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武+張傳偉+寇發榮+王憶佳+邢樂+周學剛
【摘 要】我國汽車工業飛速發展,車輛工程專業Pro/E課程教學方法也在不斷改革,本文通過案例引導教學、項目引導教學和競賽引導教學三方面的改革措施來實現車輛工程專業Pro/E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學生通過近幾年的鍛煉,在綜合能力方面有明顯的提高,說明本方法的正確性和有效性。
【關鍵詞】汽車CAD;車輛工程;教學方法
車輛工程Pro/E課程的主要任務就是完成汽車零部件的設計過程。純粹的理論設計并不能夠滿足生產和使用的要求,因為設計僅存在于理論層面,其必須融入加工方法和工藝的要求才具有使用的可能性,同時結合試驗和檢測環節才能真正成為一個合格的零件。車輛工程專業Pro/E課程教學方法研究主要是以Pro/E軟件展開的車輛工程專業教學過程以及教學方法的研究。
1 Pro/E課程教學方法現狀
Pro/E課程使用由美國PTC公司研制的Pro/ENGINEER軟件,其主要包括:草圖繪制、零件設計、裝配設計、曲面造型及工程圖生成等五大部分。關于本課程的教學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種:
(1)以課本為導向的教學方法。按照車輛工程專業Pro/E 教材對軟件的介紹,在課堂上由授課教師實際操作,讓學生在自己電腦被控制的情況下進行,可以邊看課本邊跟著老師的操作步驟熟悉相關內容和操作技巧。
(2)以多媒體課件為導向的教學方法。課堂上,教師在自己的電腦上放映多媒體課件,學生跟隨老師講解的步驟進行學習,這種教學方法具有類似理論教學課堂上的那種學習體驗。但往往學生的練習時已不記得老師上課講解的步驟,這就需要重新查找資料。
(3)直接軟件操作的教學方法。課堂上,教師和學生都直接打開Pro/E 軟件。然后在軟件上進行相應的命令操作,老師進行一步,學生進行一步,這種方法屬于手把手教學的一種,教學費時費力,最終導致授課課時多。
2 Pro/E課程教學方法改革思路
Pro/E課程是車輛工程專業的必修課之一,也是現在汽車工業產品開發中的一個必修環節。同時,Pro/E課程也是車輛工程人才培養的必修環節,是實踐性很強且面向實際應用的重要專業課,和其他課程有著關聯作用,是整個專業培養目標中一個重要的能力單元,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課程實施的是“理論聯系實際”的綜合性教學模式即所謂的工學結合模式,教師采用“實例引入法”通過邊教、邊學、邊做來完成教學過程,讓學生在接近于生產環境中進行綜合性的基礎訓練,有利于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培養。
3 Pro/E課程教學方法改革措施
本課程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以培養學生工程實際應用能力為目的。通過具體的實踐實例,用Pro/E軟件進行產品造型設計的操作訓練,把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應用的產品造型設計與實踐相互結合,培養學生動手與創新能力。使大部分學生完成復雜零件的造型設計,通過Pro/E 實踐課程訓練,為將來的直接從事相關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論基礎。
具體的課程教學方法改革措施如下:
(1)案例引導教學。案例教學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方法,它為學生提供了一種模仿、借鑒和延伸的范例,但是這個方法需要深入。特別是案例的選取上,應該緊扣現代車輛工程發展前沿,不僅使學生能夠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同時還能增加學生在現代汽車新技術方面的了解,是培養的學生更符合現代汽車工業發展方向。
(2)項目引導教學。現代高等教育已和以前不一樣,高校不僅扮演為國家培養人才的角色,還需要具備消化一定國際先進技術的能力。因此,高校老師多是教學和科研雙重任務。教師將自己科研中的案例或實例教授于學生,這樣有利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并能開闊視野,這樣才能達到車輛工程創新性綜合人才培養的目的。
(3)競賽引導教學。現在,從國家教育到學校教育,都在重視學生的實踐教學環節。因此國家級、省部級和校級的各類競賽層出不窮。學生參與競賽不僅能夠提升自己的學業水平,同時還能夠加強自己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學生參與積極性高。在參與比賽過程中,學生需要進行CAD、CAE、CAM方面的綜合訓練。
通過近幾年在這幾個方面的鍛煉,學生的文本寫作、基礎理論提升、實踐動手能力和團隊協作等方面都有了明顯的進步。
4 結束語
汽車工業飛速發展,車輛工程專業Pro/E課程教學方法也在不斷改革,本文通過案例引導教學、項目引導教學和競賽引導教學三方面的改革措施來實現車輛工程專業Pro/E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學生通過近幾年的鍛煉,在綜合能力方面有明顯的提高,說明本改革措施的正確性和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劉永翔,蔡碩.計算機輔助產品造型設計[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2]楊沖,李繼高,簧旭,余永情.關于Pro/E 軟件的教學研究與分析[J].科教導刊,2016(11):116-117.
[3]呂琳.數字化制造技術國內外發展研究現狀[J].現代零部件,2009(3):76-79
[4]楊明彥.數字化制造背景下Pro/E主導產品設計探析[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15,30(5):90-92.
[5]翟芳芳,孟英奎,劉薇.高職Pro/E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9(33):113-1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