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海棠
摘要:創造氛圍,激發識字興趣,教學相長,學以致用。寓教于樂,豐富課堂在教學中,應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漢字的方法與規律。漢字是屬于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聲字。因此,正確掌握形聲字是完成小學識字任務的關鍵。
關鍵詞:創造氛圍 寓教于樂
我是一名從教32年的老教師,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在識字教學中摸索出一些教學經驗,想與大家分享。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而識字教學是基礎中的基礎。怎樣才能提高孩子們的識字質量呢?怎樣才能做到使孩子對枯燥的漢字教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并增強自我識字的能力呢?
一、創造氛圍,激發識字興趣
現在的課文圖文并茂,我們教師又精心準備了課件,因此識字不再枯燥,每節課從漢字的音形義入手采用集中識字的形式,突破重點,會使識字輕松起來。
(一)教學相長,學以致用
大家對《漢字宮》熟悉嗎?作為語文老師,我是非常喜歡。《漢字宮》以藝術化的手法介紹“雙法字理識字法”,根據每個字的形態特點,以文化始祖漢字老人與兩名幼稚 兒童貫穿全片,將每個字以勞動人民的生活編排成一個真實、生動的益智故事,并運用現代數字影視高科技技術,把實景與二維、三維動畫有機結合起來,將呆板乏味的字符變成活靈活現的實物和相互關聯的情節,實現了漢字的形象化、生活化和趣味化,免除了以往橫、豎、撇、 點、折,死記字型筆畫的傳統識字之苦。這一節目使我受益匪淺,我把所學溶于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二)寓教于樂,豐富課堂
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小孩是生來好動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在游戲中孩子可以全身心的放松,但是,由于其自身認知能力、生活經驗有限,玩游戲往往是漫無目的,但在老師的指導下就不一樣啦,我們是以游戲為載體,以學習為目標,營造寬松的氛圍,寓教于樂,從而達到學習的目的。同時在游戲中不僅識字了,還培養了學生的能力。在學中玩,玩中學,是我常用的教學方法。
(三)直觀教學,調動感官
“一支粉筆,一張嘴”的傳統語文教學方式缺少生動形象的直觀性,學生易感到枯燥乏味,不感興趣。而多媒體技術恰恰能彌補這一不足。年輕的老師把多媒體教學利用得淋漓盡致,夸張地說,都利用到了每一節課。比如講“燒、澆”時,用火燒、用水澆的直觀影像,相信孩子一定會印象深刻。還有講《九寨溝》、《桂林山水》這樣的文章,多媒體的介入,勝過千言萬語。
(四)區分字形,加強記憶
我在教"抱"時,引出"跑"等字連起來學。告訴學生,用手抱一抱,用腳跑一跑。“作、做”也是令學生頭疼的兩個字,我就告訴學生“用手去做,用腦去作”,做飯、做事、做工;作文、作業、作曲……漸漸地,在形近字的教學中學生自己也會摸索規律了。
二、說寫并用,調動識字興趣
我們利用基本字記憶字形;利用部首的變化記憶字形;利用形聲字的特點記憶字形……這里我還想說,利用說字理加書空的方法來識記生字,效果也不錯。讓孩子把自己的識字方法講給同學聽,不僅識字了,還培養了說的能力,真是一舉兩得。
三、溫故知新,保持識字興趣
面對每一課或多或少的生字,當堂是記住了,但能堅持記住也不容易。因此課后復習是必不可少的。想做好復習鞏固工作,使識字教學步入“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境地,就得把復習鞏固納入日常教學中,溫故而知新,讓學生學得會、記得牢。
作為教師,我們總是想讓學生學的多,會的多,但這小小的方塊字卻奧妙無窮,我們只有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讓學生積極參與,發揮我們教師的主導作用,把識字教學變得有趣生動。
(作者單位:吉林省雙遼市那木斯蒙古族鄉中心小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