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冬娟
摘 要:語文教學一直都處于教學皆厭的尷尬境地。重在探討如何激活一堂高中語文課,主要是創設學生感興趣的課堂情境,讓學生的生活與愛好融入課堂,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力求完成新課程賦予教育工作者的任務。
關鍵詞:語文課堂;情境;靈動;情感;口才
語文是一門工具學科,是學好其他科目的基礎。生活中,很多事情都要用到語文知識。苦惱的是,當下很多語文課堂過于沉悶,學生積極性不高。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如何激活一堂高中語文課?結合教學實踐,我有以下幾方面的探索。
一、以情境的創設,激活語文課堂
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愛好,創設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讓學生一開始就沉浸在學海里。
創設詩畫音樂情境,給學生審美的空間;創設生活畫面情境,給學生聯想的空間;創設游戲場景情境,給學生愉悅的空間……
用詩畫和音樂陶冶學生。比如,學習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要發揮多媒體優勢,在欣賞荷塘圖片的同時,以歌曲《荷塘月色》為背景音樂,讓學生一上課就在輕松的情趣氛圍中領悟生活的美,這樣每個學生都不自覺地成了課堂的主體,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無形中也得到了提高。
用真實的生活感悟學生。比如,學習畢淑敏的《我的五樣》,課前先讓學生走入自己的生活,寫出自己人生重要的五樣,再去體會作者所寫的五樣,對比中尋找出自己生命中最有意義的東西。
用有趣的游戲啟發學生。比如,學習成語,用活潑的“成語接龍”游戲,讓成語變得簡單易記,這中間還穿插了一些富于歷史知識和教育意義的成語故事,讓學生讀起來趣味盎然,受益匪淺。這樣,在嬉笑中就能給成語歸類,并且學到更多的成語。
二、以生命的靈動,激活語文課堂
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引導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在課堂上把他們的智力活動都“調”起來。
讓學生誦讀或分角色朗讀,以讀觸情;讓學生就課文情節演話劇,以演促趣;讓學生就某一觀點開辯論會,以口激情……
用分角色朗讀的方式觸發學生的情感。比如,學習曹禺的話劇《雷雨》,在品味人物個性特點的時候,分角色聲情并茂地朗讀,把人物性格演繹得淋漓盡致,學生沉浸其中,課堂氣氛活了,理解也加深了……
用表演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比如,學習《史記》中《廉頗藺相如列傳》,老師把內容寫成劇本,學生排練,在活靈活現、惟妙惟肖的表演中,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已經有血有肉地展現出來,這樣生動逼真的課會更吸引學生。
用辯論的方式提煉學生的能量。比如,就“中學生該不該帶手機進校園”的話題展開辯論,讓學生體驗舌戰群儒、激辯眾豪的快感,體驗用犀利的語言、睿智的眼神震懾全場的魅力。讓他們知道只要敢,只要想,就能辯出風采,辯出自我,讓他們在思維碰撞中匯聚能量。
三、以情感的熏陶,激活語文課堂
語文教學,是師生情感交流與互動的過程,教材是承載和傳播情感的載體。只要教師能引導學生付出真情,使學生的情與文章的情融為一體,教學就會達到“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的“育情”境界。
比如,學習史鐵生的《我與地壇》,讓學生在感悟生死的同時,深深體會其母子情深。放著滿文軍的歌《懂你》,讓學生想想自己的母親為自己所付出的辛勞,再聽聽有關孝道的歌《跪羊圖》,問問自己盡過孝道沒有,有些學生內疚地哭了,回家后幫父母干活,為父母洗腳。
比如,學習辛棄疾的詞《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讓學生感悟作者那種急切的報國之志,以感悟拳拳赤子之情,再聯系我們祖國在歷史上受到的創傷和釣魚島的現實,啟發并激起學生努力學習、報效祖國的熱情!
四、以卓越的口才,激活語文課堂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只有卓越的口才才能打造精彩的語文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
以激情澎湃的語言感染學生;以天真迷人的語言吸引學生;以智慧豐富的語言說服學生;以幽默情趣的語言快樂學生……
只有老師對傳授的知識充滿熱情,學生的熱情才能被調動起來。比如,學習食指的《相信未來》,老師深情而有氣勢地讀出“相信未來”的同時,還可以穿插許多真誠的不可遏制的慨嘆“不管前進的道路多么困難,我們都要勇往直前”。這樣,學生才能放下包袱,敞開胸懷,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學的殿堂中來。
總之,作為一名語文老師,一上課就要以獨特的情境創設吸引住學生,課堂上充分調動一個個生命的靈感,讓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主動學習,同時,讓學生的情感融入課堂,以課堂的情感感化學生熱愛生活,而整個課堂教師都能以自己卓越的口才吸引著、感染著學生。這樣的一堂語文課無形中就被激活了,學生也在無意中就喜歡上了語文課。
參考文獻:
[1]孫艷靜.談高中語文如何實施高效課堂[J].學苑教育,2014(12).
[2]劉曉寒.高中語文課程教學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才智,2014(17).endprint
新課程·下旬2017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