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馨予
摘 要:財務分析既包含對過去經營業績的評價,又包含對現有財務狀況的衡量以及對未來發展趨勢的預測。文章在哈佛分析框架的基礎上,對格林美公司2015-2017年的財務數據進行研究,以期為該公司及同行業企業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哈佛框架;格林美;財務分析
哈佛分析框架是由哈佛大學的三位教授佩普、希利和伯納德提出的一種更完善的、更具實際應用效果的財務分析方法,區別于傳統的財務分析,它不僅只關注財務報表中的會計數據,還從戰略的高度分析一個企業的財務狀況,對企業的內部環境進行分析,探討自身的優勢及劣勢,同時分析企業的外部環境,發現存在的機會和威脅,并通過科學的預測為企業未來的發展指出方向。
當前,環境污染形勢嚴峻,再生資源行業作為循環經濟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其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我國將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本文選取了再生資源行業的龍頭企業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試圖借鑒哈佛分析框架,對格林美公司進行全面的分析,以期為該公司及同行業企業的發展提供參考。
戰略分析
公司簡介
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格林美)于2001年12月在深圳注冊成立,2010年1月在深交所上市,是再生資源行業的第一只股票。公司的主營業務是回收廢舊電池和廢舊硬質合金等已經廢棄的資源,循環再造超細鈷鎳粉末,是中國資源循環利用領域的領先企業之一。
內部環境分析
經過多年的發展,格林美積累了豐厚的技術優勢,并建成了其獨有的五大產業鏈,包括廢舊電池與動力電池循環產業鏈、鈷鎳鎢資源回收與硬質合金產業鏈、電子廢棄物循環利用產業鏈、報廢汽車綜合利用產業鏈,廢渣、廢泥、廢水循環利用產業鏈。但是,回收體系的不完善一直以來都是再生資源行業所面臨的短板,由于行業特殊的性質,在全國各地設立回收網點,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將會大幅度增加回收成本,不利于公司的整體盈利。
外部環境分析
我國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率與部分發達國家存在顯著差距,工信部在2016年7月印發的《工業綠色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表明,到2020年要將主要再生資源利用率提升至75%。“十三五”期間提升再生資源利用率的要求推動了行業的健康發展,提升了行業的整體產值。但與此同時,在國家對再生資源行業的大力支持下,將會涌入大量的競爭者,格林美將會面臨更為激烈的行業競爭。
財務分析
償債能力分析
格林美2015年~2017年的流動比率分別為1.26、1.20、1.15,呈逐年遞減的趨勢,說明流動資產的增加速度低于流動負債的增加速度,流動性減弱。速動比率分別為0.81、0.76、0.69,每1元的流動負債只有0.69元的資產作為保障,這是絕對不夠的,說明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較弱,并且有一定的償債風險。公司近三年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57.44%、62.24%、64.51%,說明公司的長期償債能力也在下降,情況不容樂觀。從長遠來看,公司面臨較大的償債壓力。
營運能力分析
再生資源行業普遍出現賬期長、壓貨的情況,格林美2015-2017年的應收賬款周轉率分別為4.90、5.41、5.38,相對來說比較穩健,且略呈上升趨勢。存貨周轉率分別為1.69、2.10、2.13,說明公司存貨在逐年減少,有利于資金的周轉。公司近三年的總資產周轉率分別為0.37、0.45、0.52,說明資產的利用效率越來越好,格林美的營運能力在提升,有利于公司的整體盈利。
盈利能力分析
從2015年~2017年,格林美的銷售凈利率分別為4.27%、3.82%、6.07%,雖然不夠穩定,但整體呈上升趨勢,說明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創造利潤的能力越來越強。格林美的凈資產收益率上升幅度較大,從2015年~2017年分別為2.35%、3.83%、8.11%,在兩年的時間內提高了6個百分點,與銷售凈利率同樣呈上升趨勢,說明格林美公司的投資回報率在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較好。
成長能力分析
2015年~2017年這3年間,格林美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分別為30.91%、53.13%、37.22%。從數據中可以看出,2016年的增速最快,是因為公司在該年成功參股了中國數控刀具行業的前三大品牌之一株洲歐科億數控精密刀具有限公司,并購了世界領先的鈷粉制造商蜀金屬,完善了鈷鎳鎢產品的核心產業鏈。公司近三年的凈利潤增長率分別為-15.54%、37.04%、117.76%,2015年的凈利潤為負值,與鈷、鎳、銅、鎢、廢塑料等各種產品價格大幅下滑有關。從整體上看,不論是公司的主營業務增長率還是凈利潤增長率,都呈上升的趨勢,說明公司的經營效益越來越好,正處于成長期,有良好的發展空間,成長能力較好。
前景分析
行業前景
2017年被再生資源業內人士稱為“政策元年”,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再生資源回收相關政策,為回收企業規范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由此看來,國家對資源回收利用及環境保護重視程度較高,再生資源行業將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風險預測
隨著行業競爭不斷加劇,公司也要擴大經營規模,延伸產業鏈。在員工人數及下屬分支機構數量不斷增多的同時,公司面臨著加強企業內部控制的管理風險。未來在項目建設及布局拓展時,公司的業務發展需要充足的資金支持,財務費用也將增加,將會給公司的經營帶來一定壓力。
(作者單位:東北石油大學)
【參考文獻】
[1]馬廣奇,趙盈盈.哈佛框架下輸變電行業財務報表分析[J].會計之友,2014(03).