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琦
摘 要: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歷史長河的一部分,經歷了幾千年的時間篩選,生生不息,一代一代地傳承至今,這充分展現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深邃的價值。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猶如珍藏千年、價值連城的美酒,承載著歷史長河的精華;猶如通透純凈的美玉,映射著每一個民族的美好時刻;猶如浩瀚星空中閃亮的北斗七星,指引著華夏民族的時代發展方向。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僅是教師的任務,更是時代的使命,艱巨而又光榮。
關鍵詞: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曾說:“不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善于創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弊鳛閲易罡哳I導人,日理萬機的同時不忘時刻關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這不僅僅體現了中國優秀文化的歷史價值,更體現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的時代性與必要性。因此,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僅是與時俱進,先進教育理念的體現,更是時代賦予每一位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辛勤工作的教師的歷史性任務。
一、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
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大學的必修課程,其牢不可破的基石地位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作為幾千年傳承至今的歷史精華,其蘊含的育人方式、內容及意義,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其結合是時代前進的必然產物,其教育意義也能在結合的前提下發揮得相得益彰、淋漓盡致。
1.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大學生道德修養的提高。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發展至今,始終強調個人道德修養的培養。儒家思想作為中國古代幾千年傳承的思想,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始終強調五德、五常,“五德”為溫、良、恭、儉、讓,即溫和、善良、恭敬、節儉、忍讓,“五常”為仁、義、禮、智、信,即仁愛、忠義、禮和、睿智、誠信。這“五德五常”雖然只有短短的十字,卻始終警醒著被稱為“天之驕子”的每一位大學生,要求每一位大學生都能夠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不斷深化,充分汲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豐富營養,并將其轉化為提升自我的原動力,不斷促進自身道德修養提升,最終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人生觀,從而在社會中能夠發揮價值,促進整個社會快速、良好地發展。
2.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高校教師文化素養的提高。教師作為人類社會最古老、最悠久的職業之一,其歷史地位不言而喻。韓愈曾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边@句話充分體現了教師這一職業的基本任務,就是將畢生所學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生,并在傳授過程中,不斷給學生解答各類疑難,從而讓學生能夠充分吸收每一個知識點,最終轉化為學識。僅僅做到這一步,只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如何能成為一名優秀教師,可以從司馬光所說的“經師易遇,人師難遇”這句話中得到啟示,人師不僅僅要精于專業,更要追求個人的不斷學習、提升、進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國幾千年積累下來的教育源泉,能夠不斷提升每一位沐浴其中的教師的文化素養,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每一位教師都能夠與時俱進,在更新自我的同時,也能夠更新每一位學生的學識。
3.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方式及內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從開創伊始,其根本出發點是通過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教學,使得每一位學生能夠凈化思想,端正自我,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人生觀,成為一名優秀的新時代青年。從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來說,教學方式及內容還存在有待改進的地方。通過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這一與時俱進的教學方式,能夠將簡單、枯燥的2D書本教育轉變成人物、事例相結合,形象立體的3D多媒體教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每一位教師能夠通過多媒體播放有關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視頻,比如:《舌尖上的中國》、《孔子》、《三國》等優秀影視片、紀錄片,大幅度地提高了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知識的興趣,使得學生在上課期間能夠提高學習專注度,下課期間也能夠通過互聯網搜索相關的知識素材,更好地促進知識的吸收與轉化。這對于整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來說,是有益的。
二、如何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促進意義不言而喻,如何才能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其融入方式、方法就成了重中之重。
1.通過課堂教學改革,促進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教學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主戰場,其改革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一,可以積極推進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教材進課堂,通過形式各異、內容豐富的教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進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質量打下基礎。二,可以通過開設不同的有關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課程,使得學生在選擇課程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習時,能有更強的自主性?,F在的大學生相較以往,具備更多的個人思想,只有通過擴大選擇面,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每一個大學生的學習需求。三,作為課堂教學的掌舵者,教師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多樣的教學方式調節課堂教學氣氛,比如不同以往的“主客”教學模式,用類似討論組的討論模式活躍課堂氣氛,提升學生課堂教學的融入度,用現場手工藝制作的動手模式,加深學生對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理解等。這一系列新穎、生動的課堂教學模式,能夠明顯調節課堂教學氛圍,使得學生以主人翁的身份融入課堂。四,學??梢酝ㄟ^在各縣、區、市、省的影響力,引進一部分知名的傳統文化繼承人或者傳統文化著名學者,定期在學校開展名家講堂,推進學者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營造整個學校有關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氛圍,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效果。
2.通過校園文化,促進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校園文化是學校形象的重要體現,通過校園文化的傳輸,可以在課后時間不斷影響每一位大學生的興趣愛好。首先,可以在學校內部建立傳統文化社團,加強有關傳統文化社團的宣傳,鼓勵更多的大學生加入傳統文化社團,奠定強大的群眾基礎。其次,可以利用學校的宣傳欄、教室角落等可利用區域,定期更新有關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相關知識,例如:刊物、海報、宣傳冊等,使得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增長有關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知識。最后可以利用傳統文化節日組織相關活動,比如利用端午節,組織包粽子比賽,利用中秋節,組織月餅DIY比賽,在組織比賽的同時,擺放一些與節日相關的動植物、標牌等,這樣可以更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加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3.通過社會實踐,促進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教學固然重要,課外實踐也不可忽視。偉大領袖毛主席曾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即使有關高效思想政治理論的理解度再高,不運用到實踐當中,也只是“紙上談兵”。學校或者學校的相關社團應當定期組織大學生進行有關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比如可以定期組織學生進養老院、福利院進行愛心扶助,使得學生能夠養成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定期組織學生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革命先烈故居、革命歷史紀念館等,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愛國主義理想信念,提升民族榮辱感;在寒暑假組織部分學生進行“三下鄉”活動,使得學生能夠體會到社會生活的不易,了解家長的艱辛,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增強學生的毅力、耐力。
4.通過網絡媒體宣傳,促進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媒體,作為大學生最常利用的社交媒介,在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擔當著重要的角色,一些大學生因為平常疏于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更多的是通過網絡媒體了解學校、社會、世界的發展。學??梢愿嗬镁W絡媒介,在大學生業余時間宣傳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學校可以在自己的官方網站上設立單獨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板塊,并讓有專業網站管理經驗的學生管理該板塊,因為只有大學生才知道何種板塊宣傳模式才適合自己,通過該板塊不斷更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相關信息,讓大學生有更多的途徑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其次,可以在學校網站上定期評選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方面有貢獻的大學生個人典型,通過這一系列的個人典型事例,在大學生中樹立典型模范,使得更多的大學生能夠以這些優秀的學生為目標,向他們學習,從而更好地營造學校學習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氛圍。最后學校可以建設微信公眾號或者手機APP等,在這些公眾號或者手機APP上定期發布有獎競猜題目或者活動,獎品可以為一些傳統工藝品,通過獎品吸引更多的大學生參與有關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動中,提高大學生的相關學習興趣。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結晶,凝聚了華夏民族的心血,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其積極作用顯而易見,但是無論何種教育模式,不僅需要的是教育創新,更需要的是教育齊心,只有齊心協力,齊抓共管,才能擴大創新模式的增益效應,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肖維華,楊昭.大學生傳統節日文化教育探索[J].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85-88.
[2]鄧演平.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論[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10.
[3]王威威.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