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韜+邵剛
摘 要:在分析影響高等院校獎助學金評定效率與公平的文化機制的基礎上,本文結合中醫藥高等院校獎助學金評定調查結果,提出了院校建立獎助學金評定效率與公平文化機制的建議,從而為關注這一話題的人們提供參考。
關鍵詞:中醫藥高等院校;助學金評定;效率與公平原則;文化機制
一、 引言
獎助學金的設立,最終的目的是幫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從而更好的為黨和國家培養人才。中醫藥高等院校作為培養中醫藥人才的重要學府,還應遵循效率和公平原則完成學校獎助學金評定文化機制建設,以便更好的為國家儲備優質人才。因此,還應加強對中醫藥高等院校獎助學金評定效率與公平的文化研究,以便更好的推動中醫藥高等院校獎助學金評定工作的開展。
二、 影響高等院校獎助學金評定效率與公平的文化機制分析
在高等院校獎助學金評定方面,時常會出現學生為小幫派利益發生物質爭端的情況,以至于給獎助學金活動的開展蒙上了陰影。出現這一現象,主要是由于學生更容易相信權威和依賴圈內人,所以愿意為幫派利益與個體抗衡。受這一因素的影響,學生更愿意相信規則,而并非是將正義、守信等期望于個人身上。但是,如果使學生認為人性本善,則可以使學生從大局角度出發,從而使物質資源不足帶來的風險得到化解。采取該種措施,則能使獎助學金評定達到有限資金得到高效率利用的目標,并體現評價結果的公平性。因此,還應完成能夠影響高等院校獎助學金評定效率與公平的文化機制建設,以便合理引導學生在評定活動中做到相互體諒和發揚風格,確保所有學生都能從中得到收獲,繼而達到更好的評定效果。
三、 基于中醫藥高等院校獎助學金評定效率與公平的文化機制研究
(一) 調查對象與方法
本文所應用的調查方法主要有兩種,分別是問卷調查和當面訪談,發放問卷的方式是隨機抽選,即從中醫藥高等院校的各個年級中隨機抽取五個班級作為調查對象,再在每個班級內發放二十份調查問卷,最終收回的有效問卷數量為九十份,當面訪談的對象則是構成這五個班級獎助學金評定小組的成員。
文中提出的一系列結論,都是通過類屬分析法對訪談所獲得的信息和數據進行歸納、整理后得出的,具體來說,就是以每個班級在評定獎助學金時應用的方案作為研究依據,通過深度分析、總結對比的方式,將研究結論進行整合和升華。回收的調查問卷,則分別通過Excel、SPSS這兩個軟件進行了進一步的處理,在此基礎上對處理結果展開分析,得出最終結論。
(二) 調查結果與分析
1. 在差不多的條件下,應當保證每位學生都可以獲得均等的權利
該項測試主要針對的是學生是否具有平均主義思想。作為對我國產生極大影響的儒家注意的核心內容之一,集體主義強調的內容不僅是成員應當有為集體風險和犧牲的精神,還強調了集體具有照顧成員的義務。通過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可以看出,贊同和反對這一觀點的學生數量基本持平,也就是說,隨著全球一體化程度的加深,集體主義在現階段面臨著十分嚴峻的挑戰。
2. 針對獎助學金所開展評定工作的最終結果,應當是讓該拿的人拿
通過調查可以發現,有85%的學生認為,班級內相對困難的學生應當被評上助學金,如果這些學生自己沒有申請助學金的意愿,學校或教師也可以視情況給予相應的幫助,另外還有69%的學生認為,如果家庭并不困難,那么學生就不應當申請或獲得助學金。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都將“公平”視為對助學金評定結果加以考量的主要因素。
3. 如果無法實現效率最大化,那么就應當將公平進行最大化呈現
這一假設主要針對的是學生對獎助學金評定工作具有的看法。通過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幾乎所有學生都認為公平應當被放在首位,即使這樣做無法保證效率的最大化。對獎助學金的評定工作而言,效率主要體現在物質方面,也就是說,保證需要受到幫助的人能夠得到相應的經濟資助,公平則主要體現在與道德判斷相關的方面,想要保證公平的實現,需要考慮以物質利益博弈為首的諸多因素。但是由于儒家文化的影響,人們往往將目光聚焦在道德操守和價值實現的方面,卻忽略了物質的角逐,導致舍利取義的情況時有發生,一味地追逐效率,從本質上來說與“公平最大化”之間存在著無法避免的沖突,這也是需要人們注意的問題。
(三) 文化機制的建設
如果想要保證中醫藥高等院校針對獎助學金所開展評定工作具備應有的公平和效率,相關人員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對文化機制進行建設:首先,重新制定資助目標,保證所制定目標不僅能夠體現公平,還能夠反映效率。作為社會主義國家,我國政府具有保障學生順利完成自己學業的義務,但是需要注意一點,資助對象應當是成績優異、勤奮好學且家境相對貧寒的學子;其次,學生想要獲得獎助學金需要付出一定的勞動,這樣做的目的是將權利與義務間所具有的對等關系加以呈現。通過調查可以發現,包括中醫藥在內的各高等院校內,普遍存在爭取獎助學金的學生數量遠遠多于申請助學貸款或勤工助學的學生數量,這一情況的存在,對“育人”目標的實現是十分不利的,因此,中醫藥高等院校應當頒布“獎助學金獲得者在校期間或畢業后,需要參加相應的公共服務”或其他相關條例,保證參與到教育成本分擔過程中的其他學生,也可以獲得一定的回報;最后,將“教育機會銀行”或類似銀行機構融入到對貸學金進行管理的過程中,通過在其他方面獲得相應收入的方式,減輕貸學金施加的壓力,保證助學制度的作用可以通過對具體政策進行操作的方式,被完整的呈現出來。
四、 結論
通過研究可以發現,中醫藥高等院校在獎助學金評定上,還應堅持效率與公平原則,以便使獎助學金評定活動成為培養學生高尚情操的平臺,借助中國傳統文化對中醫藥學生的物質爭端進行解決,從而完成德行高尚的中醫藥人才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吳軍箭,成彬鑌,張鶴揚.從效率與公平原則反思我國高校助學體系[J].六盤水師范學院學報,2015,27(04):56-59.
[2]殷劍敏.論公平原則在國家助學金評定中的運用[J].揚州職業大學學報,2012,16(04):62-64.
作者簡介:
趙文韜,邵剛,江蘇省南京市,南京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