海都被它的笑顏感染了,金紅一色,熱烈一片。”教師用繪形繪色的閱讀,讓學生感到這的確是“真有詩意”啊!作者把對自然景物的贊美之情傾注在字里行間。教師把自己對作品的理解融入閱讀中,感染學生,使學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喚起美的共鳴,領略到自然美,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當然在感受美后學生閱讀便潛移默化中一氣呵成了。在教學中,通過閱讀再現自然美,讓學生從中感受自然美,激發他們去想象,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培養他們感受美、鑒賞美的能力,使他們樹立起正確的審美觀[2]。
2、自由閱讀,還學生自主美。教師不應僅僅將閱讀局限在課本要求的基本書籍中,應使學生充分發散思維,尋找自己喜歡閱讀的書籍,這樣在最根本上就提升的學生們進行閱讀的興趣,并與相同書籍愛好的同學進行良好的溝通和交流,提高悅讀中的自由美。
3、感情閱讀,讓學生表達美。閱讀是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教師應重視閱讀,充分發揮閱讀對理解課文內容、陶冶情感的作用。通過閱讀不僅使學生體會語言文字的韻律美,同時把語言文字化作鮮明的視覺藝術形象展現在學生面前,喚起學生的想象,激發真善美因素,讓學生與作者、文字產生共鳴,情感得到美的感召和升華,從中產生共鳴[3]。
4、拓展閱讀,續學生延伸美。怎么把文章讀深刻,閱讀更全面也是閱讀的關鍵。僅僅局限在文本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就要求學生每天堅持適量的閱讀,可以是由課堂知識的延伸《二泉映月》去欣賞其他的名曲,《愛因斯坦和小女孩》去了解愛因斯坦等。也根據閱讀的內容,談談自己的看法,可以就整篇,也可以就其中的一兩句。另外,還可以根據教材的情節編寫故事,自編自演,還可以結合時事展開辯論、討論、演講比賽,使學生在不斷的運用中,砥礪自己的語言,使之趨向完善[4]。《愛之鏈》使學生體會喬依形象的偉大,更對他的未來寄予了美好,因此學完后學生情不自禁地就按上了一個個精彩豐富的結尾。唯有博覽群書,通過廣泛的閱讀才可以開拓自己的視野,豐富自己的學識,培養創作的靈感,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三、結語
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時,必須要對新課標中的相關內容進行貫徹和落實,保證課堂上的閱讀與課外閱讀能夠進行有機結合,同時,教師應對學生們的語文閱讀積極性和興趣進行有效的激發和引導,制定高效的方法和措施,提高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使他們能夠在閱讀過程中升華自身,加強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充分將閱讀轉變成“悅讀”,提高語文悅讀教學的整體效率和課堂效果。
參考文獻
[1] 孫策.高中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一體化漫談[J].語數外學習(高中語文教學),2014,09(06):136-137.
[2] 劉敬軍.淺議高中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的有效融合[J].語數外學習(高中語文教學),2014,06(06):110-111.
[3] 田家云.快樂寫作從“悅”讀開始——高中語文閱讀與寫作結合的教學模式初探[J].考試周刊,2014,12(37):245-246.
[4] 王鴻.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應該與寫作結合[J].考試與評價,2014,08(05):157-15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