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煥麗
[摘要]本文以“互聯網+”為背景,首先分析了當前高職高專院校英語競賽團隊建設的現狀與困境,然后提出了OF混合式英語競賽指導新模式,接著以此新模式為基石對高職高專英語競賽團隊建設進行了新思考,最后以桐城師專近年來英語競賽實況為例分析了以此新模式為基石的團隊指導的實踐效果。
[關鍵詞]互聯網+;英語競賽;團隊建設;0F混合指導;桐城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互聯網+”背景簡介
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隨著“互聯網+”的持續(xù)升溫,互聯網應用范圍不斷擴大,互聯網與傳統(tǒng)行業(yè)跨界融合不斷加深,其中就包括教育行業(yè)。一所學校、一位老師、一問教室,這是傳統(tǒng)教育。一張網、一個移動終端,幾百萬學生,學校任你挑、老師由你選,這就是“互聯網+教育”。“互聯網+教育”的結果,將會使未來的一切教與學活動都圍繞互聯網進行,老師在互聯網上教,學生在互聯網上學,信息在互聯網上流動,知識在互聯網上成型,線下的活動成為線上活動的補充與拓展。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熱化,不少人仍在質疑隨之誕生的“互聯網+教育”新型產業(yè)是否會取代傳統(tǒng)教育產業(yè)呢?“互聯網+大學英語教學”又會對高職高專院校的大學英語教學有何影響呢?熱衷于英語類競賽的我們以下主要將以桐城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今年來英語競賽的實際情況為例,從英語競賽指導和英語競賽團隊建設為出發(fā)點對以“互聯網+”為背景的高職高專院校英語競賽團隊建設進行新思考。
一、當前英語競賽團隊建設現狀與困境
(一)現狀
劉海紅、謝君(2014)指出目前高校英語競賽指導團隊的建設情況參差不齊,精干高效的競賽指導團隊極其少見。有的學校甚至沒有英語競賽指導團隊,僅有少數指導教師,競賽開始前匆忙著手準備,競賽結束后便不再是指導教師,而忙于它事;有的學校有競賽指導團隊,但對團隊的建設和管理方面沒有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團隊缺乏凝聚力,團隊人員流動性大,團隊在競賽前匆忙集結,競賽后又隨之解散;有的學校建設的競賽團隊功能單一,僅服務于競賽,完全脫離教學與科學研究。英語競賽是英語教學的一種重要補充形式,也是一項初具雛形的科研工作。沒有良好的英語競賽指導團隊,很難做到教學、科研與競賽三位一體、協(xié)調發(fā)展的良性循環(huán)。
(二)困境
綜合分析當前多數高職高專院校英語競賽團隊建設的現狀,不難發(fā)現,英語競賽團隊建設的困境依舊是時間、地點和人物這三個核心要素的不定額缺失。首先時間上,部分高職英語教師除了忙本職工作還要滿足家庭社會等需求,很難在工作之余額外抽出指定時間專門指導學生的各類英語競賽。其次地點上,很少有高職院校設立專門為各類英語競賽服務的教室和設備等,大部分師生都是在各自院校找無人上課的空教室進行指導交流。最后是指導教師和競賽選手的選定。每一個學生都想挑戰(zhàn)自己,更想為自己爭取更多更高的展示平臺。高職院校涉及職稱評優(yōu)等,固定的競賽指導教師難以聚力。
本文認為“互聯網+”的到來,不僅可以彌補英語競賽團隊建設中這三個核心要素的缺失,改善當前英語競賽指導質量,還可以幫助當前高職高專院校英語競賽團隊建設走出困境。
二、高職高專院校英語競賽指導新模式
高職高專院校學生接觸的英語類競賽有很多,以下僅以安徽省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之英語口語競賽為例展開簡析。
(一)傳統(tǒng)英語競賽指導做法
安徽省每年一度的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中之英語口語競賽半決賽內容包括兩個部分:職場描述和情景交流,決賽內容為即席辯論。職場描述環(huán)節(jié),一般情況下指導教師會自己先搜集相關統(tǒng)計圖或圖片,然后指導學生自己寫稿子改稿子,賽前與學生面對面指導時,主要涉及學生的語音語調臺風等登臺技巧。情景交流環(huán)節(jié),多數指導教師會讓學生帶著題目直接求助外教進行交流,部分老師會讓學生自己看材料不懂的自行查閱資料,賽前與學生進行面對面模擬。即席辯論環(huán)節(jié)多數情況指導教師會根據題目搜集或甚至自己撰寫稿子拿給學生看,賽前面對面進行師生模擬。
總之,由于時間地點人物等因素的或多或少缺失,師生指導時間有限、場地有限,或者指定的一兩個指導教師能力有限,每一個因素的缺失或多或少都會影響競賽指導質量。
(二)英語競賽指導新模式
隨著“互聯網+”的到來,我們建立了英語競賽指導校內平臺,欄目當前主要涉及英語口語競賽、英語寫作競賽、小學英語教學技能競賽、英語電影配音競賽、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等。我們嘗試了線上(Online)線下(Face—to—face)OF混合式英語競賽指導新模式,隨時隨地為師生交流保駕護航。我們的競賽指導平臺不僅為英語類競賽者和競賽指導教師服務,還為更多的英語學習愛好者提供了英語學習和交流的平臺。以下將從競賽指導前期、指導中期和指導后期簡單介紹下OF指導模式中指導教師和學生們的任務分配情況。
1.指導前期
線上:指導教師提前準備好一些真題類資料,布置初期任務,準競賽學生在網上查看學習,并準備初期任務,呈現初期作品。
線下:準競賽學生呈現初期任務,指導教師對學生作品進行主觀測評,指出學生失分源并及時提出個性化指導意見,比如語音語調方面、語義內容方面、臺風形象方面等等;結合準競賽學生情況,制定初期指導計劃,內容涵蓋如圖表描述、情景對話、自由辯論等方面。
2.指導中期
線上:準競賽學生結合指導教師建議,準備并呈現階段性作品。指導教師結合準競賽學生階段性作品,提出指導意見。
線下:準競賽學生呈現中期階段性作品。指導教師提供個性化指導。
3.指導后期
線上:準競賽學生呈現競賽前模擬作品。指導教師綜合測評,并給出指導建議。
線下:準競賽學生呈現預賽作品。指導教師綜合測評,確定競賽學生并給出賽前指導建議和鼓勵。endprint
OF混合競賽指導模式,借助互聯網的力量,在傳統(tǒng)的線下面對面指導時間的基礎上,增加了線上指導時間,大大延長了競賽指導時間,為競賽指導提供了時間保障;借助網絡平臺的協(xié)助,在傳統(tǒng)的線下定點指導的基礎上,增加了線上網絡平臺指導,彌補了競賽地點受限的不足,為競賽指導開拓了無限網絡空間;借助競賽指導資源共享的契機,更多的英語教師和英語學習愛好者了解了英語競賽,主動加入進來,使得英語競賽不再是僅限于個別指導教師或個別英語水平優(yōu)秀的學生的專利品。校內英語競賽網絡平臺為每一個校內英語學習愛好者開放。網絡平臺不僅僅為各類英語競賽服務,共享的學習資源可以免費下載,不僅可以拓展學生知識面,還為英語學習愛好者提供了學習交流和展示的平臺。
總之,OF混合競賽指導模式,一方面可以減輕指導教師的負擔,另一方面主要是為師生交流增加了指導機會。指導教師隨時隨地拿出手機或電腦就可以監(jiān)測到每一個準競賽學生的學習進步情況,還可以隨時解答學生的問題,幫助更多的學生提升自身英語水平。
三、高職高專院校英語競賽團隊建設新思考
OF混合競賽指導模式采用之后,競賽指導團隊的工作更加和諧高效。陳萍(2016)提出“互聯網+”背景下的高職大學英語教學團隊特點為跨越時空性、合作性和激勵性。的確,首先團隊合作性加強了,之前競賽指定一個或兩個指導教師指導一個學生;現在凡是指導平臺內的所有老師或同學都可以看到準競賽學生的作品,并提出個人的建設性意見,大家齊心協(xié)力為準競賽學生出謀劃策。其次,競賽指導平臺可以激勵更多的指導教師不斷學習進修之外,主要是激勵了更多的學生們,結合自身強項毛遂自薦積極展示自我并參加各類競賽。最后,競賽指導平臺使師生指導交流跨越了時空,隨時隨地學習交流不再是夢。基于此,我們對高職高專院校英語競賽團隊建設進行了如下新思考:
(一)設立團隊指導目標
一個明確可行而又可以凝聚人心的團隊指導目標是整個指導團隊的靈魂和信念。目標制定不僅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更要考慮指導教師的自身水平。一個連指導教師自己都達不到的目標只會讓學生感覺更吃力。一個沒有任何難度的目標也只會讓指導教師沒有努力的動力。因此,目標制定一定要切實可行且激勵人心。
(二)優(yōu)化團隊成員
以往我們構建團隊成員主要是看職稱比例,但是高職稱不等于高技能。且目前大多團隊成員僅限各項競賽的理論性指導教師,實踐性指導教師不多。我們認為在“互聯網+”的時代,優(yōu)化團隊建設,首先應該加入網絡技術人員,引進更多英語類APP或根據自身師生水平,研發(fā)開放一些自媒體,以便協(xié)助競賽需求。除此之外,還應邀請更多的實踐性指導教師加入到英語競賽指導團隊中。有了實踐性指導教師的親身示范,學生可以直觀地看到自己要達到的效果和差距,指導教師也好結合自身經驗給學生提供高效的示范和建設性指導意見。
(三)將競賽滲透到第一課堂
競賽可以側面反映課堂教學水平,反之,競賽也可以提升課堂教學水平。常規(guī)大學英語課堂都是以老師理論性講解為主,教學材料以課本為主。課堂上學生口語展示機會較少,且課本材料更新速度較慢,一方面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不多,另一方面學生知識面受限,學習沒有挑戰(zhàn)性。將競賽資料庫在課堂教學網絡平臺上不斷更新分享給所有師生,讓更多的學生在網上學習交流,將課堂轉化為學生們口語展示的常規(guī)舞臺,如此不僅可以激發(fā)更多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舞臺呈現還可以讓學生們體驗英語學習的樂趣,讓更多的英語學習愛好者受益。
(四)將競賽拓展到第二課堂
除了課堂教學這個小舞臺,我們還有第二課堂即校園活動這個大舞臺。我們可以建立一個校園英語活動公眾號,讓全校英語愛好者加入進來。公眾平臺可以設立英語沙龍、英語演講、外文電影配音、英語辯論、英語聊天室等欄目,每個欄目都邀請指導教師跟大家不斷分享學習資料和經驗指導,網上學習之余將各項競賽呈現到校內比賽的大舞臺,為每一個英語學習愛好者提供公平的展示機會,如此可以有效改善全校的英語學習氛圍。
四、桐城師專近年來英語競賽實例分析
(一)近年來競賽成績
作為一個師范類為主的高職高專院校,桐城師專不但注重學生寫作口語方面的應用型技能培養(yǎng)和發(fā)展,更注重作為準小學英語教師的教學實踐方面的綜合型技能培養(yǎng)。近年來,自校內英語競賽網絡平臺向全校師生開放以來,桐城師專學子分別在英語口語競賽、英語寫作競賽和小學英語教學技能競賽等方面,不斷取得進步。首先,在英語口語競賽,桐城師專學子在2015年安徽省高職院校技能大賽英語口語競賽英語專業(yè)組中取得省級第四名的優(yōu)異成績;其次,在英語寫作競賽方面,桐城師專學子在2016年外研社杯高職高專英語寫作競賽安徽賽區(qū)取得特等獎,在全國總決賽中獲得全國三等獎的優(yōu)異成績;最后在小學英語教學技能競賽方面,桐城師專學子先后在2015年和2016年安徽省高等院校師范生技能大賽中先后獲得特等獎和一等獎的優(yōu)異成績。
(二)近年來競賽分析
成績水平提高的背后,校內英語網絡平臺功不可沒。當仍有人懷疑“互聯網+教育”,是否會取代傳統(tǒng)教育時,我們用事實給出的答案是:不會,“互聯網+教育”只會給傳統(tǒng)教育行業(yè)帶來新氣象新活力。“互聯網+英語競賽指導”只會讓更多的英語學習愛好者享受英語展示的網絡平臺,讓更多的英語教師不斷自我反省繼續(xù)進修學習。
雖然不以成績?yōu)槟康牡母傎惒皇钦娓傎悾傎惔_實為人才提供了展示平臺。目前桐城師專學子們英語方面接觸的競賽僅限于英語口語、英語寫作和小學英語教學技能競賽,我們的網上平臺僅限QQ群、微信群、微信公眾號等,我們將進一步優(yōu)化升級我們的團隊成員,引進網絡技術人員,并借助“互聯網+”的力量,研發(fā)自媒體,拓展競賽范疇,努力為更多英語類應用型人才提供更多展示平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