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康 夏悅
摘要:近年來,伴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升,對于精神文化需求也越來越高,這也使得我國傳統優秀文化越來越受現代社會的重視。古琴文化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西方外來音樂文化的沖擊,我國古琴文化面臨著失傳的危機,所以在新時期下,必須全面分析古琴文化遺產傳承現狀,并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相對應的古琴文化遺產保護策略,從而更好的實現古琴文化現代化傳承,下面將對此進行分析。
關鍵詞:古琴文化遺產 傳承 現狀 保護策略
中圖分類號:J632.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8)21-0045-02
就目前而言,社會上一直在呼吁當前古琴保護中的一個問題,就是各個地區過于看重“申報”,但是對“保護”卻不是很積極。地方政府為了提升當地的知名度,促進當地經濟效益發展,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報表現出很高的熱情,并且地方政府也積極的構建文化大省、古琴之鎮,但是其并不是出于對古琴文化遺產的保護,而是具有一定的功利性。這就使得在當前的古琴文化遺產傳承保護上還存在諸多問題,影響到古琴文化遺產的現代化傳承。
一、古琴文化遺產傳承現狀分析
近年來,隨著人們文化意識的覺醒,對于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視力度逐漸提升,古琴文化因此也受到了人們的關注。同時古琴入選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后,越來越多的地方流派古琴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視,并將其看做是城市名片,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古琴文化遺產的保護。即便如此,在當前的古琴文化遺產傳承保護上還存在很多不足,以揚州廣陵琴為例,其在當前歲上存在“昔日《廣陵散》,今日廣陵‘散”的說法,其主要是指在歷史上,廣陵派十分繁榮,但是在今天,廣陵派卻日漸式微,彈古琴的人越來越少,而大師更是少之更少。同時,當前的廣陵派琴人在傳授琴藝時,大多是通過零散的方式,缺乏核心凝聚力,這必然會影響到廣陵琴派的復興。
在實際中,政府的政策、經費等的支持情況對于文化事業發展具有極大的影響。從當前揚州古琴傳承保護實際看,政府部門對于古琴的重視力度并不是很高,并且沒有充分尊重古琴文化及琴人,政府與古琴文化傳承保護之間的不和諧聲音比較大。從政府部分官員的視角看,琴人的素質并不是很高,且不團結,沒有發揮出其古琴文化的凝聚力;從琴人的角度看,政府只是將古琴看做是“三把刀”文化,對其不太重視,政府與琴人之間的不和諧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古琴文化的傳承。
從當前揚州古琴發展實際看,雖然并沒有通過統一的廣陵琴社對相關琴務活動進行組織規劃,但是琴人依然通過自己的方式來奉獻其對古琴文化的熱愛,并努力為古琴文化傳承、保護做自己的工作。由歷史傳承而來的廣陵琴社雖然短暫的沉寂下去,但是新時期下的當代廣陵琴人卻創辦了更多的琴社組織,如南風琴社、大音琴堂等,都在積極的開展相應的古琴文化傳承活動。
二、古琴文化遺產保護策略探析
(一)加大政府協調引導
對于古琴文化,其本身的高雅文化特性就決定了其無法和流行音樂一樣,依靠市場來實現生存、傳承,從這個角度看,古琴的保護需要發揮出政府的協調引導作用,政府通過政策、經費等方面的扶持,可以極大的促進古琴文化遺傳的傳承及保護。近年來,古琴入選至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傳名錄,這使得各個地方的政府都充分借助當地的古琴流派進行“古琴城市”建設,并積極的將具有本地區文化的元素展現在人們面前,從而帶給人們更加深刻的印象。古琴是我國十分重要的精神財富,也是我國民族精神的代表,因此,在進行古琴文化遺產傳承中,政府需要承擔起應有的責任,結合當地古琴流派,探索符合地方實際的古琴流派保護方案,并注重對古琴資源的普查,力求掌握精準,全面的傳世古琴、琴曲、琴譜、古琴制作工藝。在此基礎上,組織古琴大師、相關學者開展相應的琴樂活動,并對古琴藝術團體、傳承人進行相應的資助,從而更好的促進傳統古琴文化的傳承保護。
(二)調動琴人的主觀能動性
在實際中,民間的琴人要具有良好的奉獻精神,要勇于承擔傳承、保護古琴文化的遺傳的責任,不計較個人的得失,積極的參與到政府舉辦的各種琴社活動中,為琴社資源發展提供良好的支撐,要注重調動琴人在琴樂傳承上的主觀能動性。從古至今,古琴都屬于民間資源,其具有十分深厚的民間根基,可以說是民間百姓自己享用的一種高雅藝術。如“揚州八怪”,就是在民間自己發展起來的。我國的古琴文化至今已經有了三千多年的歷史,其依靠古琴傳承主體本身的主動性,一直延續至今,并且古琴對觀眾并沒有很高的要求,其只需要三五知己就可以焚香撫琴,充滿了雅興。因此,在傳承古琴文化中,調動琴人的主動性是很有必要的。此外,為了更好的激發琴人主動性,政府部門還可以出面,對具有良好技藝的琴人進行獎勵,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古琴文化遺產的良好保護,同時還可以最大限度的調動琴人的積極性,使得琴人可以更好的按照自身意愿進行文化傳承、保護。
(三)建立民間與政府合作關系
從我國古琴文化遺產保護整體看,雖然有的地區對古琴文化遺產保護十分看重,但是由于文化管理部門、相關管理人員對古琴文化缺乏全面的認知,從而造成了在古琴文化遺產保護上存在缺陷,甚至會引起管理混亂的情況,影響到古琴文化遺產的良好傳承。鑒于此,在實際中,可以嘗試采用民間與政府合作的方式,對古琴文化進行保護,結合地方古琴流派實際,建立從上到下健全的古琴文化保護規劃、保護政策,打造全新的古琴文化遺產保護平臺,由民間琴人提供專業的古琴文化保護知識。由政府部門提供相應的活動場所、活動經費,從而確保古琴文化保護的持續進行。通過民間與政府的良好合作,民間琴人會更加積極的為政府部門服務,創建良好的社會影響,提高了政府部門對于古琴文化遺產保護的信心,而琴社也會將更多有力的資源反饋給政府,兩者相互配合、互利共贏,極大的提升了古琴文化遺產保護效果。
此外,在進行古琴文化遺產保護時,民間琴人還可以借助互聯網平臺,尋找相應的投資人,尤其是在社會上具有很強影響力的投資人,以其社會地位來帶動更多社會公眾對古琴的興趣,讓更多人可以參與到古琴活動中,深入了解古琴文化,促進古琴文化遺產的良好傳承。
(四)加強古琴文化遺產專業人才的培養
在古代,古琴是文人陶冶情趣的方式,他們蔑視商賈之徒,受這種傳統觀念的影響,民間琴人雖然具有很強的琴樂傳承熱情,但是其缺乏相應的商業運作、社會溝通能力,難以通過市場的方式來實現古琴文化的傳承、保護。而在琴社、社會、政府的相互溝通中,其內容十分瑣碎、繁雜,加上缺乏相應的琴館經營手段,使得很多民間琴人無法很好的協調政府、社會的關系。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是一門學科,其理論與實踐并重,為了更好的促進古琴文化遺產保護,就需要建設一批懂古琴文化、知識面廣、知曉國家法律法規政策且具有較強社會實踐能力、溝通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因此,在實際中,要特別注重培養古琴文化遺產專業人才,由政府出資,組織民間琴人開設相應的課程,對下一代的古琴文化遺產保護者進行培養。同時政府部門還可以發揮出學校教育的優勢,嘗試將古琴文化保護引入到學校教育,特別是高校,開設專門的課程體系。民間琴人為學校提供必要的古琴資料,由教師傳授給學生,讓學生經過系統、專業的學習,掌握必要的古琴文化遺產保護知識,使其在今后可以更好的參與到古琴文化保護工作中,全面提升古琴文化遺產保護質量,促進我國古琴文化的長遠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古琴文化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從當前古琴文化遺產傳承情況看,還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在實踐中,必須全面掌握古琴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現狀,并結合現實需求,制定相對應的古琴文化遺產保護策略,全面提升其影響力,促使古琴文化遺產可以很好的傳承下去,為我國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施詠.對當代古琴文化保護傳承的幾點思考[J].當代音樂,2016,(19):1-4.
[2]顧永祥.論十余年來沈陽古琴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J].樂器,2016,(06):34-36.
[3]劉珂.鎮江市梅庵派古琴藝術傳承現狀的思考[J].文教資料,2018,(10):184-185.
[4]楊術.關于古琴藝術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探析[J].神州,2017,(20):14.
[5]劉小萌.古琴、古琴藝術與非物質文化遺產[J].音樂傳播,2016,(01):11-13.
[6]王添羽,劉彥,王倩.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研究——古琴斫琴、減字譜的交互體驗設計實踐[J].藝術科技,2016,29(0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