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樂是幼兒美育教育的主要內容,擔負著培養幼兒對音樂的熱愛以及審美能力。音樂游戲,可以提高音樂的美育功能。文章主要論述音樂游戲在幼兒美育中的有效性,并論述音樂游戲在幼兒音樂教學中開展的幾個主要策略。
關鍵詞:幼兒園;音樂游戲;美育教育;實效性
3~6歲年齡段的幼兒,對游戲情有獨鐘,游戲可以給他們帶來身心的愉悅,給幼兒帶來快樂,在快樂中受到啟發和教育。幼兒園音樂活動,形式多種多樣,而音樂游戲在幼兒園音樂教學中滲透和運用,可以提高音樂的美育作用,提高音樂教學效果,起到事半功倍之效。下面,筆者從以下三個方面,談談幼兒園音樂游戲在幼兒音樂教學中運用,提高音樂美育功能的幾點感悟,以期與同仁們共同探討和交流。
一、 融入音樂游戲,提高聽覺能力,發展創造力
創造力的培養,是幼兒音樂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陶行知先生說過,任何創造力發揮的條件是民主。為幼兒創設寬松、民主、愉悅的音樂氛圍,是幼兒音樂創造力的培養的主要途徑。因此,幼兒園音樂教學中,融入游戲,運用游戲開展教學,是落實音樂美育教學目標的主要途徑。
聽覺游戲,可以提高幼兒的聽覺能力和聽覺的敏感度。音樂的強弱、高低、音色等,教師對這些樂理知識的講解,對3~6歲的幼兒來說,收效甚微,因為幼兒的樂理知識的基礎幾乎是零,并且樂理知識也枯燥和乏味,給孩子們聽起來也容易產生疲勞感,對孩子灌輸樂理知識,也沒有必要。而這些樂理知識,又是音樂欣賞、音樂能力不可或缺的要素。而音樂聽覺游戲,可以有效實現在游戲中感悟這些樂理知識,在玩中感悟音樂的強弱、聲音的高低,也提高幼兒的聽覺能力,并在游戲中提高幼兒的創新力。
如幼兒園小班的音樂教學,首先讓學生聽《青蛙唱歌》,然后,讓孩子們辨一辨哪個聲音是大青蛙發出的,哪個聲音是小青蛙發出的,比一比誰的聲音高、誰的聲音低。再傾聽《碰鈴和大鼓的歌》,然后說說哪種樂器為大青蛙伴奏,哪種樂器為小青蛙伴奏等,在這些游戲開展的同時,讓學生用身體和動作辨識出這些聲音的高低,在動作的同時,培養幼兒的創新力,提高幼兒的聽覺能力和辨音能力。
對于音樂的上行和下行的感知,利用音樂游戲《小手爬》,可以提高幼兒的辨別聲音的高與低的能力,在游戲開展過程中,可以讓幼兒邊演唱邊做動作,用“啦”音演唱,并讓幼兒在演唱時,隨著音高的變化,用手做出相應的動作。聽音、辨音游戲,是幼兒音樂教育中常用的游戲,在這類游戲開展時,不僅僅培養幼兒的聽音能力和辨音能力,也引導幼兒在游戲中邊聽邊做、邊做邊辨,逐漸培養和發展幼兒的音樂創造力。
二、 融入音樂活動,發展幼兒感官、豐富幼兒知識
幼兒的音樂創造力的培養和發展,應根據幼兒的思維力發展的特點而采用相應的教學方法,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幼兒對感性材料感興趣,也就是對看得見、摸得著的材料感興趣,為此,音樂教學中,應提供給幼兒一些感性材料,讓幼兒多動、多聽、多看、多嘗試,從而發展幼兒的感官,也增長幼兒的生活常識,提高生活知識。
如《小兔和狼》的歌曲的演唱的教學時,如果純粹教幼兒演唱這首歌曲,難以激發幼兒的興趣和積極性,而融入游戲活動,可以激發幼兒的參與的興趣,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如根據歌詞內容,想一想小兔子是怎樣走路的,并模仿小兔子走路的樣子;讓孩子們學一學小兔子豎起耳朵聽大灰狼的“嘭!嘭!”聲音的動作,模仿風的“呼呼”的聲音以及樹葉的“沙沙”的聲音;讓孩子們邊唱邊表演,表演小兔在開心跳玩時,聽到大灰狼的聲音,迅速躲進草叢里,大灰狼找不到小兔子,灰溜溜走了等的整個故事情節,允許孩子們在表演中創新思維,創新想象,還可以在這個表演活動中,加上其他動物形象,使故事更豐富。
在《小兔和狼》歌曲的教學時,游戲活動可以多樣化,除了模仿、表演之外,辨聲音游戲,也可以促使孩子們動起來,讓孩子們分辨出兔子、風、樹葉、狼等的聲音,感受音色的強弱、聲音的高低。也可以開展語言游戲,如教師呈現出小白兔的圖片,或者利用多媒體的音效功能,播放出小兔子的發出的聲音,然后啟發孩子們:看/聽,誰來了?和它打個招呼吧!也可以在聽、唱歌曲之前,呈現出兔子和大灰狼的圖片,讓孩子們根據圖片內容,編個故事,也可以在學唱之后,根據歌曲內容,而編出兔子和大灰狼的故事,并講一講所編的故事,與大家分享……多樣化的游戲活動,活躍了孩子們的思維,發展語言,提高綜合素養。
三、 通過角色表演,培養幼兒合作意識,感受合作樂趣
幼兒音樂游戲,可以激發幼兒的參與的興趣,提高創新力。角色表演游戲,不僅激發幼兒的興趣,也培養幼兒合作意識,感受合作的樂趣,從而發展幼兒的綜合能力。
如《小兔和狼》的教學,除了各種形式的辨別、模仿等游戲,角色表演游戲,更可以培養幼兒的創新力,發展合作意識和合作樂趣。如讓幼兒分別扮演小兔子和大虎狼,根據自己對歌曲《小兔和狼》的內容的理解,創編情景劇,并表演出來,這個環節,不僅深化幼兒對歌詞的理解,還通過角色表演,培養創新力和合作意識,在表演中,提升樂趣。
再如《小蝌蚪找媽媽》的教學,筆者讓幼兒分別扮演小蝌蚪和媽媽,并創新故事情節,如不同的幼兒,用手扮演出蝌蚪的頭、軀干、尾巴等,協調動作,游進“小河里”,呼喚著“媽媽,媽媽,你在哪里?”孩子們自由自在地表演著,通過表演,合作意識得到加強,也在表演中,嘗受合作的樂趣。
作為幼兒教師,應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在音樂教學中,運用音樂游戲,開展多樣化的音樂游戲活動,促進幼兒的創造力,同時,音樂游戲的融入,為幼兒理解音樂知識,體驗音樂的旋律和節奏,培養幼兒的專注力、想象力,更培養和提高幼兒的審美、創造美的能力,提高幼兒音樂教學的有效性和實效性。
參考文獻:
[1]謝向穎.淺析音樂游戲在幼兒園教育中的作用[J].音樂大觀,2013(09).
[2]王鳳俠.幼兒園音樂游戲的有效組織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刊),2016(05).
作者簡介:
馬曉莉,甘肅省武威市,甘肅省民勤縣實驗幼兒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