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奕斌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普及開來,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巧用多媒體,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效率,從而增強語文學科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信息技術 語文教學 整合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51-0068-01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而隨著科技的發展,多媒體技術越來越多地應用在教育教學中,它能以形、聲、光、色等表現手段,形象、直觀、生動地創設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愉悅、自由的氣氛中接受知識,使他們愛學、樂學,達到學會的目的,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不僅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還能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一、信息技術進入語文課堂教學
以計算機和網絡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正在越來越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學習方式,正在對教育產生著影響。在現代教學手段運用方面,學校投巨資建設校園網、多媒體室,甚至于每個班都購置了多媒體系統;在新的一輪課程改革的大形勢下,教學手段和教學理念的更新為語文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為學生主體性、創造性的發揮創設了良好的基礎,使學校教育朝著自主的、有特色的課程教學方向發展。無疑,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已成為大勢所趨。語文教師應當從自己學科的角度來研究如何使用計算機幫助自己的教學,把計算機技術融入到語文學科教學中。
二、與信息技術整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個體力求深入地認識某種事物或樂于參與某種活動的一種積極的意識傾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思維活動是建立在濃厚的興趣和豐富的情感基礎上的。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而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所以,要讓學生自覺自主地學習,首先要喚起他們對學習對象的興趣,吸引他們進入學習的境界。傳統的語文教學,教師灌輸式教育,學生接受慢,更容易遺忘,而且往往有一些學生對文字毫無興趣,學起來相當困難。而把語文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整合,使教學手段多樣化。信息技術手段進入課堂,給語文課堂教學注入了一股活力,給學生帶來了新鮮感。通過屏幕出現的那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吸引了全體學生的注意,那高質量的音響效果喚起了學生學習的欲望和勁頭,那變化有序的字母不再使學生感到拼音知識的單調和枯燥乏味,解決了傳統教法無法克服的教學困難,讓學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興奮、愉悅、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大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比如在教學g、k、h三個聲母時,可以利用課件在屏幕上出示在藍藍的天空下,一只白鴿快樂地飛翔,清清的河水中,幾只小蝌蚪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小朋友悠閑地坐在公園的椅子上喝水。利用信息技術將文中的插圖變靜為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獲取知識。這樣自然而然地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而培養出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例如《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采用多媒體教學,把學生未見過的海底下面嬉戲著的魚群、蠕動著的海參、披甲的龍蝦、美麗的珊瑚等活生生地呈現在他們的面前,原本平面的、了無生氣的教材內容變成了立體的、可感的鮮活畫面,這樣的課堂學習,學生不僅不會感到枯燥,而且還會懷著濃厚的興趣、輕松愉快的心情、主動積極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與信息技術整合,有利于突破教學重難點
多媒體技術在綜合處理和控制符號、語言、文字、聲音、圖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它可擺脫時空的限制,可使抽象的、枯燥的知識形象化、生動化。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只要恰當運用多媒體巧妙的再現課文中的情景,不僅能夠突破知識的重難點,而且能使學生從形象的感知中增強學習的趣味。如在“b p m f”的教學中,考慮到學生容易把 b 和 d、p 和 q 搞混淆,教學b時,讓學生記住b的形狀跟小女孩聽廣播的收音機的形狀有關。利用多媒體,b從收音機中慢慢走出來。這樣一來,學生只要記住了收音機的形狀,就永遠記住了b的半圓在右邊,因為圖中的收音機的半圓就在右邊。教學“p”時先讓學生看圖說話,讓學生注意到小朋友爬山坡時手拿的那面紅旗的方向,p從紅旗中慢慢飄出來。這樣一來學生也就永遠記住了爬山坡時手拿的紅旗隨風飄的方向,p的有半圓方向也就不會弄錯了。如:教學《 雪地里的小畫家》一文。首先,從學生最喜愛的雪景動畫引入新課:大雪紛飛后的雪地上,一片白茫茫,一群可愛的小動物伴著優雅的音樂走來了,身后留下一串串形狀各異的小腳印。學生立即就被這美麗的雪景、活潑的動物形象和動聽的音樂所吸引。接著,讓學生來說一說看到的雪景和動物,帶著感情讀一讀課文中描述的語句。然后,再隨課文的學習相機演示竹葉、梅花、楓葉、月牙等實物圖與小動物腳印圖進行對照,通過對比自悟文意。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過程中掌握了語文知識,理解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四、與信息技術整合,拓寬了學生的學習渠道
信息技術網絡具有無與倫比的可查閱功能,可參考功能,內容豐富多彩,使它超過了任何版本的大百科全書。它的這個特點,可以很好地用來拓寬學生的學習渠道,拓展學生知識面。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使學習的資源無限擴展,利用多媒體能為語文教學提供詳實的背景資料,幫助學生較為深入而準確地理解閱讀對象。查找、收集和課文有關的資料是小學中高年級學生預習的一個部分。教師可以在節假日或者周末時間,布置本單元課文需上網查找的內容,讓學生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平臺,搜集課文所涉及的新知識的相關信息。如:寫人的文章讓學生查找作者的資料,寫作時的背景及時代等;寫景的文章指導學生收集景物所處地理位置,該處景物特點等等。學生在自主收集各種信息過程中,逐步提高了運用現代信息工具的能力,提高獲取信息、篩選信息、生成信息等方面的素養,讓學生從多角度、多渠道獲取語文知識,提高了自學能力。語文學科是個涉及范圍很廣的特殊學科,而單靠教材中所介紹的內容,完全滿足不了學生學習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利用網絡來彌補不足,網絡也恰恰滿足了學生學習的需要。在課余,教師可以推薦和課文有關的網站,讓學生利用搜索網站進行網上觀看。網上閱讀,既節省了金錢,又節約了時間,而且網絡資源的豐富性是一般書籍所無法與之相比的。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有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語文知識技能、思維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活動經驗。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拓寬知識面,讓學生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張宏玲. 如何實現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
[2]謝永霞.小學語文與信息技術整合探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