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平
摘要:大思政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將課外教育與課內教學相結合,在人文教育系統中融入思政課教學,進一步加快思政課的教學改革。當前思政課教學處于邊緣地帶,有些高職院校忽視思政課教學,導致教學效果不佳,無法對學生產生吸引力,這就需要立足大思政教育格局,創新教育理念和教學內容,強化實踐教學,突出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與針對性,切實提升學生的思想品質及人文素養。本文就以“大思政教育”理念為基礎,探討高職思政課教學改革的路徑。
關鍵詞:“大思政教育”理念 高職思政課 教學改革
大思政教育是指在思政課堂教學中,將課堂教學作為主要的教學渠道,輔之以課外教育方式,將課外和課內相結合,從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化思政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與人文素養。在大思政教育的背景下,由于各種因素的制約,高職思政課教學面臨著一些挑戰,特別是學生對該課程的認知誤區,無法發揮出思政課的作用,因此加強思政課教學改革顯得尤為重要。
一、高職思政課教學現狀分析
高職思政課教學現狀主要可從以下三方面進行分析:1.課堂延伸不夠。許多高職生在思政課學習過程中都是淺嘗輒止,不了解思政課對自身今后發展的重要意義,甚至在有些高職院校出現“真空化”。究其原因,主要是當前一些高職院校沒有向校外延伸課程,課堂的延伸不夠,不能以用人單位的具體用人標準為依據,只將思政課教學放在學校教育階段,降低思政課教學的效果。2.內容缺乏針對性。高職思政課教學的主要內容選用的是普遍存在的問題,而在人才培養的特殊性方面安排不到位,如教學內容安排上不能遵循“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為本位、以滿足行業需求為目標、以就業為導向”的原則,而是采用普遍的教學內容,對不同職業素養教育的內容加以忽視,致使教學內容相對枯燥乏味,學生不能體會到思政課學習的益處。3.對教學對象認知不足。大部分高職生的文化基礎都不夠扎實,如何做好這類學生的教育工作成為高職院校的重點。有些學生的學習心態受社會實用主義的影響,在意識中一切以實用為主,而且部分用人單位在招聘中注重學生的技能,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加以忽視,這樣都會影響思政教學的實施效果,易形成功利化的思想。
二、基于“大思政教育”理念的高職思政課教學改革途徑
(一)樹立大思政教育理念
由于傳統教學理念的制約,高職思政課教學的效果不佳,這就需要高職院校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樹立大思政教育理念,使思政課教學的功能、目標、內容等有更為宏觀的立場,為教學改革提供科學的理念指導。通常大思政教育理念涵蓋傳統的優良思想文化,與新時代的思政教育發展相符,尤其是文化的創新與覺醒,因此高職院校要發揮出大思政教育理念的導向作用、時空延續性、主動適應性、體系開放性等,讓思政課教學與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規律相適應,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形成融洽的師生關系。另外,高職教師實施思政課教學時,應該鼓勵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堅持與時俱進、育人為先的原則,使教學與學生實際需要相貼近,選擇優秀的文化,進一步推動思政教育的發展。
(二)加強實踐特色教學
高職院校進行思政課教學改革時,應該充分認識到其是理論課和實踐課的教學過程,適當創新現有的教學模式,強化實踐特色教學,優化整合教學資源,如將政治經濟學與馬哲相結合,使其變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這一課程等。通過課程的整合歸并能夠為后續的思政課教學新方案的實施提供充足的師資準備與思想準備,加快思政課教學模式的創新步伐,突出教學的實踐性特點。此外,要想深入貫徹思政課教學改革的精神,高職院校要深化大思政教育改革工作,探索出實踐課程、理論課程、專業課程、特色課程之間的融通路徑,構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學體系,開設優質的特色教學資源,使思政課教學具有特色性與共通性。
(三)優化教學體制
在高職思政教學中要以組織架構為依據,創新教學體制,為思政課的教學改革提供組織保障,具體要做到如下幾點:1.高職院校要組織建設思政課教學研究機構,設立含有實踐教研部和理論教研部的思政課教研部,并結合業務要求和教學內容來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配備高水準、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創編科學的教材,確保思政課教學的效果。2.院??梢詫iT成立思政課工作小組,對學生思政狀況和思政課教學工作進行管理與教育,或者是形成大思政教育組織框架,發揮出其統一協調的領導作用,解決各自為政的分散局面,完善育人機制的建設。3.院校應該加強相關的教學與學術組織建設,如成立大學生素質教育中心、思政課指導委員會等,確保各部門的組織配合,以便思政教育工作的順利實施。4.高職院校實施思政課教育時,必須要組建思政課網絡平臺,設立相關的教學網站,為師生搭建科研和教學的互動交流平臺。
(四)創新考核方式
在高職思政課教學改革中,往往會涉及思政課的成績考評方式,這也是重要的教學環節,但高職院校選用考評方式時,基本是以授課對象特點和不同課程性質為依據加以確定,不能真實、準確反映學生的思想狀況。在大思政教育理念下,高職院校應該積極變革與創新成績考評方式,選用開放式的考評機制,雙重評價和考核教學的實踐成績、理論成績,按照一定比例計入總成績中。這樣才能充分考核學生的人文精神素養,引導學生合理運用基本的思政理論方法與原則進行實踐,做到言行一致,成為品德高尚的人才。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在思政課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如課堂延伸不夠、內容缺乏針對性、對教學對象認知不足等,嚴重影響思政課教學的實施效果。針對這種情況,高職院校必須要基于大思政教育理念進行思政課教學改革,轉變教育理念,加強實踐特色教學,優化教學體制,創新考核方式,從而突出思政課的教學特色,使實踐工作與教學改革更好地迎合大思政教育理念的要求。
參考文獻:
[1]邵建平.論基于“大思政教育”理念的高職思政課教學改革[J].職業教育研究,2011,(07).
[2]劉興.“大思政”教育格局下的高職思政課教學改革與實踐[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01).
[3]郭娟.大學思政教育視域下的高職思政課的教學改革芻議[J].品牌,2015,(04).
[4]周瑩.基于“大思政教育”的高職思政教學改革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04).
(作者單位: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