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賽琴
摘要:高職院校是為我國社會各個行業培養和輸送復合型人才的重要場所,教學目標是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體育課程則是高職教育中一門非常重要的基礎性課程,本文首先就高職體育職業體能教育的重要性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針對教學方案的創新和實施展開論述。
關鍵詞:高職;體育;職業體能;創新;教學方案;研究
高職職業教育的目的是為了給社會各個領域培養相應的職業人才,根據具體的崗位情況設置相應的專業課程。職業教育是高職教育主要的教學目標。體育教育作為高職教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將高職教育的有關特點充分體現出來。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就高職體育職業體能創新教學方案的實施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一、高職體育職業體能教育的重要意義
為當前社會培養出更多具有高職業技能的復合型人才和技術型人才是高職教育的教學目的。為了跟上時代的發展趨勢,滿足社會對人才的發展要求,高職院校要培養出具有職業體能、較高心理素質、專業知識、能夠勝任工作技能的學生。在高職院校當中,體育教學一直被視為公共課程,主要就是對學生進行一些相對來說較為簡單的體育訓練。從教學目標來看,高職院校當前的教學模式并沒有什么不妥當之處,因為高職院校的主要任務就是為了培養出服務于管理、生產等領域第一線的應用型人才
[1]。但是無論是什么領域的工作,都需要學生有良好的職業體能和心理素質去應當,尤其是一些強度大、壓力大的工作。
職業體能主要指的是不同職業對于從業者身體素質的要求,高壓力、高強度的工作對從業者身體素質要求要高一些,低強度、低壓力的工作對從業者身體素質要求相對來說要低一些。較好的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不僅對學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非常有利,還能幫助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順利應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高職院校的體育職業體能教學設目標就是為了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有的放矢對不同職業的學生進行對應的職業體能訓練,從而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和適應能力,為學生今后順利走上工作崗位,順利適應工作環境奠定良好的基礎[2]。
二、高職體育職業體能創新教學方案的實施策略
1、更新體育教學觀念。筆者在調查過程中發現,很多高職院校的體育老師對于體育教學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大部分體育老師將其視為高職教育中的一門附加課程,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緩解學生的學習疲勞和學習壓力。所以大多數體育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采取放羊式教學模式,讓學生自由活動。在新時期下,高職院校的體育老師要及時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首先要形成帶有職業體能性質體育課程教學思想,及時更新自己的思想觀念,抓住當前社會對人才發展需求的變化,從而適當調整和改變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突破傳統“傳習式”模式的弊端,將其轉變為和整體職業教育相適應的教學模式[3]。同時,要結合實際情況突出高職體育教學的“開放性”。鑒于此,高職體育老師要摒除以講授競技項目為主教學模式的傳統思想,將職業體能需求和學生的體育鍛煉有效結合起來,將高職院校體育資源整體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建立適應于當前社會對人才發展需求的新型教育思想。
2、調整體育課程結構。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當前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結構已經不能滿足社會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高職院校要對此加以重視,結合實際情況對高職體育課程結構進行適當的調整。首先,高職院校應當將職業體能訓練的內容納入到體育教學內容當中,提高體育老師對職業體能的重視程度。其次,學校以及體育老師要針對不同專業學生將來從事工作崗位對職業體能的需求進行調查,全面的了解和熟悉各個職業崗位對于相關行業人員的專業要求,在這個前提下分析相關職業的體質影響因素,并且總結專業類型、職業特征等,這樣才能設置針對性的職業體育教育內容,進而達到預防職業病的效果。根據類型各不相同的體育項目,可以增加不同內容的體育鍛煉項目,讓相關的學生都能夠了解并且掌握職業健康知識內容。
例如,酒店管理、旅游、營銷等專業職能對學生耐力、腿部力量等有著特別要求,所以針對性的開展形體訓練,指導學生打排球都是有一定效果的,在這個過程中腰部力量和身體耐力和腿部力量的小練習也是不可或缺的。又如,動力、電力、機電一體化等專業職能對學生全身運動性體力運動有著較高的要求,教學內容可以選擇排球、足球、籃球等這些能夠發展學生全身綜合體力的項目,同時配上能夠發展學生腰腹力量、耐力和上下肢力量等身體素質的練習內容。這樣既能滿足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同時又能最大限度發展學生的職業體能。
3、改善體育成績評定方式。據筆者調查所知,當前大多數高職院校在學生體育成績的評定上完全以期末考試成績為主,例如籃球教學,體育老師讓學生輪流投籃,每個學生投十次,進六個球為合格,排球、乒乓球教學同樣也是如此,對于學生體育成績的評定完全以期末考試成績為主,約為60%,還有40%為學生在本學期的出勤率等,大多數高職院校都未將學生的身體素質納入到成績評定內容當中。在新形勢下,高職體育老師要認識到這一問題,并且結合實際情況將職業體能要求在體育成績評定中充分體現出來。如果體育成績評定的比例更偏重于競技,不能將高職教育對于體育課程教學的要求體現出來,而且這種評價方式會導致學生參與身體素質訓練的積極性有所下降。因此,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應當重視這一問題,不僅要將職業體能素質納入到體育成績評定內容當中,還要適當增加其比重,盡量不低于40%,有效提出職業體能素質的重要性充分體現出來,同時也能將學生參與體能素質訓練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
三、結語
綜上所述,傳統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往往只注重對學生身體素質方面的教育,而忽視對學生心理素質教育,這對學生今后的全面發展會造成一定的阻礙。高職教育應當注重這一問題,積極創新體育職業體能教學方案。
參考文獻
[1] 胡振浩.高職體育職業體能創新教學體系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07):34-35.
[2] 魏琳潔,李慧民.職業技術院校開展職業實用性體育教育的探討[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06(06):12-13.
[3] 王玉擴,陳慶合,李會增.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教學改革與發展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07):56-57.
[4] 陳金雄.試論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職業體能訓練的滲透[J].教育與職業,2008(36):32-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