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睿
摘要:當下,人們對后現代主義的定義各有不一,但從后現代主義和現代主義間的關系著手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兩個主義所表達的定義表面不同,實則卻又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都與歷史掛鉤。且其中后現代主義雖然主張改變現代主義,然而從其根本來講還是現代主義,只是在現代主義的基礎上進行了完善。那么后現代主義對歷史學的影響又有哪些?是以,本文則主要分析的便是后現代主義的定義,以及其對歷史學的相關影響,如下文所示。
關鍵詞:后現代性;后現代主義;歷史學;焦慮
現代主義并非是現今社會發展的產品,而是早在上上世紀后期的馬克思著作中有所表現,早在那時起便有了現代主義這樣的初步定義,只不過到現在這一理論才得以大面積發展,才得到廣大學者的關注。但從當下廣大學者對現代主義的分析情況而言,各個學者對這一主義的理解又各有不同,所以才產生了現今各學者對后現代主義理解不一的情況出現。而對于后現代主義定義具體是哪些?該定義對歷史學的影響又有哪些?便是下文需要討論的重要問題。
一、后現代主義分析
對于后現代主義的分析而言,其定義最直觀的地方就是原本一切以固定形式存在的東西,都消散不見了,均逐漸以無形的形式存在著。后現代主義本身作為社會發展而凝聚成的產物,其代表著各項新潮事物,因此當下各學者對后現代主義的理解也是各有不一,直至現在依舊是爭論不斷的一個話題。初步分析后現代主義后,我們不難發現這一理論主張的是接收新事物,其過多的否定了現代主義的相關理念。那么針對后現代主義和現代主義之間的關系而言,如何理智對待后現代主義成為了當下我們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
首先,我們需要的是認清現代主義和后現代主義所涵蓋的理論,可以從時間上進行分析,如此一來我們不難發現后現代主義雖然是現代社會發展的產物,但同時該主義也是現代主義的一個延續,其發展的根本還是現代主義。只不過是兩者所處的時間段不一樣,才造成了現今爭議不斷的現狀[1]。其次,則要求各學者理論分析中西方對后現代主義的理解,正確對待后現代主義,不要過多摻雜自己的主觀想法在理論分析上。如此一來則可以很好的完成現代主義到后現代主義的一個轉變。用后現代主義理論對現今西方國家的發展現狀來分析,其能夠直觀的表現出西方國家的發展現狀。
就當下實際發展情況來看,人們對后現代主義和現代主義的定義普遍較為模糊,在概念不清楚的情況下人們通常分不清“后現代主義到底是現代性,還是它特有的一個后現代性”。然而根據本文的初步分析,我們不難發現兩者的關系,即后現代主義不僅是現今社會發展的產物,同時也是現代主義的一個延續性理論[2]。
二、歷史學的焦慮分析
20世紀60年代之間,特別是80年代后,史學的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過去的觀點是那種靜止的,結構式的,有規律可循的,而現在的社會開始強調隨機的,特別的,個體性的歷史觀念。在許多發達國家如法國和美國,一大批研究的學者不滿足于當代的結構主義的歷史研究模式,他們在結構主義,特別是后結構主義理論的指示下,吸收了各種學科不同的研究方法,著重研究象征和語言,研究人們所塑造出來的“形象”。以及這些形象所賦予的實踐的歷史意義,并且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新的研究方法,并且命名為歷史研究的“文化轉向”或者“語言轉向”。
后現代主義史學理論有自己的一套理念,第一,對概念上的歷史現實提出了懷疑,認為歷史認識的客體不能獨立在認識者之外,而應該有一定的聯系,并且構建的基礎應該是語言和推論的實踐,而歷史只是歷史學家的一種創造而已。第二,說明了語言不只是表達和溝通的橋梁,而是形成意義,決定思維和行動的主要內容。這就對過去的歷史文本和當代的敘述提出了一定程度上的質疑,也對歷史是否客觀提出了懷疑,并且衍生到歷史學的研究領域和歷史的事實問題,歷史學家能否揭露真正的歷史和找到真理?第三,由于虛化了事實和虛構之間的界限,就對史料是否可靠的問題提出了懷疑。第四,對歷史上的信仰和客觀真理的追尋打了問好,最后最后重要的是對歷史學家的使命和職業意識和主權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懷疑。而導致喪失了歷史學的合法性,動搖歷史學家的職業基礎[3]。
后現代主義歷史學不贊同所有形式的決定論,更加地強調了文化的獨立,而對著過去的文化屬于社會和經濟的理解提出了改變。而且,有些科學家從事后現代主義史學實踐,認為文化應該更具有能動性,用于生產社會和經濟,實體是被文化所創造的,并且由文化進行再生產。社會的意義主要表達和構建在文化和語言的方面,與傳統的歷史學做對比這真的是一種不可思議的轉變,與過去的那種文化結構排列有很大的不同,現在的排列降低了社會和經濟的地位,更加突顯了文化的能力和作用。
在這樣的歷史理論的指導下,有一批歷史學家開始研究新的歷史學。20世紀80年代歷史學家普遍人文80年代以前所研究的社會是和現代相關的概念,而先帶她的作用是和后現代性相結合,這些關注的點主要在于一些特別的歷史內容,如兒童,沙龍等,這也需要歷史學家不斷探尋新的研究領域像注重文化和身體史等。后現代主義來勢洶洶,對現代社會造成的沖擊力極強,如果不能好好利用他的雙面性,這將對于他以后的發展有不利的影響。
三、結語
總而言之,后現代主義對于歷史學的影響,并非是從根本上單方否定,而是從更深層次上完善歷史結構。因此,在現今社會發展的進程中,我們需要做的不是排斥與爭論這一定義,而是要打破傳統的觀念,發現后現代主義的優勢,并正確發展這一理念。
參考文獻
[1] 佟立.西方后現代主義哲學思潮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2] (美)馬歇爾·伯曼.堅固的末西都煙消云散了——現代性體驗[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3] (美)道格拉斯·凱爾納,斯蒂文·貝斯特.后現代理論[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