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平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是語文學科人文性的具體體現。語文學科的一項重要功能就是通過文化熏陶、感染,提升小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以及審美情趣。在語文教學中結合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從課文教學、生活化教學、寫作教學等三方面著手,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道德意識,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德育 結合策略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學科的顯著特點,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通過多樣、豐富的“大語文”教學實現對學生人文素養的熏陶、感染,提升小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以及審美情趣。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應注重加強思想品德教育,以輔助學生健全人格和良好個性的形成,促進他們綜合素質的發展。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如何結合思想品德教育呢?
一、與課文教學結合,加強道德情感渲染
語文課本是語言文字的綜合體,而語言文字與思想內容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小學語文課本中收錄了大量兼具文學性與思想性的文章,課文教學,不僅能夠讓學生領略美不勝收的景色,鮮活生動的人物,也能夠讓學生體會多樣的情感表達,領悟高尚的道德情操。具體來講,教師在進行課文教學時,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著手。
1.通過詞句的分析,領會感情色彩,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時,通常都會帶領學生分析字、詞、句在文中的作用,幫助學生了解詞語的用法,語句的修飾表達等,這是語文表情達意的基本功能的教學,是語文工具性的體現,但同時字、詞、句的分析還能夠實現語文人文性教學的功用。教師可以在富有情感表達作用的語句的分析過程中,讓學生深入體會作者為什么用這個詞語而不用其他詞語?為什么用這種表達方式而不用別的表達方式?從而在思想情感上使他們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比如長春版五年級上冊《高尚的行為》這篇課文中,文中的老師在批評學生時說了這樣的話:“你們肆無忌憚地欺負一個從不打擾你們的同學,嘲笑一個可憐巴巴的孩子……你們的行為是最卑鄙無恥的,實在是玷污了‘人這個美麗而又神圣的字眼!”句中老師對學生“肆無忌憚”“欺負”“嘲笑”的行為的評價是“卑鄙無恥”“玷污”了“‘人”這個字眼,這些詞語中能明確地表達出老師對“欺負”“嘲笑”這種行為的憤慨與批判。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課文時,要讓他們深入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在這個基礎上導引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傾向,從而讓學生明確“肆無忌憚地欺負、嘲笑”弱小,是一種不好的行為,自然地完成了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2.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領會課文感情,滲透思想教育內容。每篇課文都表達了作者的一定的情感,在課文教學時,有目的地帶領學生朗讀,能夠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學生獲得與作者的情感共鳴,受到熏陶和感染。朗讀課文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內容的滲透,教師一方面要教會學生朗讀的技巧,哪里應該重讀,哪里應該調整語調,只有朗讀方法正確了,才能準確體會作者的情感;另一方面要讓學生在朗讀時學會結合自己的理解嘗試體會作者的情感,從自己出發想象作者應該是怎樣的感情,再對比朗讀的實際情況,了解作者真正的思想感情。這樣在朗讀的過程中,學生就會受到潛移默化地獲得道德情感認知的提升。
二、與生活化教學結合,在語文與生活的聯系中深化道德思想教育
語文的生活化教學是語文學科特點決定的,語文與生活的聯系十分緊密,語文教學中的生活化教學,不僅是對語文知識教學的延伸,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傳達正能量的有效平臺。且這種生活化的語文教學,讓德育的內容與生活實際聯系在一起,變得更易被學生所接受和理解。比如,在涉及熱愛家鄉的課文時,就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家鄉的人、事、物,從中發現家鄉風情中的閃光點,迷人的風景、淳樸的人情、日新月異的變化等,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在涉及道德原則的課文時,就引導學生聯系生活中可能遇到的考驗“買東西收款員多著了錢,該不該還回去”“過馬路,沒有車、也沒有交警,應不應該闖紅燈”,讓學生將生活與課文內容相對照,看能不能在生活中遵守道德原則。這樣,通過引導學生對生活現象的認識、生活問題的反思,更好地加強學生思想道德行為在生活中的實踐,讓學生將思想和行為統一起來,學到語文知識的同時,提升思想道德素養,并能夠好好在生活中踐行。
三、與寫作教學結合,在寫的過程中讓學生深入理解、表達“真善美”
思想道德教育最終是要引導學生思想和行為向“真善美”的方向發展,而想要學生思想道德的認識真正內化為學生自己的,將其與語文課程的寫作教學結合在一起是十分有效的方法。因為寫作是學生“知情意行”的綜合展現,在寫的過程中,因為學生需要構思、組織語言等,因而會比閱讀和朗讀等花費更多的時間來思考。作文是個人思想的傳達,如果學生的作文是表達了“真善美”的傾向的,其思想必然與之一致或者含有這部分內容,而經過這樣的反復滲透,好的思想道德認識、思想等定會真正內化為學生自己的。比如,教師可以結合與道德情感內容相關內容命題小作文,通過寫作訓練達成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在學期開始讓學生寫寫《我的榜樣》、《我的夢想》,在考試前讓學生寫寫《我要如何面對考試》、《我的考試目標》,在學生遵守紀律方面表現不好時讓學生寫寫《假如我是老班》、《遵守紀律難不難》等。通過這樣有意識的作文訓練,學生不僅能夠鍛煉一定的寫作能力,也能夠在道德方面進行自我教育,提醒他們意識到何為真、善、美,并以正確的標準要求自己。
綜上所述,在語文教學與思想品德教育的結合是語文學科人文性的重要方面,是智育與德育的有機結合,有利于學生形成積極人生態度和價值觀念,有利于學生提升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李生平.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思想品德教育[J].甘肅教育,2016,(16).
[2]彭珠玉.小學語文課堂與思想品德教育有效結合策略[J].教育,2016,(08).
(作者單位:吉林省四平市鐵東區葉赫滿族鎮中心小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