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的差異,英漢語言中基本顏色詞的語義雖有相似之處,但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本文從“語義基本對應、語義部分對應、語義不對應和語義空缺”四個方面對英漢語言中的基本顏色詞進行對比,探討英漢基本顏色詞在語義方面的異同及隱含在其中的文化觀念。
關鍵詞:顏色詞 語義 對比
一、引言
顏色詞是人們用來說明顏色的詞語。詞匯學中將顏色詞稱為色彩詞,指的是自然界中客觀存在的真實顏色以及人們主觀意識中后天形成的抽象色彩印象的詞。它由抽象顏色詞和具體顏色詞構成,主體是具體顏色詞,包括基本顏色詞和普通顏色詞。柏林和凱伊考察了近百種語言,研究了其中的基本顏色詞,首創了基本顏色詞的理論,認為英語中有“white,black,red,green,yellow,blue,brown,purple,pink,orange,gray”等11個基本顏色詞(Berlin,Kay,1969)。漢語也屬于顏色詞豐富的語言,但是,由于使用英漢語地區的地理位置及文化背景不同,二者顏色詞的數量和意義存在明顯差異。本文選取了漢語中與英語對應的11個基本顏色詞,對它們進行語義方面的對比,找出其中的相同和相異之處,并闡釋其產生的文化背景。
二、語義理論背景
部分學者將漢英語言中某些詞語的語義層次差異歸納為四大類:1.在一種語言里有的詞在另一語言里沒有對應詞;2.在兩種語言里,某些詞語表面上似乎指同一事物或概念,其實指的是不同的事物或概念;3.某些事物或概念在一種語言里只有一兩種表達方式,而在另一語言里則有多種表達方式,即在另一種語言里,這種事物或概念有更細微的區別;4.某些詞的基本意義大致相同,但派生意義的區別可能很大(鄧炎昌,劉潤清,1989:163)。本文以此理論為基礎,對基本顏色詞進行分類,將其大致分為四種情況:語義空缺;語義不對應;語義基本對應;語義部分對應。
三、英漢基本顏色詞語義對比
(一)語義空缺
某些基本顏色詞的語義構成,在英漢語之間存在語義不對應或語義空缺現象。以黃色為例,漢語中的黃色主要有三方面含義:一是受中國歷史的影響,黃色有“尊貴”義。中國古代社會以皇帝為中心,實行皇權至上和皇權專制的政治制度,黃色常作為“皇權”的象征。二是“幼小”“稚嫩”義,用“黃毛丫頭”來代指年幼不明事理的女孩。三是“色情”“淫穢”義,代指淫穢色情、封建迷信等危害人們身心健康、污染社會文化環境的文化垃圾。以上含義在英語中并無語義對應,“yellow book”并非字面義“黃色書籍”,而是“黃皮書”,因法國等國家政府報告書用黃色封面裝幀而命名;“yellow pages”為“黃頁”,指用黃紙印刷的電話號碼簿,而“黃色書籍、色情書刊”在英語中為“blue book”。同樣,在英語中,“yellow”有“膽小、卑怯、卑鄙”之義,“a yellow livered”義為“膽小鬼”,在漢語中并無此引申義。就紅色而言,漢語中的“紅”有“得寵”和“受寵”義,例如,“紅人”和“紅極一時”,而在英語中卻沒有與此對應的語義。漢語中的綠色在語義上存在空缺,其引申義在漢語中特有,可引申出“猥瑣”之義。例如,“戴綠帽子”一詞的隱含義為一個男人的女人和別的男人偷情。在英語中,“green”一詞在英語中同樣存在語義空缺:“green apple”不是“綠色的蘋果”,而是“生蘋果、未成熟的蘋果”;于此類似,“a green worker”并不是指“綠色的工人”,而是指“生手、學徒工”,與“green hand”相同,都有“缺乏經驗”的意思。“Green”在英語中還有“嫉妒”之義,漢語中用于表示“嫉妒”的“眼紅”,在英文中要譯為“green-eyed”而不是“red-eyed”。“白色”和“white”分別在漢語和英語中存在語義空缺。藍色在中國文化中幾乎沒有什么象征意義,而在英語中,“blue”有許多含義,除了上文提及的“淫穢、下流”義,還象征“憂郁、沮喪”,如“feel blue”以及“blue monody”;象征“高貴、高遠、深沉、嚴厲”,如“blue blood”為名門望族,“blue laws”義為“嚴格的法律”。Grey有“年級大、老練、匿名”義,而“灰”在漢語中并無與其對應的意義。
(二)語義基本對應
詞語意義基本對應通常指英漢基本顏色詞在概念意義、內涵意義和應用范圍等方面的涵義等值,準確地說,是語義基本對應。此處主要以紅色、綠色、紫色、黑色為例。無論在西方還是中國,紅色都有“熱鬧”“喜悅”等義:英語用“red letter day”來代指“發生好事的日子”,“to roll out the red carpet to honor a visiting head of state”表示鋪上紅地毯歡迎貴賓;在中國,婚禮、生日以及重大節日要用大紅燈籠、對聯和福字等紅色的物品來增添喜慶氣氛。綠色是大自然的顏色,令人充滿青春活力,可代表“生命、希望、環保與和平”,在漢英中語義基本對應。無獨有偶,紫色在漢語和英語中均象征“權利”和“高貴”:“在中國民間傳說中,天帝居于天上的‘紫微宮(星座),故而以天帝為父的人間帝王(天子)和以天帝為信的道教都以紫為瑞”;在英語中,“the purple”指帝位、王權,“be born in the purple”指生在王侯貴族之家。由此可見,“purple”的象征意義也跟帝王將相和宗教有關系。黑色在英語和漢語兩種語言文化中的意義大致相同:一是指“悲哀”和“死亡”,英美人在葬禮上穿黑色服裝,中國人戴黑紗;二是“陰險、邪惡”之義。例如,在英語中,“black sheep”義為“害群之馬”,“black day”義為“兇日”,“black future”義為“暗淡的前途”。
(三)語義部分對應
語義部分對應是指不同語言中的兩種不同的基本顏色詞字面意義不同,但內涵意義相同。漢語中紅色可以表示“羞澀”“生氣”等情緒。英語中“red”也有類似的意義,但是并非漢語中所有的“紅”都等同于英語中的“red”,尤其是在形容人們忽然臉紅時,英語的表達法有:to blush,to flush,to redden,to turn red等。再如上文提及的“黃色”和“blue”,均可引申為“統治權”和“高貴”,也都有“淫穢、下流”之義,因此兩者是部分語義對應關系。endprint
(四)語義不對應
受地理因素、社會環境、文化背景差異的影響,不同語言的表達方式也不盡相同,這在英漢基本顏色詞中表現得較為明顯。兩種語言對同一顏色詞所持的態度以及產生的聯想有一定的距離和差異,它們所表達的語義往往不同或不等值,其內涵意義、社會意義、情感意義、聯想意義等大大超出概念意義以外的交際價值(張沙林,2005)。“紅”在中國象征革命、正義或政治覺悟高,而“red”在英語國家文化中是一個貶義詞,是“火”和“血”的聯想,有“激進”“低卑”及“非一流”之義。如“red revenge”義為“血腥復仇”“a red light district”為“花街柳巷”。“白色”和“white”的語義在英漢文化中也差別較大。在中國文化中,白色有時候代表枯竭而無血色,象征“死亡、兇兆”。在漢語方言中,“白毛”用來指調皮搗蛋或喜歡惹是生非的孩子,也可指給丈夫帶來厄運的不忠的妻子;而在西方文化中,白色的象征意義主要著眼于其本身色彩,如新下的雪、新鮮牛奶及百合花的顏色。西方人認為白色高雅純潔,所以它是西方文化中的崇尚色:它象征純真無邪,如:“a white soul”為“純潔的心靈”,“white wedding”指新娘穿白禮服的婚禮。“white”還象征正直、誠實,如:“a white spirit”義為“正直的精神”“white men”特指“高尚、有教養的人”“white hand”義為“廉潔、誠實”“white”也象征幸 運、吉利,如:“one of the white days o f sb's life”指的是某人生活中的吉日之一,“white magic”義為“有天使相助的法術”“white”還有“合法、無惡意”義,如:“white market”特指合法市場,“a white lie”指的是“無害的謊言”“黑色”和“black”的聯想意義也存在許多沖突。漢文化中的“黑臉”是與誠實和正義有關聯的,西方人則把黑色和非洲人聯系在一起,如“a black boy”指的是“an African boy”,而漢語“黑孩子”指的是計劃外生育的孩子。再如上文提及,“黃色”和“yellow”在英漢文化中也語義不對應:“黃色”有“忠貞、正義”之義,而“yellow”象征膽怯、卑鄙和背叛”。
四、結語
通過比較英漢基本顏色詞的內涵意義,我們可以看出其既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完全相反或完全吻合的情況比較少,而語義交叉的情況則較多。這與地理環境、社會風俗和歷史文化等因素密切相關的。了解并掌握基本顏色詞在英漢語言中的文化背景,區分它們在不同語境中的語義差別,對促進文化交流和英漢雙語翻譯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Berlin,Kay.Basic color terms:their university and
evaluation[M].Berk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9.
[2]鄧焱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英漢語言文化對比[M].北京:
外語教學研究出版社,1989.
[3]張沙林.英漢基本顏色詞語義對比研究[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
科學版),2005,(5):112-114.
(釋然 上海 同濟大學外國語學院 20008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