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翔
每一位生活中有電競的朋友:
過去的12個月,對無數電競相關者而言都是歡欣鼓舞的。有位逢登臺必談“當年”和“夢想”的同行感慨當年的一代人終于熬出了頭,但令人尷尬的是,幾乎所有的歡心鼓舞,都指向了一批新加入的實干者,而非所謂的追夢人。
三月,我們看到一個趨向職業體育化的電競賽事聯盟到底長什么樣子,雷厲風行的KPL團隊中,多數人和電競圈都不曾有太多的牽涉,單有夢想撐不起一個合理合格的體育賽事聯盟。
四月,電競“入亞”無疑是最大的新聞,但在亞奧理事會,還是亞洲電競協會,打動他們的是龐大的年輕人市場和新興的資本勢力,講夢想的人在朋友圈大聲疾呼,好像是他們的夢想感動了亞運會的官員。
六月,當電競歐冠決賽登上廣東體育的時候,又有誰了解這樣的改變從何而來。“夢想者”會說,我們離廣電上星又近了一步,然后再罵上一句,“FIFAOnline3這種收費的游戲也配做電競嗎?”
七月,Valve改革了賽制,暴雪公布了OWL的第一批名單,這些大廠開始逐漸清晰的表明自己對“電子競技”這四個字的態度,哪怕在歐美這些大廠在電競策略上制定者也幾乎都來自傳統體育行業。
八月,在西雅圖的舞臺,我們沒能打破奇數年魔咒并不可怕,讓人唏噓的是兜兜轉轉七年時間,中國的DOTA2俱樂部在運營、賽訓和管理到底向前走了幾步。一個自我封閉的小世界,再怎樣精彩又如何能讓行業變大。
九月,騰訊電競和MIT的交流活動登上《人民日報》的海外版,對于電競科學化的討論在2017年初見端倪,可在“夢想者”眼中,這些教授懂什么電競,不過一幫過來蹭電競熱度的人而已。
整個十月都屬于英雄聯盟世界總決賽,燈很美,四強很精彩,觀眾更是沒話說,可黃牛和大麥圍追堵截之下的買票難題依然無疾而終。
同樣在十月,IOC最終向電競敞開了胸懷,“夢想者”們又一次手舞足蹈,喜極而泣。但該在微博上發生的腥風血雨依然不斷,每一場叫囂都不會有真正的勝利者存在,那些曾經以夢為馬的少年,如今變成了以夢作屋的中年。
十一月,王文和他的電影《墊底聯盟》上映,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最普遍的文化娛樂消費方式電影和最廣闊的年輕人文化社區電競必然有更為深度的關聯,而起點就是《墊底聯盟》。熬了三年熬出這部電影的創作者,多數都是電競邊緣的觀察者,可是“夢想者”卻說,我們當年那么苦,你現在拍這么一個小兒科的片子出來,是對信仰的褻瀆。
回顧一年,在絕大多數對行業發展有影響意義的事件背后我們極少等看到“夢想者”的身影,講夢想的俱樂部還是遺憾的留在了十六強,做夢想的三方賽事多數停辦,留下的又讓大家經歷了守候至凌晨的難堪,談當年國旗和夢想的主播,只能在陷入輿論旋渦之后默默消失。
對不起,這才是真實的2017年中國電競。
有很多朋友都在問,為什么今年《電子競技》不評獎了,原因很簡單,我們想把獎頒給那些真正做事的人,可有太多的“夢想者”等著拿獎,發了我們心里不舒服。
縱觀整個2017,是一場關于新舊之間的博弈,有新人被同化,成了為“夢想者”的簇擁,但是有更多的前輩們,努力思考和改變著過去電競行業的弊病,放下夢想砥礪向前。
這場新舊思想之間的角力才是2018年中國電競的主旋律。
行業內部的博弈真正決定了未來整個行業可能的發展方向和進度,我們站在辭舊迎新的時間節點上,想說:
夢想者從不會為夢想買單,買單的永遠是生意人。
2018,讓夢醒來,才能迎接電競的新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